APP下载

校企合作开发经管类专业《电子商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20-09-02徐珉钰孙伟仁

商业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徐珉钰 孙伟仁

[摘 要] 以《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当前高校该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主要思路,即明确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课程的改革方向,构建合作开发该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设计校企合作开发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实施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介绍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典型做法及实践成效,为其他同类高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 G712;F713.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8-0194-03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不仅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也能对传统企业转型发挥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电子商务无论是在国家长远战略层面,还是在当下企业发展实践层面,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高校承载着为社会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使命,《电子商务》课程也是许多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然而,现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如在教学内容上,电子商务理论的研究,尤其是现有教材的内容远远落后于市场和企业的实践,完全不能满足该课程教学的需要;并且,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讲授为主,虽有上机实践环节,但机房网速慢,实践效果不佳;学习兴趣上,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较少深入思考,无法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有效解决《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高校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培养企业需要、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国内外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高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的必由之路[1]。基于此,很多应用型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在进行校企深度融合的同时,为学生实践教学搭建真實有效的平台,包括合作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编写教材,还包括学生实习见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合作,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严重脱节、教学方式单一乏味的问题,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进而使培养的经管类人才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人才培养的服务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一致性,能适应社会竞争。

因此以经管类专业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实际及社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将校企合作引入《电子商务》课程改革中,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尝试构建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改革,该模式预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各大高校现有《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现状分析,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知识体系需重新建构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的内容体系需要以实践能力为导向进行重新建构。以《电子商务》为例,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电子商务策划能力、网络调研能力、网店运营管理能力、网站规划能力、网络推广能力、网络销售能力、网络客服能力、网上创业能力等,围绕这些能力,相应的知识内容应该包括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策划、网络营销策略等[2]。大多数高校在开设课程的时候,还是以章节式的划分方式来进行内容讲授,理论性较强。应用型高校应该考虑以能力为导向,以模块化的方式设计项目,以项目化为牵动,围绕项目的完成设计需具备的知识,学生以这种“干中学”的方式,缩短理论学习与付诸实践的时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教师不单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熟悉的技术和实践教学能力。然而现在大多数高校教师是从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走入工作岗位,从校园走向校园,虽然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由于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的锻炼经验,往往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而培养学生的方式仅仅就是空讲理论,纸上谈兵。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提高教师实践操作重要性,通过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实践锻炼时间少、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挂职不实等原因,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

(三)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教师的能力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理论教学,教学方式更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较少采用实践教学法、项目化教学化、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理论灌输式的方式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些高校尝试购买电子商务实训软件,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实训软件的训练内容很快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而软件的更新难度和成本让高校难以为继,导致很多高校对实训软件的引进也望而却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运用更多、更灵活的教学方法来配合使用,比如说学生比较讨厌教师的理论灌输,所以更多的采用实践教学方法,根据这门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将理论课与实训课融合在一起,在多媒体机房上课、实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软件,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不强,就用项目教学法强调团队合作,不善思考就创设情境,换位思考等等。而学法与教学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的,对应的学法有:实验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分享法和自主探究法等。

(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结合不足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正确处理好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是有效课程教学的前提[3]。当前高校普遍认识到了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但是第二课堂的开展效果不佳,尤其是与第一课堂的衔接不紧密。以《电子商务》这门课程来说,学生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不多,普遍只是热衷于作为消费者参与网购、外卖活动,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网店开设、网络营销等活动。学校组织的与《电子商务》课程相关的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实习实训等第二课堂活动较少,学生的覆盖面和参与度都不高,导致学生对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有效地付诸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亟待提高。

三、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课程的主要思路

通过《电子商务》课程改革实践,构建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将理论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专业兴趣和实习就业的行业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单纯的“授业型”继承性教育转向“以生为本”的全方位“育才型”创造性、应用性教育,建立起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新模式。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明确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课程的改革方向

要发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优势,提升《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分析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的特征,探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原因,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培养中的优势作用,提高对新教学模式的认识与理解,以便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更加有的放矢。

(二)构建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应在全面分析经管类专业学生在电子商务相关职业岗位上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课程新型教学模式整体方案。主要包括校企合作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按企业岗位需求重新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教师与行业教师共同授课、优势互补;根据学生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方式进行;结合“互联网+教育”,促进课程教学网络化发展;设计以课前网络预习、课堂讨论上机、课后网络复习测试等为主的课程实施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如多采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课程过程性考核评价标准和期末考核标准等,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和经验优势。

(三)设计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为有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教學保障机制予以配合。包括开发电子商务类企业实习实践基地、以挂职锻炼和聘任兼职行业教师等形式提高课程教师团队的信息化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与电子商务企业专家联合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实施实践教学等环节。这些环节的设置均需学院层面出台配套保障制度。

(四)实施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课程新型教学模式

全面设计出新型课程教学模式的方案及配套制度之后,可以选择某个专业某个年级的几个教学班进行改革试点,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在系统分析、总结改革试点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电子商务》课程进一步改革的对策建议,再逐步推广到其它班级,甚至推广到省内外其它高校。

四、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效

大庆师范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之一,近年来坚定走应用型转型之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经管类专业群作为大庆师范学院的五大专业集群之一,涵盖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重要学科,由于其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校企深度合作方面做了较多尝试。《电子商务》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综合改革,在师资培训、课程内容体系、教学PPT、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实习等环节开展了校企合作,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一)提高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方面,针对课程专任教师的培训,课程团队派出7人次到合作企业进行课程培训和顶岗实习,如两位教师于2018年6月去北京百度营销大学参加关于网络营销内容方面的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两位教师于2019年1月到俄速通公司进行跨境电商内容方面的培训及顶岗实习,并获得了培训讲师证书;三位教师于2019年1月到俄速通公司参加了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研讨会,通过校企合作,使得课程专任师资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课程负责人被学校评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聘任企业经理人担任学院电子商务类课程的行业教师,如大庆禧程网络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俄速通跨境电商公司的项目经理等,由行业教师对部分章节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授课,提升课程师资团队的综合实力。

(二)完善课程配套材料

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发了一系列课程教学配套材料,如理论教学PPT文档1套、实践教学PPT文档1套、实践指导文档2个、教学案例集1套、云班课数字化练习资源1套等,形成了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配套资料。课程配套资料库的建设有利于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实体化,以便节省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三)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组织开发了与《电子商务》课程紧密相关的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实践操作项目的完成度明显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形成了有效互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部分学生表示对电商创业和电商方向就业的兴趣浓厚;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认可,课程负责人2018-2019学年度教学评价成绩位列学院前15%,课程团队的教学评价成绩也位列学院前30%。

(四)有效支撑专业建设

由于《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性特色显著、校企合作基础较好,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2018级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跨境电商”特色方向,并完成特色班的组建工作;“电子商务”特色方向写进了2019级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开设《电商运营与管理》等特色课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鲜明,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一流专业,并被推荐参评国家一流专业。

[参考文献]

[1]孙伟仁,张平,邬德林.试论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9):172-173.

[2]唐滔.“互联网+”时代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电子商务》为例[J].电子商务,2017(3):79-80.

[3]孙伟仁,徐珉钰.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支撑系统的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2012(13):104-106.

[责任编辑:史朴]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