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堂雅集》园林描写看元人的自然审美
2020-09-02李鑫宇查梦卿
李鑫宇 查梦卿
摘 要:元代中后期,宴集之风盛行。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以顾瑛为核心的玉山雅集,随之产生的《草堂雅集》是目前存诗数量最多的元人编撰的元诗总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草堂雅集》中的园林描写为中心,通过对玉山雅集唱和中的风物意象和玉山文人的山水活动进行分析,结合元代背景以及“道法自然”的社会心态,进一步探究元人贵真尚质的自然审美。
关键词:元代文人;《草堂雅集》;园林描写;自然审美
一、顾瑛其人与玉山草堂雅集
雅集指的是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谈论学问的集会,是我国古代社会文人聚会的一种方式。宋元以来,结社聚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吴自牧《梦粱录》、耐得翁《都城纪胜》等都有记录,据欧阳光先生《宋元诗社研究丛稿》梳理,宋元各类诗社就有57个[1]。一直到元末,这种雅集的风气都还在沿袭,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规模最大的就是由顾瑛主持的玉山雅集。
(一)顾瑛其人
顾瑛(1310—1369),字仲瑛,别号金粟道人,昆山人。他出身优渥,自幼聪颖。十六岁时就帮助他的父亲处理家务,性情畅快豪气,本人不屑仕进。步入中年以后,重新拾起弃置已久的旧书,开始了自己的退隐生活。数年后,顾瑛甚至将田业全部交付子婿管理,改筑园池旧宅西偏,名曰“玉山佳处”。①在这里与一批又一批文人士子饮酒赋诗,以此为乐。
(二)玉山草堂与《草堂雅集》
据悉,玉山草堂始建于至正初,从至正八年到十年,先后落成二十四个景点。②顾瑛就在此佳处广招文人士子,饮酒赋诗。上述活动便以玉山雅集著称。
围绕玉山草堂展开的一系列文人活动产生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玉山璞稿》《玉山名胜集》《玉山名胜外集》《玉山唱和》《草堂雅集》等。其中,作为顾瑛友朋同仁作品集的《草堂雅集》是目前存诗数量最多的元人编撰的元诗总集[2],本文以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杨镰教授等人整理校点的《草堂雅集》为底本展开讨论。
《草堂雅集》全书共收录80位诗人的3 369首诗。这80位诗人来自于社会诸多阶层,基本集中了当时江南地区的重要诗人。就内容而言,雅集的“娱乐性”就决定了《草堂雅集》中诗歌多写文人相会、饮酒赋诗,表达闲趣之情,少有反映社会苦难的诗,即使有一二句提及战乱,也多是作为诗歌的背景。此外,顾瑛在收录诗作时,多收录涉及与自己交游唱和或与玉山草堂有关的诗歌,且所收诗歌较能体现作者的诗歌风格[3]。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二、《草堂雅集》中园林自然的描写
园林文学是什么,至今仍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采用雷艳萍《苏轼园林文学研究》一文中的定义,即园林文学就是以园林为题材,反映造园活动、记述游园经历、描写园林景观、抒发赏园感受的文学作品[4]。本文对全書所收录的3 369首诗进行分析,整理出其中涉及玉山佳处园林描写的诗句并做以下分类。
(一)玉山雅集唱和中的风物意象
园林是融花草树木、山水以及建筑于一身的场所,玉山雅集更是集园池台榭之胜。在描写玉山佳处园林的诗句中,自然少不了风物意象的描写。本文重点选取桃这一意象加以分析。
玉山佳处原名“小桃源”,可见,玉山佳处必定有不少桃花。柯九思在《寓题寄玉山》中就写道:“溪行何处是仙家,谷口逢君日未斜。隔岸云深相借问,青松望极有桃花。”在于立《题顾仲渊栖云轩与玉山同赋》诗后,顾瑛又回诗曰:“春云压帘飞不起,暖气茏葱百余里。桃花亭亭笑酣春,溪边浣花染溪水……”再如,杨维桢在《玉山草堂题卷率姚娄东郭义仲同作》中写道:“桃源风日洞庭春。丈人家住笔峰下。”桃花向来都是中国古人喜爱的意象,它象征着春天,象征着灿烂的生命力,甚至可以象征美人。上述描写中的“桃花”就为玉山草堂增添了浓郁的生机。
