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茶道太行段古村落调查与保护

2020-09-02郝振凤许越仝建平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郝振凤 许越 仝建平

摘   要: 南起福建武夷山,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道,贯穿中西,绵延万里,途经中蒙俄三国内陆腹地,深刻地影响了沿途各地商业、文化及生活方式。万里茶道在山西境内泽州至祁县沿线的50个古村落,因饱含古建文化、商贸文化、关隘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而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根据沿线50个太行古村落的现状调查,将这些饱含文化内涵的古村落分为古建名村、工商业名村、关隘要道名村、名人旧居名村、民俗文化名村、红色文化名村六种类型,在了解到古村落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省际地界之争、法律规章不完善等问题而遭遇发展瓶颈后,试图从探索发展多养性、省际协作谋转机、加强保护管理、强化保护意识四方面提出对策,为太行古村落新生献上绵薄之力。

关键词: 万里茶路;太行段古村落;清化古道;天井关;省际合作

一、引言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将万里茶道与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万里茶道重回公众视野。事实上,学术界对于万里茶道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影响较大的专著有美国学者艾梅霞的历史学著作《茶叶之路》、韩小雄的《晋商万里茶路探寻》等论著,涉及茶路沿线各地域的研究也有例如武汉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中俄万里茶道与汉口》、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万里茶道河北段》等书籍。关于万里茶道的学术文章层见叠出,内容涉及对万里茶道的兴衰、沿途路线的考证及沿线历史文化的剖析等方面。纵览近年来关于万里茶道的研究,笔者认为总体上说学术界对见证茶道兴衰、参与茶贸运转的沿途古村落的研究存在样本较为单一的问题,对于参与到万里茶道商贸转运的山西境内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以散落于茶路山西境内太行段沿线的古村落展开调查与研究,希望在对沿线太行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挖掘和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为太行古村落的新生提出对策。

二、万里茶道太行段古村落概况

(一)什么是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指的是自十七世纪末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的一条连通中蒙俄三国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茶叶贸易之路由晋商开拓,南起中国武夷山区,北至莫斯科,纵贯中蒙俄三国内陆腹地,再自圣彼得堡后进入到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因其贯通中西又绵延约1.3万千米,故称“万里茶道”。“万里茶道”虽以茶叶贸易为开端,但在长达万里的运输贸易中成为沟通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及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从而对沿途各地的生产生活、信仰文化、商业贸易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万里茶道太行段的范围

在万里茶道中国段中,处于山西境内的南起晋城泽州碗子城、北过上党地区抵达晋中祁县的万里茶路太行段,因处于山高地险的太行山脉,凭借其恶劣的地理环境,将众多类如太行古道、车马大店、寺庙宅院的历史文化遗存保留于沿途太行古村落之中。由王载庚于民国六年抄录的《行商遗要》①(6)茶路篇便详细记录了晋商在采办茶叶的全过程中,路径山西境内的万里茶路太行段沿线的经停村镇及路程里数。《行商遗要》所载的茶路,按其路线来看,大体与清化一大道②重合。南方茶叶跨越太行山的道路,除《行商遗要》记载之外,还有其支线——清化二大道。本文对山西境内太行段古村落调查范围的划定,则以《行商遗要》所载祁县至泽州经停及附近地域为主线,清化二大道沿线及附近地域为副线,其中将部分支线外有太行古道遗存的古村落划归其中③(19)。

(三)万里茶道太行段沿线的古村落概况

根据王载庚抄录的《行商遗要》所记线路及清化大道沿线所经地域可知,祁县晋商南下所经万里茶路太行段沿线经过晋中、长治、晋城三市所辖县市(区)12个④。所经县市(区)在住建部公布共七批(截止到2019年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中,累计约占山西省入选96个历史文化名村名单的39.6%⑤。在自2012年12月起直至2019年6月住建部公布的共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万里茶路太行段沿线所经县市(区)古村落约占山西省550个传统古村落的35.1%⑤。可见,晋东南的上党地区与进出太行之门户的晋中祁县蕴含丰富的传统古村落资源,这些留存的古村落也成为我们在本质上探索真正太行风土人情的重要凭借。本文选取的万里茶道太行段沿线50个古村落,以《行商遗要》所载祁县至泽州经停村落及附近方圆15千米以内饱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古村落为主,其中涵盖清化二大道经停村落及方圆15千米古村落及零星支线外保留古道遗存的古村落,并对其村落类型进行归类,详见表1:

表1;万里茶路太行段沿线古村落调查表⑥

这些保留丰富文化内涵的太行古村落,大多处在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要地或交通便利的要道附近。例如位于汾河流域的祁县附近古村落便充分反映出当地人民的耕读传家传统。沁河流域的上党地区,则借助太行山脉险要地势与晋豫交界优越的地理位置,保留丰富的革命年代红色遗存、封建政治文化景观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些得以完整保留的太行古村落将晋商文化、红色文化、关隘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宝贵财富呈现于前,都为我们研究特定时期山西境内太行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特色提供科学参考。

