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初心使命,争做新时代高校“四有”思政教师

2020-09-02徐井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四有理论课思政

[摘           要]  新时代高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强化对思政教师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推动广大师生党员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高“大思政”格局站位,创新工作方法,思政聚合强化高职教育协同育人,以“立德树人、涵养文明”为育人根本,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提升对道德实践、价值伦理、文明素养、人文思政内核的探索,掌握对现代职教铸魂育人规律诠释与话语阐述。

[关    键   词]  主题教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020-02

一、争做新时代“四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一)坚定新时代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对学校育人中的特殊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存在精神空虚、青春迷茫、不爱学习、专业疏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为模糊等问题,相对而言他们更需要拨开雾障加以思想引导。这对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实现铸魂育人任务的思想引领者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有更多的期待——要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具体来说:(1)认真请教、深入研读、系统领会、精准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明道、传道、信道,“在马信马”、举旗定向、培根筑魂、守正创新、咨政育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确保精神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凝心聚力中的时空穿透力和现实影响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抬头率;(2)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弄通做实上下硬功夫。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言传身教增进融合大学生对主流核心价值的情感认同,将精神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做好示范引领。

(二)坚守新时代道德情操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合格教师队伍,良好的师德风范是塑造和展示优秀思政教师形象、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德育规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教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好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树师德师风,展师表形象,坚守道德情操,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良好师德风范领略文章翰墨究学理无穷奥妙。具体说:(1)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自身理想抱负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中,增强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2)要善于明辨是非,提高甄别研判能力,自觉抵御错误的多元化社会思潮和思想言论的侵蚀,理直气壮地反对错误思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始终坚守更高道德标准、提高道德修养,始终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兼修,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真心信服,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三)掌握新时代扎实知识

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思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如果知识不丰富,更新不快速,那么具有集理论、时效性等于一体的思政课教学必然会捉襟见肘,又何谈游刃有余、应对自如。新时期做好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掌握扎实学识。(1)注重素材积累。时刻关注时事动态,特别是精神宣讲,准确把握最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2)注重学识积累。不仅要传授前沿知识,还要开展实践教學,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思考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发展,把脉政治意识形态风向,在思政课堂彰显思维之新。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开阔视野,博采众长,除掌握时事政治以外,还要对发展哲学、人文历史、经济社会等有所涉猎。(3)注重教学积累。要不断总结自身教学实践,积极向同行和专家请教,这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收到良好教学效果。(4)注重导正舆情。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不当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纠正,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空间,掌握当下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协调育人的规律。

(四)践行新时代仁爱之心

教育的本质是爱与责任,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尤其对以人为主体对象的思政课教学而言,要真正地达到浸润人、触动人,使学生从内心真诚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除了理论上具有说服性外,还必须依靠情感的濡染,具体讲便是要怀有仁爱之心。(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信任、勉励、欣赏学生,要根据教育受众不同的特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2)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善于倾听学生心声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灵魂的交融、人格的对话,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3)要宽容对待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用宽容唤醒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解除学生的烦恼,用热情和爱心去温暖和鼓励学生,教学研用相长,亦师亦友,做学生思想上成长的导师。(4)文明涵养学生。思政教师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拓展“大思政”视野,创新工作方法,打造思政“金课”,聚合思政元素,推进文化文明、道德情操影响,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与学生工作队伍相融合,形成文明合力协同育人,以“立德树人、涵养文明”为根本,强化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表达。

二、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是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就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一批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一大批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优质示范课堂。积极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作为高校党员思政教师,更应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铸魂育人、教书育人中聚焦主业、提升技能,在业务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为烈火真金。新时期作为高校铸魂育人的主导者,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思政人,更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勇于担当责任,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大思政”思维聚合各方资源实现“三全”育人,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在党旗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三、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效能提升

当前高校是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聚合等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党政领导要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发挥高校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有机结合,加强思政舆情监管和意识形态创新发展,形成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体系。推进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统筹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名师大家、日常思政骨干等八支教育队伍上思政课讲台。

弘扬新时代精神,推进思政育人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坚定人文自信,厚植价值信仰。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外,抓好教法创优,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四、循着思政教师的担当使命砥砺前行

高校思政教師应当充分认识到青春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应引导学生深化践行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勉励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此外,要提高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践行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品格,争做合格思政课教师。思政教师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积极践行和勇担使命,学为经师、行为人师,自觉砥砺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修德明辨自励笃实,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师者。

让我们勠力同心鼓足干劲,砥砺初心使命,不畏艰险攻坚克难,提振精神沿着前人奋进的足迹奋力前行,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拼劲,为培养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思政教师的全部力量。在党的新征程上夺取更大胜利,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Z].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320/c40531-30984412.html.

[2]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Z].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909/t201909 16_399349.html.

编辑 赵瑞峰

①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路径与认同范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849);2016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认同与共同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6FYHLX09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井柱(1988—),中共党员,硕士,讲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发展理论、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政治哲学与智库发展、当代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资本现代性及经济哲学思想、道德伦理与人文素养教育研究等。

猜你喜欢

四有理论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