无论是诗句中频繁出现的“桃花”还是“小桃源”,都会让我们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东晋末年,无法适应黑暗官场而选择辞官归田的陶渊明为寻求心灵寄托,在他著名的文章《桃花源记》中创造了这样一个隐逸的世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因此成为后代无数对现实生活失望的文人心中所向往的一个浪漫又不可得的理想国度。在《草堂雅集》中,也有诗句直接表明这一向往,如李孝光诗《与朱希颜会玉山人家书其壁》③:“小山培塿沟中蛙,大山宛转行黄蛇……山头红树红如霞……宾客满屋书满车……山中鸡犬秦桃花。”又如,张翥在《桃园春晓图为玉山题》中写道:“流水空山几度香,白云隔断世间尘。桃花一放渔舟入,不是秦人是晋人。”上述诗人的园林描写中都充满了对玉山草堂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其中的“秦桃花”和“不是秦人是晋人”都用了《桃花源记》之典,这里盛开的桃花是“秦桃花”,乘舟前来的是“晋人”,用以形容玉山草堂就如桃花源一般“隔断世间尘”,置于玉山草堂中便能远离世间纷扰,不知今是何世。无论是六十三岁才获朝廷召聘,且担任的仅是秘书监丞这一闲职的李孝光,还是少时豪侠不羁、为官以后心系苍生的张翥,于他们而言,玉山草堂都像是他们精神寄托的桃花源,是逃离现实的避难所,也是他们功成名就之后的理想归宿,他们所向往的便是这种隐逸人世、亲近自然的生活。
除了桃花以外,《玉山雅集》诗中还出现了许多其他意象,比如:海棠、芭蕉、青松、桃花、梧桐、薜荔、梅、绿苔、柳、竹、白金花、苍卜树、芼、杏花、桂树、芙蓉、茯苓、枇杷等。此外,还有一些楼阁建筑,如桥、玉台楼阁、竹屋、石床;生活用品如鼎、牙签插架;更少不了书楼和书。从这些描写中都可以看出这里是由顾瑛精心挑选的一处淡雅、隐逸的自然境域,展现出来的正是诗人不愿过问世事、恣意潇洒的性格。
综观上述,玉山文人在进行风物意象描写时往往带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从宏观角度出发,勾勒出完整的“园林画”。玉山文人们往往会将一系列景物置于同一时空进行整体描写,而不是孤立地描绘某一处特定景物。例如,在描写“梅”时,陈基写道:“月照山中梅蕊新,暗香疏影两相匀。”初读此句,脑海中便能浮现出一幅清幽的月夜赏梅图。作者为梅花安排了月夜、山的时空背景,使梅与景紧密联系,充分调动读者的多个感觉器官,呈现出景物的最佳状态。其二,表达出文人对栖居生活的向往。玉山文人的诗作中,大都直接明了地表达了自己对玉山环境的喜爱。例如,倪瓒在诗《八月廿三日芙蓉花下留南宫岳山人饮明日岳山》中说道:“攀条掇英重惆怅,但愿花下长不醒。”在清幽园林中与三两好友观花听琴,只愿在这花下长睡不醒。这些诗句都直接表明了文人对这种悠闲高雅生活的向往。
(二)山水园林的描写与玉山文人的山水趣味
除上述静态风物意象描写以外,玉山文人寄托山水的人文活动也是《草堂雅集》中园林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个人需求与自然事物的依存关系的原则对其中涉及人文活动的诗歌进行划分,可将文人的山水之趣分成以下两类。
其一,生存需求。这里的生存需求指的是文人士子们需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来维持和满足个人的生活需要。此类诗歌在《草堂雅集》的园林描写中并不多见,有垂钓,如柯九思诗《题钓月轩》:“凭阑看月出,倚钓待云生。”张天英诗《题钓月轩》:“武陵溪上钓鱼矶,白云青树秋晖晖。长竿倚石月初上,新雨满池鱼欲飞。”如果说垂钓尚有些闲趣之意在其中,那接下来的人文活动则更能体现活动者的生存需求。于立诗《近诗三首柬玉山》中写道:“鉴湖东畔山无数,好结茆斋采茯苓。”杨维桢诗《玉山草堂燕后坐》:“银丝莼荐野鸭炙,金粟瓜取西杨庄。山头云气或成虎,溪上仙人多讶羊。”释子贤诗《题顾仲瑛玉山佳处》:“云边青鸟迎人语,溪上黄童采药回。”无论是采茯苓、取瓜、仙人讶羊还是黄童采药,文人都直接融入到了自然生活中去,直接从其中获取生活物资,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二,与生存需求相对应的是纯粹的审美需求。自古文人相会,必然少不了饮酒赋诗、吟风舞月,诗人们用自己敏锐的感官感知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再将其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优美的诗文。在《玉山雅集》中便有描述这些活动的诗文。如柯九思诗《题钓月轩》:“谈笑从吾乐,相过罢送迎。凭阑看月出,倚钓待云生。”与三两好友谈笑风生、凭栏望月,耳边是微风的呢喃,在大自然的拥抱中饮酒赋诗,这对文人来说不可不谓是人生之乐。也难怪诗人感叹道:“轩居总适意,何物更关情。”除了凭栏望月,还有游船吟唱,如束宗癸在《玉山草堂》诗中写道:“秋屐行随苔径曲,春船坐泛柳塘深。”郑元祐诗《和玉山见寄》:“扁舟不乱白鸥群,又复移家入水云。载酒可无人问字,挥毫故有客书裙。”《顾氏绿阴亭》:“境旷始知清书寂,舟行湖见白沤沉。”更有投身自然、在山川草木中寻求乐趣的,倪瓒在《至正九年八月十六日计筹山吕尊师访予萧闲馆》中描绘道:“松风自奏无弦曲。桐叶新裁寄远诗。”郭翼《绿阴亭》:“日出众鸟绕屋语,竹深好花当户开。”和着淳风吹铁笛,柳枝在一旁歌唱,松树和风仿佛也在演奏一首无弦曲,还有小鸟绕屋叽叽喳喳地说话,好不热闹。置身自然之中,与自然亲密互动,听着自然演奏的乐曲,在醉醒之后吹笛赏月,既是一场视觉享受,又是听觉上的饕餮盛宴。