三、太行段古村落调查现状

通过对茶路祁县至泽州一线50个太行古村落的调查,我们对这些饱含文化内涵的古村落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下文对万里茶道沿途太行古村落调查现状进行简谈。

(一)太行古村落保护现有成效

1.保护方式与保护主体

万里茶路太行段沿线的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主要依靠开发旅游业促进古村落保护。例如皇城村依托皇城村皇城相府旅游集團进行开发与保护,西文兴村则是依托沁水县政府和柳氏民居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开发⑧(37)。太行古村落的保护主体仍是政府担任,村落的管理权归属当地政府,虽说民间自治组织也参与到古村落的保护中,但只在古村落保护中起辅助作用。

2.古村落保护的资金来源

古村落保护的所需资金除来源于所依托的旅游公司之外,绝大多数是由政府出资,也有少部分通过社会众筹。例如2015年山西财政曾对属于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单中的阳城县郭峪村和上庄村分别补助150万元用于古村落保护与修复。2018年端氏村、丈河村、浙水村等古村落也纳入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内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⑨。社会众筹保护古村落的例子免不了提到大汖村、林家坡村动用网络资源进行社会众筹保护村中传统民居的案例⑩。总之,不论国家财政对传统古村落的专项财政支持还是民间人士众筹修复古村落,都对改善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积极意义。

3.法律法规层面的成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先后宣布两批历史文化名城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全面展开。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重新修订,“历史文化村镇”被首次提出。2008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确立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法律地位。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在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规范。根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2014—2020年)》制订的2015年行动计划中提到积极开展古村落的保护,并计划出台《山西省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山西省古村落保护管理办法》的法律规范,山西古村落的保护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11}。

(二)太行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模式过于单一

绝大多数传统古村落都选择将旅游业作为村落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存在发展模式太过单一的问题。例如,天井关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公共交通不便利等问题,去往该地颇费周折。村落附近基础设施建设也亟待完善。村中中青年走出山村迁往城市,古村落变成“空心村”,对于游客的接待也力不能及。在此種情况下,天井关还是以模式化的旅游景点开发作为古村落新生的唯一出路,而不尝试因地制宜的多样化发展,导致原本就因资金有限而面临保护发展困局的天井关经营更加艰难,古村落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2.地界之争阻碍开发

省级行政区之间的旅游合作在国内区域旅游合作中最显著,但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的边界开发协作却屡屡受阻。处于晋豫边界最后一处关隘的天井关“碗子城”就在保护发展中遭遇省际边界之争。1986年11月21日,沁阳境内的古羊肠坂道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属保护文物包括碗子城、孟良寨、唐城、“古羊肠坂”摩崖题刻、元代石像及哨所城堡等。2004年6月,山西省政府把“碗子城”等古迹公布为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省都在“碗子城”附近立了石碑,但分别被边界两地村民毁掉。“碗子城”的开发保护因地界之争频频遭阻的境况,值得我们深入反思{12}。

3.法律规章亟待完善

目前关于古村落的保护,所出台的法律规章条款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针对性不强,二是执行效力较低{11}。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为当前的法律规范并不是专门针对古村落保护的规定,只是对古建保护,村庄规划还有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等内容做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虽法律效力较高,但太过宽泛。像《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著和实施办法》一类的规范性文件,因没有上位法支持,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4.年久失修破坏严重

古村落因年久失修而破坏严重的问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表现为民居古建因长久以来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而损坏破败,想要继续居住则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古建筑的所有权人却多数没有修缮意愿,更困难的是老宅所有权人因历史问题牵扯人数过多或并不明晰,致使古建修复不能达成统一的意见。人为原因则表现为过去个别政府为追求政绩盲目拆迁古村落,如泽州的半坡古村就是因为煤矿开采而被强制拆除。再有就是由于当地村民对文物古迹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导致的。例如拦车村中年久失修的孔家老院、冶底村棋盘院门前被烧成石灰的石狮、巴公村中被群众侵占的普照寺等都是村民缺乏保护意识的表现。

四、太行段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一)积极探索发展方式的多样性

对古村落因村制宜地差异化保护与发展,必然要抛开单一的保护发展模式,追求古村落发展定位的多样性。例如位于晋东南地区的红色文化古村落,因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必然不能像乌镇与周庄一类的古村落一样通过依托大城市带动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必须因村制宜通过政府系统科学的产业规划,充分利用红色古村落本身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内部资源的合理整合,开展以“旅居养老”{13}为主导的红色村落保护与活化。除此之外,太行古村落的新生也可以向“农业生态”“乡村体验”“摄影绘画”“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多样化考虑⑧(13)。

