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儿童社会教育功能初探
2020-09-02陈敏
陈敏
摘 要: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形式上。博物馆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承、体验之所,而且是文明理念、意识的引领之地。本文以苏州博物馆儿童体验中心的实践为例,探讨博物馆儿童社会教育项目在形式上对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博物馆;儿童;社会教育
一、苏州博物馆的儿童体验中心
为提高少年儿童对博物馆的兴趣,增进他们对博物馆的认识和了解,苏州博物馆于2019年10月在馆内开辟了专门的儿童体验馆,称为儿童体验中心。该中心免费开放,通过多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和体验活动以满足3岁到12岁的儿童对博物馆的探索和体验需求。
为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体验需求,儿童体验中心由浅入深地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乐高区,体验项目以拼搭苏州博物馆的Logo和展品为主。体验者可以选择乐高积木搭建苏博Logo和展品、手工制作苏博立体纸模、在Ipad上进行建筑拼图游戏等体验项目中的任意一款游戏进行体验。第二块是桌游区,苏州博物馆自行开发了“游苏博 集种子 传文脉”的特色桌游,这款桌游能让体验者更好地了解苏州博物馆的布局结构和苏州的历史文化。游戏将吴王夫差、文徵明、唐伯虎、陆子冈、李秀成、贝聿铭等苏州文化名人设定为游戏角色,带领体验者在苏博地图中进行游戏。地图上不同区域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角色也有不同的特长,通过知识问答、文物归纳等游戏环节收集种子,最后比拼种子数量,数量多者胜出。在这款桌游中,越了解苏州的历史与文化、苏博的建筑与布局,赢得比赛的希望越大。此外,桌游区还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益智游戏鲁班锁。第三块是文化体验区,通过对笔墨纸砚、明代文人服饰、唐寅印章、明四家书画的摹写等学习和体验,让体验者穿越式感受和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趣味。
自开放以来,儿童体验中心好评如潮,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还是成人的课堂,有趣好玩又长知识的体验项目让很多陪伴的成人也不知不觉深迷其中。事实上,儿童体验中心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这些有趣的游戏和知识,从进入儿童体验中心大门的那一刻开始,孩子们就在学习各种社会礼仪和规则,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化过程,对以后生活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体验中心的活动流程和规则
苏州博物馆儿童体验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3岁到12岁的小观众,儿童体验中心门口有开放场次时间表及相关规则。每天有固定时间的5场体验活动,上午2场,下午3场,每场活动时间为1个小时。在活动时间,进入儿童体验中心的少年儿童至少需要一名成人陪同。为保证观众的体验质量,每场体验活动的进场观众不超过30人。
儿童体验中心的活动流程和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等待入场
在每一场体验活动开始之前,工作人员都会对体验中心进行彻底清洁和整理工作,为观众们提供干净、整洁、卫生的活动环境。进入体验中心的观众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自行在门口排队等候。
2.手环发放
活动时间一到,体验中心门口的工作人员会向等待的观众问好,并依次发放手环。10个儿童手环,20个陪护成人手环。若手环发放完毕,则后面的观众需要等待有人退出或继续等待下一场体验活动。若手环未发放完,则后面陆续有观众来,在活动时间之内,随时可以领取手环进入。整场体验活动时间,门口的工作人员都将在门口值岗,随时发放和回收手环,回答门外观众的各种问题。
3.清洁双手
在儿童体验中心,大门边的墙上安装了洗手液装置,里面有免洗酒精洗手液。戴好手环,跨入体验中心大门,将会有工作人员引导观众清洁双手。
4.活動开始
进入体验中心,观众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验项目。每个体验项目依照先来先得的原则体验。在体验中心的每个活动区域都有工作人员值守,他们会帮助体验者学习和了解游戏规则,解答体验者的各种问题,指导体验者更好地进行游戏体验活动。
5.活动结束
在每场体验活动时间结束前5分钟,工作人员将对场内体验观众进行提示,提醒他们尽快结束游戏,准备退场。
6.清洁双手
活动时间结束,在体验观众出大门时,工作人员会再次提醒他们用免洗酒精洗手液清洁双手。
7.返还手环
在体验中心门口,体验观众将手环返还工作人员,体验活动结束。
三、儿童体验中心的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里的知识获取不仅直观,而且感性,以游戏的形式获得,对于儿童来说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儿童体验中心的体验项目对体验者在知识、文化等智力方面的影响和提高自不必待言。与获取知识同样重要的是在体验过程中,体验者对社会礼仪的学习,对社会规则的遵守等学习和实践,对于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尤其重要。
1.社会礼仪的学习
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待人接物落落大方、礼貌得体。然而社交礼仪并非天生,而是后天习得的,为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生活经验尤为重要。在儿童体验中心,从进门开始,面对陌生的诸多工作人员,儿童就需要学习和演练很多社会礼仪。
每一场体验活动开始,儿童体验中心门口的工作人员都会微笑着向每位进入者问好,并发放手环。面对陌生人的微笑和问候,学龄儿童大多能即刻做出反应,回报以问候,随着年龄的增大,回应越快越自然。学龄前儿童极少主动回应,大多数低龄儿童都会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回应,极少数低龄儿童害羞扭捏,由大人代为回应。有趣的是,在我们的观察中,活动结束,返回手环离开时,无论年龄大小,体验者都会以“谢谢!再见!”回应工作人员的“再见!欢迎下次再来!”等送别语。
离别致谢的主动程度及热情度还与体验过程中与场内工作人员的互动程度相关。例如一对父子,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看到唐寅的“六如居士”印章很好奇,问爸爸:“六如居士是什么意思?”爸爸也不知道,一起问场内工作人员。一场体验活动,儿子问了工作人员很多问题,不仅找到了答案,还了解了很多文徴明和唐寅的故事。体验活动结束,父子俩还意犹未尽。在父子俩开心地与工作人员道别时父亲说儿子一直很内向,第一次看他这样自如地与陌生人交流。显然,父亲的开心不仅为儿子的求知欲,还为了儿子的成长。
