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绿化的借鉴启示与设计建议

2020-09-02陈春戎王玮王喆

设计 2020年14期
关键词:有轨电车城市环境设计

陈春戎 王玮 王喆

摘要:有轨电车因其技术革新在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下自法国伊始在世界范围内二次复兴。但是相较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外有轨电车交通绿化追求生态效益与环境美学的高度统一,我国有轨电车交通绿化对城市环境关照不足。总结了法国有轨电车交通绿化的借鉴与启示,针对国内有轨电车交通绿化进行分析。提出公园城市环境导向的有轨电车交通绿化设计建议。为实现有轨电车以其现代、时尚、环保形象进入公众视野,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和公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二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轨电车 城市环境 交通绿化 公园城市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7-0142-04

引言

城市是日益成长的有机生命体,其总体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建一个具有最大人类价值的健康城市,在强调整体环境设计前提下,使城市成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艺术环境体”,成为市民满意的生活空间,实现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和意义。当前中国城市环境设计失去了传统的环境审美价值判断标准,也缺乏对西方城市环境设计风格在美学意义上的理性认识。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城市发展更注重现代化,现代化发展的城市需具备从政治经济到人文教育的现代化、从基础设施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从宜居环境到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化问题一方面是城市解构或瘦身,另一方面是将自然“请进”城市。

一、现代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理念

(一)现代有轨电车

现代有轨电车首先是便捷通达内外交通的“基础设施现代化”体现。一方面,有轨电车可以有效地融入城市道路系统中,采取网络化、公交化运营模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当有轨电车系统延伸向网络之外并连接城市外围组团或交通枢纽,采取相对独立的运营方式时,又可成为类似城市轨道交通的区域骨干交通形式而存在。

现代有轨电车本身亦是追踪、引进和吸收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体现。新型有轨电车的低地板设计方便乘客上下车;车辆采用时尚而富有个性的工业设计;智能交通技术在运营中的应用优先确保运营速度和准点率;更重要的是有轨电车沿线城市空间和功能也得到重新规划和整治,从而压缩了汽车通行的空间和通行权。

而无论是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人文环境联系与融合,体现系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现代化”,还是人工环境现代化和自然环境现代化,注重环境承载能力和历史传承的城市“环境现代化”,都要求有轨电车环境建没要追求功能与审美统一,将工程做成景观。虽然有轨电车因其技术革新,在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下,自法国伊始在世界范围内二次复兴,但其有轨电车项目不只是建设一个交通设施以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还作为一个全方位城市更新和再生计划中的重要推动者和催化剂,给城市环境带来的积极收益难以估量[2]。

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已经列入国务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对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兴建有轨电车线网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們重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但从我国目前来看,通过发展现代有轨电车以改善城市交通,并籍由作为地区营销工具和设计对象的现代有轨电车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仍是我国大多数城市有轨电车项目重点建设目标。而对有轨电车交通绿化带来的城市生态效应、环境美学方面认识不足;地方政府对于以有轨电车发展为契机,形成引领绿色生活方式、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功能复合城市公共空间考量不足;特别是在城市绿化和风景园林视角^下对有轨电车的自然、生态、环境设计重点关注不足。

(二)公园城市理念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在成都,也是在全球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该理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是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生态文明新阶段对城市发展新范式的全新探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论述。“公园城市”理念更加突出了应由人民享有公园式的优质生活方式进而引领城市发展,这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为广大人民谋福祉。

自然的空间营造人心向往之,也是一直以来城市构建的核心基础。以人为本的发展诉求,赋予城市发展更高的标准。在我们不断扩张的城市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变得愈发紧凑,城市公共空间十分有限,真正能提供给城市生活压力下的人们休闲放松的公共空间很少。把巧妙处理小型空间界限的开放性公共空间绿色干预措施融入有轨电车交通绿化,将挖掘出积极公共体验的潜在可能,营造良好的空间形象,增加空间复合机能,创造一种独特的城市体验、人类友好型环境和氛围。对于缓解高密度建筑和高密度人口带来的城市压力,对于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建设成为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美丽家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多学科行业创新发展的广阔天地,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正在不断发展的、从实践中来并由实践引领的城市发展新理念。而有轨电车绿化设计正是公园城市理念在城市轨道交通层面的具体落实。可以满足人们生态审美的需要,调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可以改进雨水保持、改善都市气候、吸收空气污染物、抑制交通噪声和减震、保护生态B,是其作为现代城市绿色公共交通方式的重要体现。在有轨电车建设中,交通绿化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内容,建设高效、低碳的人性化城市交通体系,可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现城市环境友好、健康宜居、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法国有轨电车交通绿化的借鉴与启示

