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2020-09-02丁有慧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阅读培养核心素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阅读分析能力和语文知识应用能力都有着积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提升核心素养是一门重要的课题。而语文阅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深化,语文阅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出发,论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通过阅读的强化训练,夯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核心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8-0051-0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阅读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一项基础性的能力,也是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阅读辐射的面积较为广泛,阅读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可以是古诗文鉴赏阅读、积累背诵阅读以及阅读指导课等等。 一、尊重自然天性,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应用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没有兴趣的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以及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语文内容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通过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认知以及读写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天性的挖掘,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欲望旺盛的心理,积极发掘小学生的自然天性,利用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阅读兴趣[1]。

如,小学生对自然万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展开兴趣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阅读中。在讲解《蟋蟀的住宅》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昆虫入手,让他们回忆看过、接触过的昆虫或者其他动物。学生畅所欲言的过程中,阅读兴趣已经逐渐培养起来,之后教师引出问题:“夏天晚上乘凉的时候,能听到墙角里虫子发出的叫声,有人知道那是什么虫子吗?”

从问题引出“蟋蟀”,之后让学生根据问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就拿《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教学来说,可以让学生想象秋天是什么样子,秋天的雨与其它季节的雨有什么不同,秋天下雨有什么好处,想象金黄色的树叶,硕果累累的果实,再结合秋天的雨,通过真实情感的带入,让学生通过阅读仿佛真正感受到了秋天下雨的样子,触摸到了秋天的雨水。让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去阅读。同时还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秋天在什么时候下雨是最好的?秋天的雨是凉的还是温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疑问去阅读,从而达到阅读的效果。

再比如《司马光砸缸》,这类文章是趣味中透露着哲理。在文章开篇之前,很多人都会猜到司马光是个人名。他为什么会砸缸呢?也许不通过阅读,并不能很快找到答案。可以为学生提供设身处地的机会,如果你是司马光,遇见突发情况会怎么办?你认为司马光砸缸是一个正确且明智的选择吗?如果说在不破坏缸的情况下,淹在水里的小孩有机会脱离险境吗?通过抛出一个个问题,学生的好奇之感就会油然而生。在没有这些问题之前,学生肯定会认为,书本上的内容一定是正确的,司马光砸缸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往往会忽略了用辩证性的思维去考虑问题。透过阅读,实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和方法。

二、注重过程,弱化结果,强调阅读习惯养成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者,在阅读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从传统阅读教学中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学生不再依赖教师,能够从阅读材料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再人云亦云,能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以及信息提取、整合能力,从而实现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三位一体。

同时,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主要在学生的阅读效果上,一般以阅读训练的答案是否正确作为评价方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略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对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只会起到抑制作用,长此以往,导致阅读课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表现积极,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敢发挥,表现消极。

所以为解决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更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注重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适当地弱化对阅读效果的关注度。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过分地强调结果,学生就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老师所提问的问题上,就容易产生扫描式阅读的现象,学生草草阅读,粗略阅读且目的明确地划重點,无法通过阅读训练到学生的专注力,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合理分配时间去阅读。比如在开篇之前,让学生用3分钟时间通读课文,对课文的几段式,以及各段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清楚整篇文章的核心主旨以及明确文章的逻辑结构。在学生通读完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抛出问题,最后老师总结性地提出几个问题。再给学生10~15分钟时间去深入剖析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划出自己所认为的重点内容,并且对自己有疑虑的部分做好标记。这样学生就有一个清晰的阅读思路,在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点时,会认真做好笔记。当然,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要采取差异化的阅读模式,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到不一样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总结出针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经验。

如,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分层次阅读,每天开展半小时自主阅读,学习成绩好,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阅读散文、小说或说明文,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则从简单的童话、寓言故事或短诗读起。并划分阅读小组,并不是阅读能力强的放一组,弱的放一组,而是选择“带动式阅读”的方法,通过好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带动基础差的学生提升阅读技巧。同时在小组范畴内,设定交流分享环节,把每个学生在阅读上面遇到的问题,以及阅读中总结出来的好方法,进行交流。而不是自己读自己的,除此之外,小组的每个人都分别听其余人的阅读,总结优点并挑毛病,带动着大家共同进步。

不再单纯强调学生的阅读效果,还要保证阅读后练习题的正确性,而是将学生的关注点都放在阅读习惯上,让学生养成每天都要阅读,多样化阅读的习惯[2]。

如,《黄山奇石》阅读中,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强调阅读后做题的准确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形成一定的思维约束,不能放空心态,整体且全面的阅读,甚至有些部分并没有做细致的阅读。那么学生为完成课后练习题,会挑选和练习题有关的部分进行重点阅读,对全文的连贯性、写作手法等并不关心,也难以从文章中感受这篇课文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在阅读开始时,注意不给学生安排任务,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黄山石“奇”在什么地方,之后再阅读文章,注意“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仙人指路”、“仙女弹琴”等奇石的具体描写。也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对于写作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后让学生模仿创作。同样以《黄山奇石》为例,文章中描写了多种黄山奇石,使用了很多排比、拟人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造句,自己写一篇旅游日记。

三、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

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双重属性。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能力、审美水平、道德情操等是否得到提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积极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想象力等融合为一体。

如,在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古诗词用词晦涩、凝练,和现代汉语的用法有较大差异。对于部分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古诗词阅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难题。为解决这一现象,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象思维特点,挖掘古诗词中的语音美、语义美和意境美。

在《咏柳》教学中,教师播放春天柳树抽芽的动画画面,学生在阅读中随着音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从而在阅读中实现美的教学,实现语文和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识别和欣赏能力,推动美学意识的培养。

在《静夜思》教学中,老师可以播放黑天月亮一间小屋子的画面,在讲课的前一天,让学生提前一晚上感受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月亮,思绪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想法?会想到什么样的人。然后去体会李白是如何睹物思人,有感而发的,这种思乡之感,在秋天的黑夜里与在白天有何不同?体会作者为什么选择在黑夜里作诗,将自己融入到诗句中,让情感更加丰富和饱满。

四、深入挖掘教材,加强阅读中的人文意识培养

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何谓核心素养?是打破传统的知识传输概念束缚,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艺术、美学、历史、政治、道德和情感等多种人文教育。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阶段中,重点不是把枯燥的文字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背诵更多的唐诗宋词,而是让学生借助语文学习的力量,培养自己的阅读感知和核心素养,发现文字的美以及精华部分。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以及阅读技巧应用到正常的处理日常事务中。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开发,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长期的作用以及意义,让学生以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学习语文,强化人文意识,更重要的还有情感。

以情感教育为例,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为完成任务而阅读,主要原因在于阅读教学过于注重成绩,忽略阅读中的情感引导。语文阅读素材具有强烈的人文属性,说明文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感受生命的美好,学会尊重自然,敬畏万物生灵。散文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爱情,通过优美的文字,感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学会与人友善相处。古诗词阅读能让学生感受古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的情结、意志和人生追求,感受中國古典文学的美学意蕴,从而强化民族品质教育[3]。

所以教师要在不同种类的阅读素材中加强挖掘,提炼出不同文本的情感、艺术和道德教育价值,通过优美的文字、完善的行文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科美,通过文字及想象和作者对话,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首要目标,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为前提,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桎梏,挖掘阅读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卢凤琦.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59.

[2]洪玲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读与写,2019(30):61.

[3]黄立.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29):226.

作者简介:

丁有慧(1972-),女,甘肃兰州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阅读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