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020-09-02刘亚萍
刘亚萍
技术改变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客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化难为易,为学生创设了资源丰富、形象生动、知识多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素材融入课堂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容更加丰富了。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这些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国美食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课文中任意选择一道自己喜欢的美食,与家长一起制作,并拍摄照片或视频。教師可以把这些素材融入新课导入部分,这是对该课识字教学的有效铺垫,和传统识字教学相比较,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思考的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听讲的专注度也比平常提高了一倍。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生活,并将其制作、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需要教师课前搜集大量的图片,做很多的课前准备,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枯燥乏味,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美术欣赏课变成了视觉与听觉、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艺术盛宴,视图结合下的美术欣赏课使学生身临其境,课前教师把搜集的资料拷贝到U盘中,在欣赏经典作品时只需将鼠标轻轻一点,名家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马上就能呈现在师生的眼前,学生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例如,在讲授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群虾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播放齐白石的生平资料和创作背景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由来。教师还可以从作品的构图、艺术形象、线条、质感等方面进行补充讲解,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高效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高效,教师在原本枯燥的教学中加入图片、视频、音频等,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学生理解个别抽象知识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例如,二年级数学关于认识时间一课,对学生来说时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时、分、秒的关系,学生就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要改变思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动图让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只走了一小格,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学生通过观察自然就会明白一分钟等于六十秒。这种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教学难点变得简单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更为轻松、容易了。
四、课堂互动展示与信息技术手段深度融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示汇报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展示汇报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展示平台的搭建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展示更为真实、便捷、高效。例如,在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过程中,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环节,同样的意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截然不同,笔者通过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
1.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节约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展示过程需要12分钟,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只需8分钟,节约了4分钟,节约率为33%。
2.学生听讲效果明显提高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展示环节,播放的是学生实时操控的场景,学生注意力集中,参与率达到了100%,在传统的展示环节中一部分学生听讲状态不好,参与率约为80%。
3.汇报效果显著改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屏幕播放,人人都能看得到,听得清。学生通过汇报,能够实现讲、看、听三者合一,知识点也得到了反复的强化。
4.现场提取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例如,讲授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把不同的测量方法录制下来;讲授简便计算时,可以把不同的做法拍下来;讲授分数除法时,可以把错误的做法拍下来,及时发送到大屏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讲解、汇报、展示。这些都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典范,其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素材,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西安市未央区长乐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