(一)结合有轨电车进行城市园林绿化

法国在有轨电车建设中不只突出交通功能,而且更重视绿化景观作用。法国各大城市认为,有轨电车绿化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景观改善、增强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人认为,视觉上,绿地带来休息安静的氛围。色彩学上,蓝天和绿植的颜色都是沉稳镇静之色,使人心情得到休息。生态学上,在城市中进行绿化也是理所应当。例如法国兰斯结合有轨电车完成了63000平米草地绿化,并栽植了1160棵树木;而勒阿弗尔结合有轨电车完成了50000平米草地绿化,栽植了200棵树木;蒙彼利埃建设了长达15公里的现代有轨电车绿道[4]。

(二)制定有轨电车交通绿化区域差异化要求

法国各城市对有轨电车交通绿化的要求:有必要在土地利用范围内不同地点完成植被设置方案;根据不同区段景观特点设计适当绿化形式,营造恰当景观氛围。如《波尔图城轨系统2009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根据场地环境、功能需求不同,绿化组织方式分为:空地型:在空间开阔、阳光充足且人流量较大区域可开辟绿化活动空间以缓解生态压力。边界式:在高密度中心区大规模绿化有碍时可用过渡线性绿化形式。荒野型:在不宜户外活动的阴暗潮湿区选用生态界面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物庇护,也可衔接斜坡和周边公园用地[5]。

(三)创新有轨电车绿化景观设计表现手法

法国有轨电车主要在市中心的交通干道、林荫大道、郊区道路(道宽》20m)及广场上实施轨道沿线绿化设计。根据环境特点设计适宜采用自然形与规则形布置相结合的手法,以利于营造绿色开放空间、构建城市绿道网,达到融入生态、美化景观、增加城市绿量的效果。例如波尔多在城市主干道实施现代有轨电车轨道及沿线绿化(见图1a所示)处理线路景观时,采用绿化铺地的方法来削弱硬质铺地对道路的割裂;与此同时,利用树木对立杆进行遮挡,弱化立杆。城市中心广场是有轨电车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广场景观为城市节点带来秩序、营造氛围、保护传统文化并创造和谐的交往空间。例如克莱蒙费朗结合现代有轨电车在Jaude广场实施园林景观改造(改造前后情况见图1b、c所示),达到“车站与广场、重点与陪衬、光与影”的景观效果[6]。

(四)通过有轨电车绿化打造城市公共空间

交通绿化可以使其与周边自然、人文及历史等有机结合并巧妙融入周围环境,提供优美、舒适和谐的乘车和工作环境时,对城市交通特性也进行强化和补充,为原本生硬单调的构筑物增添一道软质景观。

法国一些城市把有轨电车规划建设的总指挥权交给建筑(景观)规划师而不是工程师。例如法国斯特拉斯堡有轨电车TramE线终点站(见图2a所示)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其终点站位于相对密集的居住郊区,被大片绿色区域环绕。针对有轨电车与当地公交巴士和私家车换乘(有轨电车配建机动车停车位150个),为给往来、等候的乘客带来交通建筑空间模式的更新和新的建筑类型及功能性空间产生的机会,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将现代交通建筑与景观元素融合,通过对站点基础设施艺术形态化设计,将随机排列的圆形彩色玻璃雕塑天蓬与花草树木圆形轮廓种植床周围的弧形长椅结合,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组合统整站点区域(见图2b、c所示)。一方面,柔化了城市景观的交通.特征;另一方面,创造出公园般宁静的氛围,打造出小尺度社会交往中心,成为了激发人们回归自然、放松精神生活的理想场所。

