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智能化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0-09-02洪韵华

商业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洪韵华

[摘 要] 财务智能化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究财务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当前财务智能化的新形态特征表现,深入地分析了对高职院校人才在综合素质能力、分析决策能力、计算机能力、内外系统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新需求。因此,正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师队伍和重视专业赛事等方法,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 财务智能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8-0182-03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技术已经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云财务实现了财务共享服务、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三中心合一,而以德勤“小勤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更是实现了替代原本财务人员需要完成的大量高重复、标准化的工作,比如录入信息、汇总统计、管理监控财务自动化流程等等。在财务智能化的背景下,很多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和挑战,企业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摇篮,在财务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之下,其教育模式逐渐显现问题,以信息化为特征,融合大数据、财务智能化等理念的新兴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探究[1]。

二、财务智能化的新形态特征

自2010年以来,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财务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服务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云开放的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了流程数据的统一和业务处理自动化,财务云实现了“实时财务”的梦想;基于统一的标准化流程产生的财务机器人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审计、税务等工作中,替代了财务人员原本高重复的手工作业。财务智能化正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基础上产生的财务新形态,打通企业业财数据、优化企业流程、替换简单重复的人工劳动、提高数据的可预测性、支持业务分析和决策,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2][3]。

因此,财务智能化的新形态特征具有以下四点:第一,共享化。比如大型企业把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和业务资源集中在一起,为不同的部门提供财务和业务的服务决策功能。第二,自动化。比如发生经济业务时,可以运用手机APP端等影像扫描技术,对原始凭证进行自动识别和归集,根据系统设定好的程序,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和财务报表,将财务人员从大量繁复的作业中解救出来。第三,云端化。比如用友、畅捷通,将基于财务的服务云化,使企业避免了前期硬件的投入和后期的技术维护成本,只要有移动数据端,随时能通过云服务商的门户网站进行财务处理。第四,智能化。比如当员工需要出差报销的时候,员工在系统中自行采购,用友财务云可以根据员工行程进行智能分析和推荐,打通财务流程,与携程、滴滴等进行流程协同和数据对接,所有住宿交通的数据都在系统中,实现零报销、零垫付[2]。

三、财务智能化时代高职院校人才需求新特征

从财务智能化的新形态特征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将会受到明显冲击。因为现有的智能型财务将大量标准性重复性的工作交由系统完成,同时智能型财务还会使岗位分工的需求减少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人才总的需要量和就业人数的减少。而以往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恰恰集中在核算和基础的电算化方面,许多基层的实操工作可以轻而易举地被财务智能所取代,比如现有的报税机器人可以自动根据企业经济数据生成报税申请表,完全替代了报税岗的工作。

了解现阶段财务智能化对高职院校人才的新需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革新的基础。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财务智能化要求高职人才从记账型向管理型转变,能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履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新职能,完成从简单的记录者到一定程度的管理者的转变。具体新需求特征如下:

(一)业财一体化要求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素质

第一,综合业务的提升。工作人员需要同时对公司的业务内容和现金特征深入了解,既要掌握传统的财务知识,还要深入业务前端,对公司采购、生产、营销等环节进行了解,掌握管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业务部门提升效率,为管理者提供财务咨询信息[4]。第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作人员需要与业务部门、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综合运用业务、财务信息,协调相关者利益,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二)智能自动化要求培养高职会计人才分析决策水平

第一,智能化时代海量数据存储在大数据库,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主动关注业财数据反映出来的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资金流转等方面的问题,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分析,整理出有价值的数据加以利用,向业务层和管理层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5]。比如,企业财务预算与各个部门息息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年终财务实际与预算数据作对比,得出需要改进的部分,以便管理层和业务层在下一年度更加合理地利用资金。第二,工作人员还可以主动设计方案,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去。比如项目投资,工作人员可以让营销部门收集人流数据和消费高峰时段数据,对投资的风险进行管控、收益进行分析,从而算出回报期并做投资决策。第三,当公司面临融资并购的情况,工作人员还需要具有一定战略思想,站在公司层面合理分析决策,配置资源。

(三)财务智能云要求提高高职院校人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第一,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研究,比如大数据与财务决策、EXCEL在财务中的运用、机器学习与财务智能等内容,让财务智能成为自己可以驾驭的合作伙伴,而不是被替代。第二,财务智能化的推进使得公司的财务系统开始与外部的系统进行对接和整合,比如税务系统、审计系统、差旅报销系统,因此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这些外部系统,与相关人员进行协调,打通内外财务流程,实现真正的财务智能化[6]。

四、财务智能化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

从上述的财务智能化时代高职院校人才需求新特征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型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重新定位为培养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从图1可以看出,学生在广度上需要具备财务会计、经济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在高度上需要逐渐向高级分析决策型人才发展,在宽度上需要对各行各业都有所涉猎,最终成为跨专业、跨职能、跨界的复合型人才[7]。

