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0-09-02苏云飞

中国民商 2020年8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苏云飞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其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提升社会服务效益的保障。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往往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配给,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上也是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强等。本文就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基础,分析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固定资产是其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当前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服务机制不断健全的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同时,只有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需求,以达到履行服务职能和提升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账实不符现象较为严重

以传统的会计制度应用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缺乏计提折旧环节,即会计核算账目上没有真实体现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价值损耗等关键信息。大部分时候,固定资产只要持续投入到使用当中,在不需要进行报废处置时,其在账目上的价值数额就不会发生改变。这种管理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账目上,无法体现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也不能实时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而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越久,其账面价值就与实际价值偏差越大,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账实不符现象,影响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不够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环节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采购工作缺乏计划性方面,即固定资产购置往往只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重复购置现象可能会造成设备闲置或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因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方面根本不考虑资金问题,采购环节也缺乏严谨的计划支撑,很可能出现设备购置与单位项目不匹配的问题。此外,采购审批报告提交至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时,财务部门也仅仅只基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情况及单位经费存量审核采购报告,没有考虑到单位内是否存在着同类可替代资产,也没有分析采购计划的必要性,从而造成固定资产采购无计划、利用率较低等问题。

(三)资产管理过程不够严谨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即采购入库、质量检测、定期盘点、使用调拨以及报废处理这几个环节。除了上述的采购环节,固定资产管理及报废处理这两个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健全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或者制度比较健全但没有成立专业的固定资产清理小组,资产价值变动情况无法及时入账;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处置报废资产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审批程序较为复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随意报废固定资产,或者固定资产早已损毁报废却没有正常履行报批核销程序,仍在账面上体现,不仅影响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也导致国有资产的虚增。

(四)资产核算方式有待改进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针对固定资产登记凭证入账的过程中,一般只针对与货币相关的资金支出进行登记,而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目上却没有对基金科目进行登记,系统录入数据与实际偏差较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往往需要耗费一定的周期,而大部分基建项目可能会因其他客观因素不能在工程结算阶段就立即办理财务决算,会计工作人员却不能按照会计准则对未结算的工程预估价值并入账处理,继而也影响了账目数据的准确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组织和培训单位基层员工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知识,以固定资产生命周期作为管理内容;同时,在单位内形成防止资产流失、避免使用浪费的思想意识,从思想上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建立单独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明确各关键职位的权限分工,并采取固定资产台账、明细等交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固定资产设备卡、设备实物等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定期养护工作由专职岗位负责的“三级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细化、落实到各个岗位层面上,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个方面,因而,健全系统化的规章制度有利于科学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也能够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以预算管理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工具,发挥预算控制作用,在采购方案实施以前进行成本预测,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加强预算控制,并依据预算编制内容合理调配各项资源,杜绝重复采购和闲置浪费等现象。其次,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依照相关政策规定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细则,并保证管理内容涵盖固定资产采购方案编制、计划申报、资产采购、入库验收、信息录入、库存管理、资产领用、定期盘点、保养维护、租赁管理、报废处理等,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实际部门与岗位上,并选择有专业知识且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进行统一管理。最后,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建立资产审计制度,即定期对资产存量、价值流失等进行审计和盘点,及时发现问题和管理环节的漏洞,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此外,建立资产管理人员离岗时的资产账目交接制度,将固定资产视同财政资金进行管理和交接,严防资产流失。

(三)加强资产购置与处置的科学化管理

一方面,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部门需要依据采购预算、季度采购计划等信息填写资产采购申请表,经过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预算管理委员会及采购部门负责人的签字审批以后才能执行;同时,将资产采购预算与单位资产使用效率直接挂钩,保证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当然,固定资产采购入库以后,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对资产数量和预算资金进行动态监督,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和统一化。另一方面,规范固定资产处置行为,基于资产配置、转让、报损、报废等基本内容,严格遵循先审批后处置的程序,依据资产使用年限、损耗程度等填写报废申请表,提交至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资产报废需要经过技术鉴定,达到报废程度以后才能提交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当然,资产报废处置需要履行一定的审批程序,行政事业单位不得擅自处置资产,单位出售、转让数量较多或价值较高的资产时,则必须要采取市场公平竞价的方式公开处置。资产处置所获取的收入也必须要及时上报国家,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避免坐支或挪用等,提升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

(四)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因而,行政事业单位要基于现状改革会计核算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资产价值;同时,更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资产的备抵科目,并增设“固定资产净值”科目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当然,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也要针对不同的资产类型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提升单位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保證国有资产完整性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尽快意识到自身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升管理意识、健全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环节管理以及改进资产核算方式等措施,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景英.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7(17):169-170.

[2]张元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7(1):15-16.

[3]何志强,罗新勇,etal.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J].天津经济,2017(2):33-37.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