三、国内有轨电车交通绿化分析

(一)轨道绿化整体道床技术

目前,我国有轨电车工程设计中针对交通绿化设计仅要求包括軌道绿化和车辆段绿化。为硬化铺装方便和绿化最大化,一般采用槽型钢轨。而在专有路权绿化段要考虑绿化覆土厚度、排水及降低造价等因素。

1.沈阳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I程:此次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全绿色整体道床技术,在专有路权地段选用了高覆盖绿化整体道床,即用绿化土将钢轨、扣件覆盖至与轨顶平齐,对钢轨内外侧均作绿化处理。道床采用条状块式,减少混凝土工程量的同时可最大满足绿化覆土要求(见图3a所示)。

2.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虽然也采用整体道床、埋入式轨道结构、槽型钢轨,轨道全线以草坪绿化铺装为主。但由于位于轨道正上方的凹槽,不具备种植天然草皮的条件,因此,有轨电车轨道上的为人工草皮,而轨道两侧区域则为天然草皮(见图3b所示)。为在轨道两侧种植天然草皮,一方面专门在其下方作了排水系统,另一方面还在部分位置专门作了蓄水板,确保下方土方保持足够水分。

(二)结合园林景观的沿线绿化设计

利用有轨电车的线性特征,将沿线绿化景观衔接起来,不同的景点连接成为连续的景观序列,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稳定的城市绿色网络系统,为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苏州高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苏州高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全长约18公里,景观绿化项目面积约20万平方米,设计理念是“流动的风景线一跟着眼睛去旅行”。通过合理视线引导,“开”则显山露水,沿途锦绣风光都能成为视觉享受;“合”则通过补绿补色等手段融合及遮蔽,让乘客的眼睛始终沐浴在绿化景观之中。苏州高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整合沿线苏州乐园、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苏州科技城等产业元素,规划分区为城市乐活段、科技生态段、山清水秀段和美丽都市段四个段落,均避免简单的“移花接木”式营造景观,与行道树、机非隔离带、两侧绿化带形成鲜明的景观林荫绿廊,整体构成“四.段一廊”的景观规划结构,让乘客真正享受到“移步换景”的乐趣。

线路位于太湖大道路中、路侧及建林路侧为地面线整体道床,其上部进行绿化(见图4a、b所示)。道路红线内绿化带设计采用现代风格借鉴国外有轨电车案例,轨道间草坪铺设在能够满足有轨电车行车安全功能需求、易于养护的同时丰富沿线景观,体现轨道绿化的简洁、明快,符合新城现代化风貌。针对车辆基地绿化布局则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思想,在轨道种植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对绿化用地合理利用,周边种植大量乔木,具有良好生态效益”(见图4c所示)。

2.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路线全长约20.07公里,总体规划景观绿化格局为“一线、三区、五段”。一方面,敷绿轨道、流线型车体,给城市增添一抹绿色与灵动。另一方面,根据路段的特点及周围建筑、环境情况,通过苗木的搭配组合,形成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贯穿全线的绿化工程,把电车“隐匿”于花草树木之间,让这匹矫健的“长龙”呼吸着绿色、生态,畅快驰骋,很好地融入周边景观中。

(三)重视交通绿化的城市环境发展导向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以及社会规律的科学、可持续、包容性的发展。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有轨电车交通绿化需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方面,作为现代化的交通理念,有轨电车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公共交通,城市环境恶化及公共空间欠缺为有轨电车结合交通绿化发展带来契机。有轨电车其本身便为人们提供了城市景观的一条视线走廊,通过交通绿化可以强化公共空间领域概念,使其快速融入城市脉络和有机结构当中,促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中心区吸引力,建立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绿色、开放、共享”的环境[31][32]。

以香港德辅道中行人及电车专用区绿化为例。德辅道虽然是香港核心金融及商业中心,却一直都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区内的两旁被高楼所包围,由于峡谷效应,路面排放的污染物不能散去。沿路景观乏善可陈,缺乏绿化及行人设施;再加上交通挤塞,挤迫的行人路、整段路缺乏树木,夏天行人需要在烈日下,忍受炎热的气温,在污染的道路旁活动。令中环与其金融及商业中心的形象不相符,长期高占最严重空气污染榜首地区[33]。

