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三变” 为教师成长开辟幽径
2020-09-02缪亚琴
缪亚琴
一、幼儿园教研现场情景描述
情景一:
新入职教师培训开始了,业务园长给每位教师发放了一份“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带教要求”后,根据“要求”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讲解。期间,教师L抬头看看园长一脸茫然,教师S几次试着调整座位,似乎怎么坐都不舒服……
情景二:
优秀教师展示活动时,各位教师交替观摩了庄老师、崔老师执教的活动。研讨过程中,评价庄老师的活动时,没有观摩庄老师活动的教师无所事事,评价崔老师的活动时,另一拨教师又开始了轮休……
情景三:
建构区教研时间到了,业务园长抛出研讨话题“幼儿搭建行为的解读”,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记录本或手机,依次阐述了自己在实践中的所见、所悟。描述的教师眉飞色舞,倾听的教师心不在焉,主持的教师焦心等待……
二、思路举措
我们深知园本教研活动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十分重要。传统的文本学习、现场交流等方式让园本教研活动看起来认认真真、轰轰烈烈的,但有时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解决园本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升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我们努力开阔思路,以互联网+微视频为载体,为教师的成长开辟幽径。
1.变文本学习为视听学习
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我们将教师必须掌握的文本知识全部制作成了微视频,供教师下载观看、学习。如将“幼儿摔伤正确处理”和“身边的案例”制成微视频,供新入职教师观看,引导他们思考:如果你是家长,你对哪种处理方式和方法比较满意?哪种处理方法和流程对孩子最有利?
2.变现场学习为开放学习
受集团化办学条件限制,教师现场观摩的次数有限,现场学习几率大大缩减了。这时,我们可以将优秀教师组织的活动拍成视频上传至幼儿园工作群或幼儿园内部学习网站,这样全体教师都能观摩到优秀教师组织的活动了,对他们后续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3.变浅层学习为深层学习
当组织者提出相对开放的“研讨主题”时,教师可以收集与主题密切相关,且具有研究价值的小素材拍摄成微视频。如研讨主题为“娃娃家里的故事与问题”,各班教师拍摄了聚焦交往、材料使用、情节拓展等不同主题的微视频,涉及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拍摄的微视频,描述视频所呈现的幼儿行为、情绪状态、同伴互动、材料使用等情况,通过分析解读幼儿当下的发展水平。参与研讨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视频进行二次解读与分析,这样带入问题使简单的交流变成了互动式的深层研讨,让教研形式真正活了起来。
三、成效启示
微视频在园本教研中的作用已经十分明显了,其不仅能够增强园本教研常规问题研讨的针对性、有效性,还能够调动参研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助力教师的成长。
1.直观形象,易于消化
我们将幼儿园要求教师熟知的内容制作成了微视频,上传至幼儿园工作群供新教师观看学习,通过讨论避免了教师被动理解、记忆相关文本知识的弊端。这样的学习,非常符合数字化时代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直观、形象,便于教师感知、内化、吸收,既满足了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二次学习的需求,又提升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时间自由,资源共享
随着幼儿园規模的不断壮大,传统的教研活动无疑会影响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开展。微视频能够使部分骨干教师的压力情绪得到释放,还能够使部分教师被动参加学习的烦躁情绪得到缓解。教师无需集中观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时间,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园本培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地共享其他优秀教师的资源。
3.代入问题,深度学习
有了具体的视频代入,教师研讨的主题更加明确了,寻找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切入点更准确了,他们有观有感,有问有答,有争论有研析。从看到什么,找寻有价值的话题—从学到什么,多角度解读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从应架什么,思考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哪些支架,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这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对教研主持者梳理、总结、提炼教研主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微视频改变了传统园本教研的模式,但其作用的最大化发挥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市第三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