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君子”及其教育价值探析
2020-09-02赵宏宾
赵宏宾
摘 要:《孟子》一书对后人的教育和启发甚多,影响深远。本文对《孟子》中的“君子”作一个梳理,把握“君子”的特征,以探讨其对新时代青年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孟子》;君子;教育价值
孟子是中国儒家早期了不起的人物,他倡导人性本善,坚持仁义并举,丰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理论,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孟子》中。《孟子》一书对后人的教育和启发甚多,影响深远。在《孟子》一书中,“君子”是一个高频词,出现八十余次,书中从人格上、道德上把仁人志士、仁义之人、有道之人称作君子。国学大师钱穆讲“中国人讲人,列出许多区别来,如君子小人,善恶贤不肖等,而最高则有圣人”,还说“讲做人道理,实为中国文化之精髓”。
在孟子眼里,“君子”有古今的分别:“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公孙丑下9,本文引用直接注明孟子篇章名和节数,下同)这是说,从对待过错的态度和做法上,可以看出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高下之别。有过则改而不顺,更不得从为之辞,应是君子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君子不仅有古今之别,也有与庶民、小人的差别。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下19)人和禽兽有差异,但差异几希、有限。君子存之者为何物?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离娄下28)仁和礼存于君子之人心。孟子又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28)人己之间互敬互爱,在今日社会也是需要提倡的,可以是良好的夫妻关系,也可以是和谐合作的上下级关系与同事关系、朋友关系。
孟子以义为路、以礼为门:“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万章下7)常将仁和义并举,以仁为宅、以义为路,如“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上11)“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10)孟子能近取譬,以宅、路、门比仁、义、路,阐述了如此一番君子之道和做人道理,影响深远。人生之中不居仁宅,不走正路,岂不可哀可叹!
《孟子》中“君子”“小人”的对比,有明朗朗的一句“君子小人,每相反而已矣”。(滕文公上3)提醒人们注意君子和小人的分别。与小人对立的还有“大人”。大人者,德行高尚的人。如“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14)体有贵贱,有小大,所以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孟子提出了“心之官则思”的名言,明确了大人“立乎其大”的要求。(告子上15)
大人存其仁心、养其大志,就是君子。与“君子”“大人”相媲美,尤为后世称道者为“大丈夫”。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对大丈夫的绝妙概括,成为亘古以来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和行为自律,为大人、做大事、行大道成为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的人生理想和坚定信念。
人生会面临很多变数,个人有得志与不得志的状态,孟子提出“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9)穷独达兼的思想,得志泽民利民,不得志修身行道,一直为后人所景仰。孟子得志有“三弗为”,深知而且践行“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下35)。
不得志独行其道,反映了君子志于道的坚定。孟子还提出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4)不亲、不治、不答,无怪乎他人,而是反思自己是否仁爱足够、智慧充足、恭敬有加。
仁、智、勇被儒家认为是三大德,仁是第一位的,不仁就谈不上智和勇。仁者无敌,知耻后勇。《孟子》中讲了君子之耻:“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18)名声超过了实情,君子会感到羞耻。人和水一样,要有本源,才能形成壮阔之势,而不能靠虚假包装,蒙混社会大众。“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人不能没有羞耻感,失去了耻感,就真的很无耻也很可怕。后世顾炎武特别讲到做人要“行己有耻”。做人要自己知耻,否则无从谈起。
关于君子之乐,孟子也有一番宏论。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尽心上20)孟子所言君子三乐,王天下不与存,且其一乐、三乐皆需依赖外部条件满足,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则纯由自己而定。君子所乐者,乐于仁义,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上27)君子做人问心无愧,言行留好样于儿孙,心术无愧对天地。
《孟子》中还讲到君子之忧患,忧和患二字多是分开而言,“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离娄下28)“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所忧为何?舜是人,我也同樣是人,我怎么能够像舜一样做个顶天立地的有德有才之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激励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修身正心做君子。
《孟子》中讲君子之道的也有很多。如“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滕文公下8)一节,攘邻之鸡,无论日偷一次还是月偷一次,都是不义之行,非君子之道,必须从速改过。君子讲仁爱、走正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14)孟子强调君子深造以道,贵在自得,也就是学习做人做事要思要领悟,悟到的才是自己的。“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尽心下32)孟子强调了君子之言不离正道,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君子一生的行动坚守。
本文梳理解读了《孟子》中的“君子”。君子与庶民、小人有别,君子存的是仁心。君子有君子之志,有得志与不得志之分,不得志则独行其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君子有君子之耻,有君子之乐,也有君子之忧。概言之,孟子教人当君子、为大人,要反求诸己,修身走正道。
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的高校教师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孟子中的“君子”思想对新时代青年成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要抓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借鉴传统优秀文化,做到落实落细,持之以恒,这样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孟子.孟子[M].杨伯峻,杨逢彬,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0.
[2]钱穆.四书释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