(二)省际协作减少纷争

加强省际边界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协作对促进边界历史人文资源开发,提高人文资源竞争力具有显著意义。上文提及的因“碗子城”归属引发的发展瓶颈的问题。如果两省双方能够搁置争议协作商讨,那么未必不会出现问题解决的转机。省际的保护与发展的协作,必定要以政府为主导,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将市场重新整合,同时改善基础设施,在边界区域间建立密切联系。同时要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实现双方信息共享,促进边界两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14}(38)。

(三)加强古村落保护与管理工作

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管理,首先需要相关单位加强在法律制定与有效管理两方面的工作。面对当前传统村落修复与保护中遇到的法律条款针对性不强、规范性文件执行力较低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将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上日程。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要做到有法可依、法令明确。在管理方面,当地政府应多向历史文化保护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取经”,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科学合理规划。拓宽开发保护资金来源,在政府引领下,社会人士与村民群众群策群力团结一心,实现村中村民与古村落真正的融合。同时做到修旧如旧谨慎开发,切忌现代化标志的过多融入{15}(125)。

(四)强化传统村落保护意识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单靠政府,还需激发传统村落村民对村庄的热爱之情,增加村民对古村落的归属感。捍卫传统村落,不仅是保护村落中的建筑框架,更重要的是捍卫蕴含于古村落之中的由村民独特生存状态构成的烟火气。而将传统村落中的村民保留在原有居住地,则需要当地政府合理分配资源,将村民合理的利益诉求考虑于发展规划之中,努力达成传统村落开发的双赢{16}。在近年来全国各地传统村落积极参与申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镇古村落的形势下,村民其实已经初具文物古建保护意识,只要能够将“蛋糕”分好,那么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可期。

五、结语

笔者对古村落的调查,以茶贸宝典《行商遗要》茶路篇中提及的山西境內太行段沿线古村落及清化大道沿线古村落为主要对象,将蕴藏丰富物质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按其特色历史文化因素进行六种分类,并对这些具有多样文化内涵的古村落进行现状调查,发现历史时期兴旺繁荣的太行古村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因地理位置偏僻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善、法律规章不齐备等问题面临保护与开发的瓶颈,笔者在文章第四部分提出四点对策,希望能为太行古村落的新生献上绵薄之力。

在文章的撰写中,笔者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受到篇幅所限对于太行古村落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只做了分类整理,未能将其展开详谈。另一方面是受到自身学术水平的局限,对于古村落未来的发展对策,在深度和系统性上有许多遗憾,今后笔者将在这些认识浅薄之处继续学习、思考与深究。

注释:

①范维令.祁县茶商宝典[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7:6.

②清化一大道:清化大道有两大条支路,名为清化一大道与清化二大道。其叫法来源于润城、周村一带的生意人,一大道是路况好,治安状况好的官道,二大道是路况稍差,但节省时间的小道。

③乾隆《凤台县志》卷3《驿铺》.

④12个县市(区)分别为:祁县、上党区、屯留区、沁源县、襄垣县、沁县、长子县、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www.mohurd.gov.cn。

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7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公布的5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及《凤城县志》《万里茶路与晋城古道》《走近太行古村落》《长治记忆》《长治概览》等书整理而成。

⑦大阳镇:涵盖西大阳西街村、西大阳东街村、大阳一分街村、大阳二分街村、大阳三分街村、大阳四分街村等古村落,这里将大阳镇所辖村落划归一个古村落集群来看。

⑧郝从容.山西省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

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www.mohurd.gov.cn,《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2018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通知[M].建村〔2018〕47号。

⑩叶琦,郑海鸥.传统村落保护搭上“互联网+”[N].人民日报,2016-2-25(17)

{11}白燕茹.山西省古村落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12}子涵.“碗子城”归属背后的利益博弈[J].民主与法制,2009(3).

{13}胡川晋,高宇波,王崇恩,朱向东.旅居养老视角下的红色古村振兴研究——以山西地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10)

{14}陈运涛.冀晋毗邻地区旅游合作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5}夏克梁.边走边画·英谈古寨:走近太行古村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16}刘士林.再不保护就追悔莫及了——长三角“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2015-2-27(5).

参考文献:

[1]阎法宝,程画梅.走近太行古村落[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5.

[2]夏克梁.边走边画·英谈古寨:走近太行古村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3]范维令.祁县茶商宝典[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7.

[4]刘士林.再不保护就追悔莫及了——长三角“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2015-2-27.

[5]叶琦,郑海鸥.传统村落保护搭上“互联网+”[N].人民日报,2016-2-25.

[6]子涵.“碗子城”归属背后的利益博弈[J].民主与法制,2009(3).

[7]白燕茹.山西省古村落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8]胡川晋,高宇波,王崇恩,朱向东.旅居养老视角下的红色古村振兴研究——以山西地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10).

[9]陈运涛.冀晋毗邻地区旅游合作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0]郝从容.山西省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

基金:本文为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万里茶道”太行段古村落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101180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