三、从《草堂雅集》看玉山文人贵真尚质的自然审美
《玉山雅集》中的园林描写一方面还原了当时的人文活动、反映了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具有审美功能,体现出当时诗歌在审美领域的追求与发展。本文从主体与客体两端出发,分析元代文人的自然审美。
(一)玉山文人对山水园林的审美中所表现出的自由精神
蒙元异族入主,在政治上一反汉人传统,传统科举制度也屡遭中断。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不少文人儒士在从政道路上严重受阻,便投身于文学,在山水自然中寻求出路。由于失去了政治参与的兴趣,这一时期的文人往往是不带功利性地投身山水,追求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以顾瑛为例,他在至正中曾短暂参与政治,而在此之后便再也没有出仕,开始了玉山佳处的隐居生活。清人董潮在《东皋杂钞》中写道:“顾阿瑛处干戈戎马之会,擅园亭池榭之胜,日夜与高人俊流、置酒赋诗、觞咏倡和,几忘沧海横流……”与传统意义上回归山林、过着清贫生活的“隐士”不同,顾瑛的“隐”属于“园林式隐逸”[5],即不强调回归山林却也能在园林亭榭中享有山林之乐;不强调与世完全隔绝,但求各路文人都能来到玉山草堂与之喝酒吟诗。这种隐逸,游离于政治之外,完全是出于对自然的本真的追求[5]。这一群文人相会,追求的是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他们回归了自我的本真。
就體裁而言,《草堂雅集》中的诗歌创作样式多样,有四言、五言、五古、七古、七律、七绝、杂言等。由此可见,在玉山佳处无论是宴游还是寄赠唱和,文人都处于一种绝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之中。同时,由于文学在顾瑛本人眼中也只是一种自娱的工具,所以在玉山佳处的集会并无束缚人的规矩,气氛轻松自然,玉山文人在创作时内容也相对随意,无需刻意迎合。不论是静态景物描写,还是动态的人文活动,他们笔下的园林都不再是寄托政治得失的工具,而是自然最本真的样子。例如,张天英在《题玉山草堂》中描述道:“谁骑仙鹤吹笙过,自醉山花枕石听。”醉倒在烂漫山花中,以石为枕,听着仙人吹笙的乐音。此处略带夸张的描写充分表达出诗人纵情山水的愉悦之情。在山水自然中奏乐赋诗,以酒助兴,喝醉了便与天地同眠,酒醒了再与好友同游山水,这种真性情的肆意表达,也难怪么书仪评价他们为在“世纪末”狂饮的玉山草堂文人[6]。
(二)道法自然心态下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
当审美主体以无功利性的视角去看待审美客体时,就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出质朴自然的园林本身。《草堂雅集》中描写的对象往往不是经过精心修饰的景致,多保持其自然本真的状态,其中的园林描写更少有辞藻艳丽、堆砌典故的诗文,多见平朴流畅的语言,不显得矫揉造作。如张天英《题钓月轩》:“武陵溪上钓鱼矶,白云青树秋晖晖。”没有多余的修饰词,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再现了自然的真实面貌。
牛贵琥在《玉山雅集与文士独立品格之形成》一书中提到,元代流行的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潮④。据记载,出入玉山草堂者,不仅有传统儒人,还有信奉道教的和皈依佛教的⑤。例如,在《近诗三首柬玉山》中写道“田间鸡黍酒正熟,霜后园林橘半黄”的于立⑥,便是一名道人。他在《题醉道图》一诗中写道:“君莫学伯夷,不肯食周粟。君莫学屈原,空葬江鱼腹。人生富贵无百年,身后声名亦漫传。朝廷纵有贤良诏,得似先生醉后眠。”这种不图身后功名但求生前尽兴的人生态度便进一步影响了其审美观点。在以老庄为首的这些道学家眼里,“道”是万物和生命的原初域,为万物之所以然[7]。《知北游》中也写道:“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宇宙中的一切生来都是自然而然的,应该尊崇万物之本性,探求最质朴自然的宇宙万物。
皈依佛教的代表人物当属释良琦⑦,作为玉山草堂的常客之一,他幼年即出家,精通佛理。在他们眼中,佛的核心即“空”,这种“空”的观念就表现为一种空灵之美、空寂之美。与自然相结合,所产生的便是一种空灵的境界,即眼中除自然事物以外别无他物。释良琦在诗《为后苍筤题李陇西所画墨蓼花双凫玉山同赋》里描绘的“秋花照秋水,川鸟乱川云。历历丹砂颗,明明锦绣文”便体现出这样一种境界。眼中只有秋花照着秋水,天上飞的川鸟扰乱了川云,用简单的诗句描绘出最质朴的景色。至于玉山文人中的儒士,那就更多了,有郑元祐、杨维桢、袁华、陈基等。在这些推崇“仁”的儒士眼里,更要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保持生命原初的淳朴状态[7]。他们诗歌中的园林,更是超越了技巧性的、保持本真的自然状态,如“记得御沟春雨足,落花随水出人寰。”⑧