为改善环境,香港规划师学会联同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城市大学(提供空气污染研究)、MVA(香港弘达交通咨询公司提供交通研究)规划建议,希望透过交通措施与机动车改道,解決空气污染源头,保障市民健康。藉着这个改善空气质量的机会,香港电车有限公司支持有关绿化电车轨道的建议,沿路环境亦可做出相应改善措施,提升形象。运用地区特色绿化及景观设计将不同的活动节点连结起来,缔造更有生气的街道环境,为这个商业中心注入生机、新鲜空气,亦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活动空间(见图5a、b所示)。

另一方面,随着有轨电车的引入,城市原有道路交通绿化格局面临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在都市环境中有轨电车交通绿化面临着“创新、协调”的契机与挑战。

以南京河西新城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绿化迁移为例。这是2005年配合十运会所建的一条美丽的景观市政道路,道路上种植了梧桐、银杏等树木。2013年随着南京市河西新城区现代有轨电车一号线工程建设,江东路短短八年时间又面临改造。为了减少变动对树的伤害,采取适当调整奥体东河西大街段、河西大街~江山大街段线路机动车道和有轨电车线路位置的方式,经过多次方案优化,采取适当调整奥体东一河西大街段、河西大街一江山大街段线路机动车道和有轨电车线路位置的方式,最终方案比原方案少移植335株雪松。优化后的河西新城区现代有轨电车一号线工程树木、绿化迁移及景观恢复方案,需迁移绿化面积合计约9280m2,对线路轨道以外区域绿化恢复面积合计约20920m2。建成后的有轨电车线路加上恢复后的绿化,对于江东中路,乃至于河西新城的景观质量都有巨大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有轨电车交通绿化设计既是一i门科学也是一i门艺术,需要科技与艺术相结合,遵从适用性、科学性、观赏性及生态性,运用所掌握的普遍性智慧和设计学逻辑,才能实现有轨电车以其现代、时尚和环保的形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和公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_B351。希望本文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相关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深入开展。一

基金项目: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课题LY20-31;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课题JGYQ2017036;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课题16Y017;现代设计文化研究中心课题MD20E008。

参考文献

[1]王喆,王玮.城市既有铁路专支线现代有轨电车改造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5):11-15.

[2]刘莎,姚敏峰,李文.巴黎有轨电车T2线沿线的城市更新[J].华中建筑, 2013(10):26-30.

[3]Hendrikje Schreiter. Green Tram Tracks -The Advantages of Implementing Vegetation Systems in Tram Tracks [EB/O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and Urban Ecological Projects afliated to Humboldt-University Berlin (IASP), 2015-05-20.

[4] Diego Diaz. Perspectives on French Light Rail Success [EB/OL] .2012 TRB Conference, 2015-05-20.

[5]邢星,刘小虎,陈永明.从城市设计角度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以波 尔图市为例[J].华中建筑,2011(8):106-110.

[6]段俊萍,彭梅.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的景观要求[J].都市快轨交通,2013(6):180-183.

[7]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工程初步设计[Z].上海: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2012.

[8] Siegl, A., Kirchner, L., B?hme, D. (2010): Wasserverfügbarkeit, Wasserbedarf und klimatische Auswirkungen von Rasengleisen. Berliner . Geographische Arbeiten 116, Das Grüne Gleis - Vegetationstechnische, ?kologische und ?konomische Aspekte der Gleisbettbegrünung. Berlin 2010, S. 123-132.

[9] Henze; H.J., Kappis, C., Model, N., Siemsen, M., Tapia, o., Treffkorn, A., Tschuikowa, S.: (2003):Grundlagenforschung und Entwicklung von Schienenfahrwegen für den regionalen Per -sonenverkehr-Prognosemodelle ANIRAIL zur Emissionsminderung von schienengebundenen Fahrwegen unter Nutzung vonGleisbett -Naturierungen (L ERM).-Abschlussbericht Forschungs-vorhaben.

[10] Gemeinsame Forschungsergebnisse des S?chsischen Textilforschungsinstituts e.V. (stf) an der TU Chemnitz und des IASP mit Rahmen einesKooperationsprojektes.

