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研究
2020-09-02王君照
王君照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互联网开始在我国不同领域中推广应用,新媒体也由此衍生和普及。与以往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呈现出传播效率更高、传播范围更广泛的特征,同时随着更多用户的使用,人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实时性和即时性的互动交流。由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布置拓展,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本文则在强调新媒体的概念及其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影响和意义的前提下,提出新媒体环境下科学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群众文化;活动组织
一、引言
群众始终是参与群众文化的主体,包括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等,都会逐渐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因此,为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就需要基于最新的媒体环境特征,组织有针对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确保活动形式和内容极富吸引力的同时,大幅度提升该类活动的进行效率和质量。至于新媒体的概念是什么,又当怎样在新媒体环境下科学有效地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具体细节会在后续有机延展。
二、新媒体的概念
所谓新媒体,客观层面分析,就是基于传统媒体优势和互联网平台等衍生出的创新型信息传播媒介,亦被称为电子信息化媒体,根源就在于其倾向于配合信息化技术、互联网平台、智能手机和计算机终端等,进行各类信息的传播,进一步对基层民众的思想观念产生正面的影响。须知互联网时刻彰显出较强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因此可以促使操作主体间的即时性互动[1]。现阶段,人们常常借助智能手机来获取国内外不同领域的碎片化信息,在娱乐和对话交流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可以说,如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开始广泛应用新媒体。
另外,新媒体运行过程中还会呈现出高效化特征,根源就在于其基于互联网环境而普及,在信息传递方面挣脱了时空的约束,方便了不同领域的人们随时进行信息公布、交流、反馈和调整。
三、新媒体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具体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当利用好新媒体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不断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活力。换句话说,结合新媒体平台来规划和组织群众文化工作,有助于大幅度提升整个群众文化工作的进行效率和质量,表现为令群众文化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愈加丰富多元,实时满足群众对文化工作不同的需要。因此,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当预先明确新媒体给群众文化工作带来的种种影响,确保基于相关的理论来革新后续的群众文化发展措施,规避新媒体应用过程中给群众文化带来任何不必要的消极
影响。
(一)积极影响
结合新媒体技术平台来组织群众文化工作,可以实时拓宽群众文化工作的覆盖范畴,令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具体原因就是新媒体传播方式具有明显的广泛性、互动性、便捷性,可以促使群众文化工作者和基层民众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推动线上和线下双线活动融合发展,这可以说是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工作的核心部分。换句话说,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一时间增加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外延,更加快了群众文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层面的创新进度。久而久之,令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人员数量极速增加,大幅度提升了群众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影响效应。
(二)消极影响
新媒体技术在推廣应用的过程中,也会给群众文化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原因就是新媒体传播途径融合了图片、音视频等多种鲜活要素,能够直接促进互联网信息发布者和受众群体间的深入交流,而相比于此,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则容易深陷于失效的尴尬境遇中,逐渐丧失一系列可靠的参考依据,急需相关从业人员去拓宽既有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由于操作便捷和高效,可以令民众在短时间内获得批量化信息,加上互联网媒体信息更新的速度飞快,一时间使得民众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的关注度等持续下降。
归结来讲,处于高效率和便捷性的新媒体环境下,个体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拥有了更高的参与度,而随着这类活动形式持续变动,群众参与激情不断高涨,开始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素养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规范要求。
四、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合理地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议
现阶段,新媒体在我国发展速度飞快,并且开始和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深入的融合发展。基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当时刻关注和迎合群众的主观与客观需要,并灵活借助新媒体环境特征来设计新颖实用的活动内容、形式,确保不会和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产生任何冲突。
(一)丰富活动内容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各地保留的传统文化都非常有特色,对本地民众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有深刻的影响。纵观现阶段我国各地群众的文化活动,会发现当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和通俗元素,且这类文化活动往往会赢得民众更高的接受度。相比之下,新媒体技术呈现出信息传播范畴广泛和交互式效率较高等特征,选择将新媒体和通俗、传统文化等有机结合,可以作为丰富和完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重要途径。透过客观层面审视,以往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习惯于将传统文化作为主旋律,可时间久了,就开始令群众产生活动内容单一无趣的消极感官反应,最终参与度自然越来越低。可文化本身是多元的,因此,作为现代群众文化工作者,有必要加深这方面的认识,在维持传统和通俗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积极使用新媒体去完善各类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配合新媒体来完成活动报名登记和活动宣传等任务,令群众文化活动在各类网络视频和信息资料的加持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二)满足群众需要
基层民众始终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关键性参与主体,为使新媒体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和组织中发挥出适当的辅助功效,第一要务就是明确分析基层民众的文化汲取和体验需要。如今,新媒体已经被作为大家实时获取不同领域信息、进行异地互动交流的主要媒介,基于此,人们能够了解和接触到不同的人群,文化交流范畴由此变得愈加宽广。因此,最近阶段,民众的文化体验需求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过渡转变。面对这类现象,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当灵活地使用新媒体技术来展开问卷调查,之后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来搜罗整合相关的网络信息,在设置富有针对性的活动主题和内容形式、保证丰富多元之后,更好地提高基层民众参与和体验的积极性。
(三)拓宽活动范畴
以往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期间,工作者习惯于将社区和单位作为活动的主要布置区域,无形中导致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深度不足,表现为群众文化内容和传播范畴受限。而以新媒体为基础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及时挣脱时空等因素的限制,令对应的文化活动范畴持续增加,更能配合互联网来增强各类群众文化的宣传度和影响力,表现为可以及时通过网络获得民众的反馈结果,方便及时更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例如: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将各类公共场所作为活动布置的节点,之后借助新媒体来进行实时的推广传播,令各个区域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到节目观看和现场互动评价等环节中,如填写问卷调查等。这样一来,工作者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不同人喜好的文化类别,设计出更加丰富、吸引人的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全面调动人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四)塑造文化品牌
塑造品牌,不单单适用于产品营销,在群众文化传播和发展道路上,同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价值,其属于现代群众文化的关键性发展路径。结合新媒体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令各个区域的群众文化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交流融合,彼此间进行协调竞争和改进,而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则是基于这些优势来塑造出不同区域文化独特的品牌,从而引领更多人去了解不同地区群众文化的内涵,自觉加深对后续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感知印象。
(五)引导社会舆论
新媒体在社会舆论导向方面,可以说同时发挥着积极和消極的影响。如在新媒体发展的初步阶段,会充斥着许多虚假广告或是新闻信息,接连滋生出不同类型的网络和电信欺诈犯罪行为[2]。尽管最近阶段这些消极状况得到适当克制,还是对群众文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今后,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正确地利用新媒体这类传播媒介,将更多新颖且正能量的元素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进一步向基层民众传播最新的法律法规知识,从而在社会上营造出更加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风气。
五、结语
群众文化属于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自然产物,且群众文化活动属于群众文化最为直观的传播方式,彼此保留着交互式影响和融合促进的关系。另外,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既对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产生了正面的推动作用,也暗含一定的消极冲击效果。作为优秀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当正面和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种种挑战,融入更多有教育价值和艺术性的元素,确保深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个体关注和参与,久而久之,营造出更加安定和谐的群众文化和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宁.论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与组织[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25(5):71-84.
[2]李莹莹.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策略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19(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