在儿童体验中心,儿童们在与陌生人的交流和互动中的成长让很多陪伴的成人大为惊喜。一般地,陪伴的家长都会刻意鼓励孩子自己寻求场内工作人员的帮助,在与陌生人的互动中,低龄儿童学会了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高龄儿童则更多地表现为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这些体验活动中涉及的社会礼仪对儿童成长都是很重要的经验,使他们学会更好地接纳他人、融入社会。
2.社会规则的遵守
在以父子血缘关系为主轴的中国社会,孩子是家庭的中心,虽然各家都有规矩,但在少子化的今天,家里的规矩并没有那么严格。很多时候,孩子哭闹、耍赖一下,家长就投降了,规矩就被磨掉了。然而,孩子终将会长大,社会的规矩与家里的规矩不同,而且必须遵守。在儿童体验中心,孩子们就能体验到哭闹、耍赖都没用,必须执行的规矩。
首先是开放时间。儿童体验中心的开放时间有场次限制,不到开放时间不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一到,就要结束,工作人员将闭门做整理和清洁工作。在儿童体验中心,常常看到玩兴正浓的孩子被告知体验时间到,有的低龄儿童会哭,耍赖不愿离去。当这些对家人惯用的手段都不起作用时,他们就会明白,这里跟家里是不一样的,这里的规矩必须遵守。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儿童会学会接受规则,遵守规则。规则意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儿童通过一次次“残酷”社会规则的教化中学会遵守与合作。
其次是人数限制,体验中心每场活动的人数限制在30人(10名儿童、20名成人),手环发放完毕就不能再进入了。儿童体验中心的参与规则是先到先得,在周末的参观高峰时段,很多排队等候的儿童并不能如愿进入体验中心。这时候虽然千般不愿,但是规矩就在那里。有的家长心疼孩子,甚至向工作人员求情让孩子进去看看。但是规则就是如此,由于场地的人员限制,手环发放完了,后面的观众就不能再进入了。
最后是体验项目人数的限制,每个体验项目都有一定的人数限额,采取先来先得的规则。由于儿童体验中心在体验项目设计之初就考虑项目的老少咸宜性,还进行了场地人数控制,因此在体验中心还未发现争抢体验项目的情况。每一位体验者在体验中心都能发现自己喜欢的体验项目。
社会规则的遵守和合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很多低龄儿童多次来过儿童体验中心,对体验中心的一套活动流程非常熟悉和了解。对规则的了解和熟悉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体验效果和感受。例如,很多儿童为确保自己能玩到喜欢的游戏,会提早去体验中心门口排队等候,早进入就可以掌握选择体验项目的主动权。
在体验中心,儿童体验者们对这些限制和规定的遵守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越趋良好。低龄儿童有任性撒娇不合作的时候,高龄儿童都能很好地遵守和合作,与他们的成长阅历相关。相对于低龄儿童而言,高龄儿童在学校教育中已基本建立社会规则意识。
3.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
公共卫生意识的从小培养也很重要。儿童体验中心的体验项目都是需要体验者动手的,为了保证体验者的健康和卫生安全,每场活动前工作人员都会进行清洁工作;体验中心大门口备有免洗酒精消毒洗手液,体验儿童及陪伴成人在进入和离开时需要自行清洁双手。
2019年,博物馆配备免洗洗手液的还非常少见,儿童体验中心的这一举措给体验者带来的更多的是好奇和好玩。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体验者们进入体验中心都会主动洗手,但是在离开体验中心时,洗手的体验者不多,洗手离开的儿童反而比成人多。显然,儿童离开时洗手好玩的成分居多,还没有真正理解洗手的意义所在,但是习惯成自然,公共卫生意识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2020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国人的公共卫生意识全面增强,相信儿童体验中心配备洗手液的意义会让体验者们了然于心,无论年纪大小。
四、结语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已是众人皆知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功能,博物馆针对少年儿童开展了诸多项目和活动。这些体验活动和项目内容毋庸置疑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最好诠释和展示,然而,我们更应看到儿童参与博物馆活动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
通过苏州博物馆儿童体验中心的实践,可以看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形式上。博物馆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承、体验之所,还是文明理念、意识的引领之地。在这里,体验者们通过与友善礼貌的工作人员的交流和互动,不仅了解了文化历史知识,还体验了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在这里,小小的一瓶洗手液,让大大小小的体验者都能意识到自我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这种从形式到内容的社会教育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施琦.“探索式学习”在博物馆儿童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1):161-162.
[2]彭博,任彝.从具身认知角度探索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9(07):167-168.
[3]王杰.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J].江西科学,2019(03):456-464.
[4]朱洁芸.革命纪念馆对儿童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渡江战役纪念馆为例[J].博物院,2019(06):106-113.
[5]江雪,劉丽,李晓丹.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初探——以大连自然博物馆“古兽传奇”特展教育活动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05):291-296.
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大学基金项目(2018 SVU 2018C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