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蜈蚣、全蝎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02王春安郑秋惠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蜈蚣作用机制胃癌

王春安 郑秋惠

【摘  要】目的:分析蜈蚣、全蝎在胃癌治疗中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人分为实验组(n=35)和参照组(n=35)。参照组病人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蜈蚣、全蝎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91.43%高于参照组的74.29%,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胃癌病人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蜈蚣、全蝎辅助治疗能够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蜈蚣;全蝎;胃癌;作用机制;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039-02

胃癌是临床中恶性肿瘤的一种,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胃癌位于我国发病率排行榜前几名,对病人家庭以及社会均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式,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化疗,能够控制肿瘤病灶的发展和转移,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1]。但化疗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化疗药物会对病人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对临床疗效造成不利影响。虫类药是中药中重要的成分,在諸多疾病的治疗中均具有独特的效用。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胃癌病人应用蜈蚣、全蝎治疗,试分析这两种虫类药物在该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病人纳入研究,经告知后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文件,经我院相关医学部门准许。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人分为实验组(n=35)和参照组(n=35)。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2±2.4)岁。所有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病人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包括奥沙利铂注射液、甲酰四氢叶酸钙注射液、5-氟尿嘧啶注射液等化疗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蜈蚣、全蝎治疗,将其与其他配伍中药用水煎服。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参考: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且维持时间超过4周;部分缓解:病灶基线长径总和缩小30%以上,且维持时间超过4周;稳定:病灶基线长径总和缩小幅度较低;进展:病灶基线长径总和增大20%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参照组的74.29%,差异较大(P<0.05),见表1。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疾病,根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胃癌的患病人数是所有肿瘤疾病中最多的,其发病率大约为全球的二分之一。胃癌病人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损害患者的消化系统,影响病人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呼吸功能等,进一步可能会诱发贫血、消瘦、营养不良、恶病质等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出现恶性肿瘤因子转移的情况,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2]。

中医学将胃癌归为“反胃”、“噎嗝”等范畴,其病机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主要病因:不合理饮食、情志失调等导致人体平衡失调,损伤脾胃,在脾胃损伤的情况下,气滞、热结、食积等相互作用形成胃瘤肿块。不断有研究指出化疗方案联合中医药可改善患者的病症,减少毒副反应。虫类药物是中医药治疗某些顽症的主要方式,尤其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古今记载颇多,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参考《别录》亦云娱蚣“疗心腹寒热积聚”。全蝎,《玉楸药解》谓其能“穿筋透节,逐湿除风。”《药性切用》说它“攻毒祛风”。临床研究表明蜈蚣可抑制人体的肝癌细胞,同时对胃癌细胞同样具备抑制作用,蜈蚣具有败毒散结、熄风镇痉等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蜈蚣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具有抗肿瘤、缓解痉挛等作用,同时通过调节人体网状内皮细胞的机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全蝎具有攻毒散结、缓解痉挛、通络镇痛等功效,全蝎的抗肿瘤作用主要依靠蝎毒,相关研究表明,蝎毒通过促进p21基因蛋白表达从而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减轻细胞的侵蚀作用;(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调节机体免疫功能[3]。蜈蚣、全蝎常协同使用,对于“风”“痰”“瘀”“毒”等顽固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二者本身均有一定的毒性,临床应用时需注意炮制及剂量。蜈蚣、全蝎的治疗效果结合本文结果来看,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蜈蚣、全蝎等虫类药以一种毒性药物发挥以毒攻毒的效果,应用于胃癌病人的治疗中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从而控制病情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妍妍, 杨光, 康倩倩,等. 全蝎、蜈蚣对药在中医外科学中的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4(02):45-48.

[2]徐龙生, 冯勤丽, 张小平,等. 蜈蚣全蝎散镇痛效应及毒副作用实验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016(003):346-348.

[3]施俊, 叶敏, 陆烨, 等. 魏品康从痰论治胃癌用药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 024(010):85-89.

猜你喜欢

蜈蚣作用机制胃癌
超级秀场 我不是蜈蚣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天 敌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蜈蚣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蚯蚓与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