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分析
2020-09-02王天彤
王天彤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在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必然选择,其能够推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发展。在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以及初中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期能够给广大初中科学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 信息技术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8-0027-02
引言
在当今初中的教育中,信息技術已经是每个科目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为此老师应该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且要明确其有效的作用,然后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对于实际的科学课程来说,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原本非常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播放,扩大许多非常微小的实验现象,以此来更好地协助初中生理解和观察实验的整个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激励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更是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高效的提高,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综合的发展。
一、初中科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初中科学涉及的科目非常多,包括地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学科,其重视的是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及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在教育观方面,科学课程面对的是所有学生,也更加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突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本质,提高当前科学教学的效果,培养创新科技型人才。学校的特点决定信息技术和初中科学教学两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从科学课程的本质上进行分析,因为科学课程所涉及的是世界万物以及自然的科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无法完完全全都呈现于科学的课程过程中。但是加上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为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多丰富的科学资源;再由课程内容方面分析,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发展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造成社会关系、信息及科学技术关系是当前科学课程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再从课程的结构进行分析,传统物理、化学、地理等结合的科学课程重视的是概念以及科学原理的组织设计,比较重视的是理论方面的学习,这样违背了当前教学体系。
新课标教学体系主要重视学科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信息技术运用于科学课程组织、构建中,可冲破传统以科学逻辑结构构建的线性体系,通过课程和生活相结合,能让科学课程更加具有开放性。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
当前,初中科学包含了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的学科,有些零散,但基本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结合各学科的实践开展教学,提升科学教学的效率。该学科重视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养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用“跨越”的眼光来联系各学科之间的关键点,发现问题并自主思考,多探究、多实践。而初中科学的教学融入了信息化教学后,可以强化教育,大力推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初中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被激起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能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励出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注意力。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初中生的学习过程非常轻松和愉悦,进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初中生变成一个好学之人、乐学之人,引出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的发展”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按照教学的内容制作出相关的信息动画,然后经过多媒体呈现出来,把学生带进真实的情境中,让初中生针对这一发展的过程进行观察,见证发展的重要时刻。经过这样的课堂情境教学,是可以让初中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快速地把初中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收获和存储知识内容,并且很好地开拓了初中生的知识领域,同时,还可以向老师反馈出初中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充分展现出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教学理念。比如,初中生可以使用教学系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按照自身的学习现状和理解知识的程度,来选择对应的内容,进行自行预习和复习,就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内容知识点。同时,在实际的科学教学的这个系统上,学生还能够重复观看老师的讲课视频,然后还可以在练习时检验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1]。
(三)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过去的科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影响,在教学时模式是固定的,而且教学内容单调、简单,以课本为主,无法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优势,突出其形象化并依托于传播速度,扩大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而且在上课之前,还可以做好有关教学的准备,在实际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三、初中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分析
(一)突破了科学教学的难点
在初中科学的课程内容中,对某些内容来说,其是属于科学教学中的教学难点。在对这些难点的实际教学中,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的,特别是在学生本身就缺少相对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他们更是对这些比较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但同时这些知识又是教学的重点知识。因此,在教学难点知识的时候,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可以把这些知识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可以说,这从很大程度上是突破了科学教学的难点。比如,在教学“Windows XP基本操作”这一课的时候,这个章节的教学难点是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因此,老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让初中生认知和理解到操作系统的功能,然后学会有效地使用窗口的管理,改变窗口尺寸等基本的操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到相关的重、难点知识,同时,老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生物领域方面,学习“丰富多彩生物”内容时,那么,对于“丰富多彩”一词应该如何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是通过课本和图片展示来学习,内容少而且耗费时间。但融入信息化教学就不一样,可以让教学更丰富、形象、直观,能从多个角度展现出生物的多元化,用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能体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 。再例如,关于“星空世界”方面的学习,需要考验的是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有的时候教师会陷入一个空想的尴尬中。而在此利用信息化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从宏观的视角出发,观察地球、月球,慢慢拓展到太陽系、银河系,再到河外星系。还可以从古代观天说到人类登月、火星勘探等等,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化解。
(二)讲解了科学教学中微观的现象
在初中的科学教学中,实验性可以说是非常的强烈,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是要依靠观察科学的现象,继而理解内容知识。但是,在实际的科学现象里,有一些现象只存在于微观的世界中,学生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其微观现象的。因此,在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时,老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大微观的现象,并且做相对应的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到微观现象的规律。比如,在讲解“分子运动”这一课的时候,学生是难以用肉眼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全部过程,只可以看见结果,在这时,老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呈现其运动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重点,同时,老师的教学效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2]。
(三)培育了初中生的创造能力
在初中的教育中,创新教学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其目的是为了培育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而科学的教学,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展现出创新教育,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要展示出自身的主导性,指导初中生运用信息的技术来进行探索性分析,让学生在了解课本知识的时候,还能够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进而培育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推动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积极地进行创新的活动。
良好的探索精神是思维与行为上的双重研究。例如,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在内的设备,规范科学探究流程等等。如在学习太阳系、地月系的教学当中,除了用信息技术把宇宙空间的宏伟展现外,还需要向初中生传播如何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如教会学生使用“谷歌地球”等软件,可以快速而又方便地搜索到地球各个角落的三维影像,从美国纽约的胜利女神像走到东非的埃及看金字塔,从中国最北方的漠河走到新疆的班公湖,让学生感受地球影像的伟大。同时,谷歌地球还可以提供金星、火星等太阳星系内行星的3D影像。而且信息技术下的地图呈现有很多的信息量,学生在查询时要更好掌握,学会如何分析、计算。可见,联想和想象力是科学探究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信息化教学需要加强对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他们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可以更好展现实验的过程
科学实验的教学,是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其是经过实验的教学,让初中生的动手以及实践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因而,在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就要提升自身的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但由于各种原因,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很难做到让每个实验都能在课堂中进行,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无法良好的掌握到这部分的知识内容,从而也对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了不好的“互作用”。因此,在这时,老师可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设备,把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知识,更好的观察实验过程,进而掌握到相关的重点知识内容。在这种教学的环境下,可以让初中生学习技能得到有效提升[3]。
(五)拓展教学内容
科学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现象以及背后的规律、法则。初中科学包括了物理、生物、地理、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教材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社会经济的不足,想要真正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并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还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
例如在学习有关“电”的内容时,需要讲述关于通信、电磁现象等信息时代下的大众科学,同时也是涉及高端领域的物理现象。电磁是无形的,但人类在利用电磁时,常常能让其有形化,但在课堂中又无法制造有形电波。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再现人类深度运用并改造电磁的现象,开拓教学内容。如电磁领域超导、电磁导轨等技术,结合课件向学生说一说高科技的尖端产品,如超导线路、磁悬浮列车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发展,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老师在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并且要合理、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继而促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提升。同时,作为初中的科学老师,更应该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明确信息技术是可以突破科学教学的难点,可以讲解科学教学中微观的现象、以及还可以培育初中生的创造能力、更能够呈现出科学实验的过程。这样就可以良好地提升科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承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机融合[J].学周刊,2019(32):145.
[2]李丹.幼儿园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9):158-159.
[3]陈权.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