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2020-09-02任光辉
任光辉
【摘要】最近几年,教学把素质教育作为前提条件,使得教育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都说孩子应该从小抓起,那么小学的教育就是大众重点关注对象,对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使小学生感受、体验和探索数学知识,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终,达到引导小学生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8-0059-02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理解很重要,它也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理解能力,对学习数学知识内容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应该把课本的解读做到最大程度的精细,先让同学们做到理解教材。另外,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见老师应该让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数学的学习上事半功倍。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遇到的问题
1.教学模式仍有待于完善
进入新的时代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变,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策略上都在不断的创新,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努力转换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要把学生推到课堂的主体中,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为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此,就需要教师自身发挥出一个引导者、帮助者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积极、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内容。但是,在大部分的学校中,尽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改革的内容和方针落实到具体教学中还有待于考查和提升。根据研究发现,在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在授课,并没有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仍然过于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过于看重授课方法的传授,没有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导致教学理念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和强化。由此看来,要想有效将这种改革的方针和内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就需要让教师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观念,并且要重视小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发展,以此来达到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2.课堂教学方法有待于完善、更新
教学方法落后是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必须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保证学生最终的学习质量。目前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过于依靠教材内容进行照搬讲解,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设定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过于在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传授,不能拘泥于题海战术,所以,这都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起重视。
二、具体的引导方法分析
1.精细解读数学课本,做好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步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媒介,老师用课本来把自己讲的知识点罗列出来,教给学生;学生通过课本让老师讲得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从而理解。因此,老师们教学生的前提是自己对课本要有一个全面的研究,了解课本所涵盖的所有知识。我们都知道数学学习需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而学习的主力军是学生,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需要去理解,掌握知识点 ,更需要拥有灵活的头脑去理智的思考问题,其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就需要老师在知识点上进行精细的解读,因此老师自己对课本的解读极为重要。
2.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兴趣
上小学的孩子都是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的,身上还没有脱开小孩子的天性,例如好奇心极强、爱玩等等。身为小学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特点,再结合教学方式中至关重要的动手实践和自主合作学习这两个方面来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激发同学们的潜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着重注意一下同学们平时对什么感兴趣,这样就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孔子教育自己学生的方式就是通过激发他们的长处,培养他们的兴趣。
3.巧妙带动课堂氛围
课堂活跃,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以前给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方式,经常是以“注入式”和“灌输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只需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前课后死记硬背,因此这样的课堂大多都是毫无生机的,同学们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总是会分神或者昏昏欲睡,使课堂的真实价值大打折扣了。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多寻找活跃课堂氛围的方法。例如,老师可以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带着目的性进入问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个知识点;老师先不说明自己说话的真正意图,从与表达意图没有一点联系的角度向同学们发问,让学生在不明白其主旨的状况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直至其恍然大悟;老师可以在上课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联系先给大家抛出一个疑团,即设置悬念,再“理所当然”地讲出答案,让同学们对这个知识点印象更深刻。上例中的老师“抛砖引玉”,带动了学生通过学习去发现答案。教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讲“第几”这个内容时,先讲了一个古代故事: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饼,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又一个,就是没有吃饱,直到吃了五个饼后,他才觉得自己吃不下了。他拍拍肚子,说道:“唉!要是早知道吃这第五个就能饱了,我就应该先吃这第五个。”讲完之后老师问:“大家说那个人说得对不对?”学生们回答:“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大部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后这位老师就赶紧抓住这个时机对同学们进行引导,逐步导入今天要学的知识,最终,让所有同学都知道了答案。
4.在思维能力上引导学生学习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维能力上去引导小学生学习。小学生思维方式还没有成型,需要老师对其进行细细打磨,让他们的思维能力赢在起跑线上,但是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方式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认为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应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老师间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时,我并没有直接把周长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教给他们,而是让他们拿出测量工具先进行测量分析,自己探索有关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奥秘,从而发散他们的思维。
5.学以致用,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
學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的一般都只是短时记忆,在几天之后,他们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而长期记忆需要小学生反复循环使用此知识点。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且还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等天性,会有很多学生课后根本不会花时间去复习知识点,这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一个与知识点有关的游戏,利用小学生的天性特点,实现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这也是积极落实寓教于乐理念的体现,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数学老师教完同学们加法运算后,带领他们到操场上拍球,全班组成两队,各队将组员拍的数量加起来,再让两队进行对比,比出胜负。这就是学以致用。
6.提供足够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挥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同学生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认识事物的经验、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新知的能力都各有不同,学生都会以自己为出发点,会站在自己的思维定势理解、学习数学知识内容。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不同的反应面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相互讨论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例如:在学习《一亿有多大》时,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相关的概念,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从而对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实践,让学生自由地讨论这个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和研究。学生课堂通过猜测、计算等形式来衡量一个亿有多大,像:测量一下一本书有多高,多高的书才能有一个亿;一亿的人可以站多大的场地;一亿步有多少千米等等。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一个亿到底有多大,并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一个亿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为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而且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合作的机会,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还会使学生感受到共同获得成果的喜悦,最终,它还能够起到一个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
7.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众多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中,最有效、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起到一个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学生要发展,首先,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在体验中获取数学知识内容。当学生体验到一次成果的喜悦,便会无限地激发其自身内在的意志和激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通常要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在这期间得到相应的经验,学生便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更好地感知事物和知识。在帮助学生获取经验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从具体的认知逐渐地过渡到抽象。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节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去触摸钟面、时针和分针等等,利用学生爱玩、求知欲强的特点,以及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实践、主动思考和大胆表现的机会。 通过这方式来培养学生体验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获得额外的惊喜,使其在发挥出引导作用的同时,促进学生感知、认知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贯穿了其一生的事情,因此,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更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上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只会让同学们更加厌恶学习,“启发式”教学才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汪国民.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J].读写算:教师版,2015(6).
[2]苑国忠.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B, 2014(1).
[3]庞亚东.浅谈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清源二小本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革新,2019(02).
[4]张建辉,周焱鑫.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革新.2019(02).
[5]魏彦林.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17-118.
[6]陈丽洁,韩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147.
[7]蒲永玉.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156.
[8]马永权,张兴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行为投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