综观上述,玉山文人在山水园林的审美中所表现出的自由精神以及道法自然心态下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体现出的正是元代文人贵真尚质的自然审美特征。这群文人在隐逸中与天地同游,在隐逸中领悟自然之美,在隐逸活动中发现自然万物最质朴的面目,力求回归轻松的自我本真。
四、结语
结合元代特定的时代背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草堂雅集》中的园林描写。无论是玉山雅集唱和中对风物意象的描写,还是玉山文人的山水之乐,玉山草堂作为一种人造的自然,都将自然与人文、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处于联系两端的主、客体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审美主体的无功利性、审美客体的质朴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表达。不论什么身份的文人,在这里都可以不再承载社会压力,毫无保留地呈现自己的真性情,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亲密、惬意的。
当前,呼吁生态道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对《草堂雅集》中园林描写的研究探讨,或许能给今人一些启发。还原自然最真实的状态,在自然中找回都市生活缺失的山水乐趣。贵真尚质,神游于天地之间,就能到达更高的审美境界。
注释:
①殷圭撰《故武略将军钱塘县男顾府君墓志铭》,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54页。
②草堂雅集(上册)/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清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8版前言,第4页。分别是:钓月轩,芝云堂,可詩斋,读书舍,种玉亭,小蓬莱,碧梧翠竹堂,湖光山色楼,浣花馆,柳塘春,渔庄,金粟影,书画舫,听雪斋,绛雪亭,春草池、绿波亭(二名一处),雪巢,君子亭,澹香亭,秋华亭,春晖楼,白云海,來龟軒,拜石坛、寒翠所(二名一处)。
③据推测,此诗应是李孝光1348年过娄江回憩草堂时或在此之后所作,随后不久他便被顺帝御明仁殿召见,授官秘书监著作郎。
④详见本书第六章第四节“通达的人生观念”。
⑤草堂雅集(上册)/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清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8版前言,第3页:“出入草堂者,除了释、道,还有也里可温(家世有基督教背景)与答师蛮(家世有伊斯兰教背景)。”
⑥于立,生卒年不详。字彦成,号虚白子,南康庐山(今属江西)人。
⑦释良琦,生卒年不详。字元璞,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⑧陈基诗《夜梦玉山出示画图俾予赋诗遂作绝句一首》。
参考文献:
[1]彭茵.元末文人雅集论略[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6):89-92.
[2](元)顾瑛.草堂雅集[M].杨镰,祁学明,张颐清,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8.
[3]刘飞,赵厚均.《草堂雅集》与元代文学总集的编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71-77.
[4]雷艳平.苏轼园林文学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0.
[5]牛贵琥.玉山雅集与文士独立品格之形成:金元文士雅集的典型解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么书仪.元代文人心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7]李天道.中国古代美学之自然审美意識[J].天府新论,2014(5):14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