(二)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设定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该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大幅度优化改革。从课程体系图(见图2)中可以发现,第一年以专业基础课为主,按照管理学科宽口径培养,尽量全面涉及公司管理,增强对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基础学科的重视,为业财一体化打好基础。第二年专注于传统的核心课程和信息化课程,适当缩减原有大量的核算类课程,增加企业迫切需求的信息化课程,比如EXCEL在财务中的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等等;深化和增加财务分析决策课程,比如管理会计课程需要进一步向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利润管理深化,财务管理课程注重项目投资的分析和决策,增加风险管理课程以便更好地进行资本运作和风险防控等等。第三年根据现有智能化的趋势和学生的兴趣、职业选择进行分方向学习。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和实践平台贯穿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其中沙盘模拟实训专注于企业战略规划、市场预测、全面预算、财务运作、会计报表编制、采购管理、生产运营、营销策划等跨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熟悉企业财务管理、公司运营的全过程,为今后到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专注于对各种财务软件和财务云的学习,比如用友U8、畅捷通T+等等,掌握技术层面技能。同时与用友、税友进行合作,在校内开设工作室、订单班,使学生真正融入企业工作氛围。

(三)创新教学模式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电脑端的普及,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教学的主力军。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利用爱课程、智慧职教等平台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在平台上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比如一门课程针对每个知识点制作的微课动画视频,立体化表现形式的趣味课件,课外延伸学习资料,在线试题、作业库等等。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课程课前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数据,调整教学进程,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开展知识引导、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利用移动电脑端在课堂上进入主题论坛进行实时讨论、抢答、测试等等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可以结合移动端记录的作业、课程视频、测验、互动、讨论贴等等数据综合评价。详细流程见图3。混合式教学构建了交互式的学习氛围,方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大家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探究式学习、课后拓展应用。

2.案例式教学

财务智能化的时代要求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分析决策能力,案例式教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案例式教学以教师描述的案例为基础,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联系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对实际事件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思辨,启发、引导学生用创新性的思维对问题进行探讨解决。它侧重与将现实性的具有冲突性的问题引入课堂,把个体思考变成集体智慧,将理论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8]。比如教师可以把“财务机器人来了,还需要财会人吗”等类似新颖切合实际的话题引入案例课堂,先通过讨论该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再利用云教学平台让学生线上自由组成小组,教师在线上对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如财务机器人的工作范围、财会人面临怎样的挑战、该如何应对等。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完成PPT,最后课堂上小组进行演说,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线上线下进行综合点评。

3.实践教学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整合政府、社会、企业三方资源建立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平台。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该突出财务智能化的特点:比如企业管理信息化(ERP)实训室可以侧重于训练学生经营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综合性技能;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可以将会计软件、报税系统、开票系统等引进实训室,侧重于训练学生财务云的操作技能,等等。校外实践平台注重与企业、金融机构、事务所合作,通过为企业输送人才、培训员工、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与企业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比如可以与税友进行合作,引入校内工作室,真正处理企业事务进行营利;或者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带学生去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增加学生对工作的感性认识等等。其次,高职院校可以请企业专家担任实务指导老师,模拟企业各种环境和流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决策;还可以请精通信息化技能的企业专家担任信息化实训指导老师,向学生传授最新的财务云技能。第三,高职院还可以定期引进名师公开课,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工作经验,引导学生建立信息化协会等等,实现全方位实践教学。

(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首先,根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80%左右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实务能力欠缺,对于这部分教师,高职院校应该鼓励脱岗进入企业实习至少一年以上,而不仅仅是出去顶岗实习一小段时间,因为短期内企业根本不会把真正重要实际的业务交给毫无企业工作经验的新人。其次,高职院校应该高薪引进具有丰富企业实务工作经验的专家作为专任教师,这部分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深入浅出、联系最新的企业实际指导学生学业,让学生与企业实务零距离。第三,高职院校还应该注意招聘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背景的中青年教师,注重传授学生云计算、云审计方法,以适应当今财务智能云时代。

(五)重视专业技能竞赛

财务智能化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应该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代练”,将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与比赛内容进行融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浙江省大学生统计分析大赛、浙江省财会信息化大赛、全国会计技能大赛等等,都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财务信息化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等综合素质。

五、结语

财务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模式契机,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财务智能化的共享化、自动化、云端化、智能化的特征要求高职人才具有更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分析决策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内外系统协调能力,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当前财务智能化背景,重新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专业技能竞赛,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参考文献]

[1]刘国城,董必荣.“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困境与变革[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1):102-109.

[2]郑凯.当财务遇上科技,谁能代表财务智能化的未来[EB/OL].http://www.sohu.com/a/150781752_116326,2017.

[3]吴玉征.德勤财务机器人不可怕,智能财务才是未来[EB/OL].https://www.sohu.com/a/151318016_470007,2017.

[4]王霞,吴岚.基于财务共享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商业会计,2019(9):126-127.

[5]余应敏,张楠.“新同事”来了,财会人依然是主宰[J].财务与会计,2018(5):81-82.

[6]谢芳.财务智能化趋势与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改革[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8(4):64-67

[7]卢德湖.云时代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4(8):113-115.

[8]陈吉凤,侯力纲,刘春晖.“案例”助力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變革——第四届中国MPAcc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13(2).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