[1l] Hendrikje Schreiter, Dr. Christel Kappis. Effect and Function of Green Tracks [EB/OL] .. www.gruengleisnetzwerk, 2015-05-20.

[12] Fismes, J. et al. (2002): Soil-to-Root Transfer and Transloc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 -carbons byVegetables Grown on Industrial Contaminated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3l,1649. -1656.

[13] Schreiter, H. (2010): Naturation of Building Surfaces in Metropolitan Areas -Ecological Poten-tial of Tram Track Greening. World Green Roof Congress, Mexico City, 7-9 Oktober 2012.

[14]劉颖,李朝炜,邢文岳等.城市交通道路绿化植物滞尘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15(3):77-81.

[15] Krüger, F., Martini, K. (2010): Schallminderungspotential Grüner Gleise. Berliner Geographische Arbeiten 116, Das Grüne Gleis - Vegetationstechnische, ?kologische und ?ko- nomische Aspekte der Gleisbettbegrünung. Berlin 2010,S.133-142.

[16] Feldmann, J., Maschke, C. K?hler, A., Koch, I., Reichart, U., Seibt, R., Herzog, S.(1999): Untersuchung des Einflusses der Gleisbettnaturierung auf die Schallemissionen von Schienen- fahrzeugen sowie auf die Lebensqualit?t der Anwohner. Studentische Projektarbeit am Institut für Technische Akustik der TU Berlin.

[17]汪静,向杨,罗言云.基于绿色通道理念的城市废弃铁路规划策略探讨[J].北方园艺,2010(5):129-132.

[18] Wolf, K.L. (2003): Public response to the urban forest in inner-city business district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9 (3),

[19]查文花.轨道交通沿线绿化景观概述[J].山西建筑, 2013(18): 204-205.

[20]周向频,刘源源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景观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城市规划学刊, 2011(4): 75-81.

[21]周向频.轨道交通与城市景观协同规划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3(4): 5-8.

[22]周向频,刘源源.基于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城市景观优化策略[J].建筑学报, 2011(S2): 1-4.

[23] Laverne, R.J., Winson-Geideman, K. (2003): The influence of trees and landscaping on rental rates at office building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9(5), 2003.

[24]王玮,王喆.基于审美范畴论的法国现代有轨电车设计之美[J].创意与设计, 2015(1):87-96.

[25] Hall, D. C. (1998): Albedo and vegetation demand-side management options for warm cli -mates. Ecological Economics 24,3l-45.

[26] Kemfert, C. (2007): Klimawandel kostet die deutsche Volkswirtschaft Milliarden. DIW Berlin Wochenbericht.

[27]徐寿伟.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轨道系统设计评述[J].都市快轨交通, 2013(6):190-193.

[28]刘将,周春玲,宋慧慧.草地早熟禾对叶面尘与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作用[J].北方园艺,2014(15):81-84.

[29]田雨灵,张昭雪,李彬等.绿色基础设施与地铁的复合规划策略探讨[J].北方园艺,2009(12):218-221.

[30]李娜,陈小鸿,熊文.考虑用户偏好的有轨电车景观研究[J].城市交通, 2009(5):72-77.

[31]代虹,吴人韦.交通节点景观的塑造——以南通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例[J].中国园林,2011(5):36-39.

[32]赵春丽,杨滨章.步行空间设计与步行交通方式的选择——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探析[J].中国园林,2012(6):39-42.

[33]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Planners. Proposed Tram & Pedestrian Precinct in Des Voeux Road Central [EB/OL] . http: //www6.cityu. edu.hk/, 2015-05-20.

[34]王富,高健,杨阳.城市绿色交通与绿道融合交通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15(9):47-49.

[35]沈中伟.在交通景观设计研究中实践“风景园林学”的学科价值[J].风景园林,2011(2):29-30.

猜你喜欢

有轨电车城市环境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中低速磁浮列车采用液压制动系统的探讨
旅游城市发展有轨电车系统的适应性分析
59R2槽型轨精调施工技术
浅析国内城市环境中的涂鸦艺术
浅析涂鸦艺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发展之我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