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指导企业开展COVID-19 疫情应急演练及效果分析
2020-09-02冯静FENGJing施欢欢SHIHuanhuan毕东军BIDongjun
□ 冯静 FENG Jing 施欢欢 SHI Huan-huan 毕东军 BI Dong-jun
2019 年底,COVID-19 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逐步向全国和全球蔓延,被WHO 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与工作。为了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各地各行业采取停工、停产、严控人员流动等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做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供应保障及民生经济稳定,全国各地要求在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有条件、分步骤地安排企业复工复产。如何助力企业提高复工期间疫情防控有效性和应急事件处理的及时性,遏制疫情扩散,保障民众健康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尽早回归正轨有着重要意义。我市各家企业先前均无防疫方面的工作经验,企业压力大,迫切需要专业人员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各地疾控中心人员紧张、精力有限,无法满足大批量企业的复工防疫指导需求。本单位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具有人力资源及专业防控的优势。通过组建企业复工防疫应急事件处理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单位在企业安全复工中的专业指导作用,增强复工期间疫情防控有效性和应急事件处理的及时性。指导小组通过制定企业出现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应急预案,并在本市一家拥有员工2000 余人的汽车制造公司实施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企业防疫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取得良好成效,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2020 年2 月17 日—20 日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装厂的650 名员工为研究对象,男595 人(占比91.54%),女55 人(占比8.46%);年龄18 ~57(25.06±7.24)岁;中专384 人(占比59.08%),大专221 人(占比34.00%),本科44 人(占比6.92%);工作年限1 ~36(4.6±6.56)年。
2.实施方法
2.1 组建企业复工防疫应急事件处理指导小组。由本院副院长任组长,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任副组长,组员为医院具有院感、护理及医疗背景的人员。指导小组职责:(1)制定企业出现COVID-19 疑似/确诊病例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流程。(2)对企业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流程培训,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员工防疫应急处理能力。(3)组织应急演练,梳理存在问题,根据演练情况不断改进完善应急预案。(4)拍摄应急演练视频,建立快速学习通道,在企业更大范围内推广学习。
2.2 成立企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组员为企业各部门管理干部。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管理方案。(2)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政策及防控知识培训,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落实规章制度。(3)定期督查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4)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5)及时研判并做好生产经营活动决策部署。
2.3 制定企业出现疑似/确诊COVID-19 病例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2.3.1 制定企业出现疑似/确诊COVID-19 病例应急预案。由企业复工防疫应急事件处理指导小组联合市预防医学会,根据COVID-19 感染、传播特点、当前流行情况,遵照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运用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健康教育学等理论和方法,紧扣“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防治要点,从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组织体系、事件分级、运行机制、应急处置、应急结束、后期处置等八个方面拟定企业出现疑似/确诊COVID-19 病例应急预案。
2.3.2 制定企业出现疑似/确诊COVID-19 病例应急处置流程。根据企业出现COVID-19 病例的严重程度进行事件分级:(1)三级响应事件。员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即可疑病例。(2)二级响应事件。出现1 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3)一级响应事件。出现1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根据事件分级制定不同应急处置流程:(1)三级响应事件处置流程。员工佩戴口罩,带至临时隔离室,专人管理,上报企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联系120 救护车送医院诊治,使用有效氯浓度500 ~1000mg/L的消毒剂对员工工位进行消毒,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证正常生活、工作秩序。(2)二级响应事件处置流程。员工所处车间/办公室停止一切工作,向企业所在街道办事处报告,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处置和密切接触者排查,落实密切接触人员医学观察,使用有效氯浓度2000mg/L 的消毒剂对可能被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作用30 分钟后用清水擦洗,消毒后开窗通风30 分钟以上。(3)一级响应事件处置流程。企业全面停止生产,所有员工不得离开厂区,向企业所在街道办事处报告,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处置和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密切接触人员医学观察,划定疫点,开展终末消毒。详见图1。
图1 应急预案流程图
2.4 人员培训及管理。由三级甲等医院、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配合企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企业员工进行线上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应急预案分级和处置流程;体温监测点设置和体温测量方法;7 步洗手法;口罩佩戴方法及废弃口罩的处置;环境清洁和消毒方法,不同浓度消毒液配置方法;临时隔离室和医学观察区设置要求;体温监测点、临时隔离室管理和消毒人员自身防护要求等。制作应急演练视频,对员工进行多媒体培训。在企业拍摄应急演练视频,以微电影的形式,展示从员工出现胸闷咳嗽症状开始到被确诊为COVID-19 肺炎整个应急处置过程,借助视频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员工快速学习,提高疫情防控应急处理能力。
2.5 情景模拟。由三级甲等医院和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指导应急预案模拟演练,模拟车间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病例设计情景,进行模拟演练的脚本编写。包括:设定出现不适症状的员工、车间班组长、体温测量点人员、消毒人员、临时隔离室管理人员、安全环保办公室主任、企业总经理等角色定位。演练内容包括:对员工不适症状的评估、体温测量、工位和临时隔离点消毒、消毒和接触人员自身防护、报告的程序和报告内容、密切接触者排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企业员工疏散、后期处置等。实施过程:提前3 天将需要进行模拟演练的脚本上传到微信群,由企业安全环保办公室主任进行角色分配,演练成员阅读了解模拟场景和自己饰演角色的操作及流程,然后集中按照脚本设定场景,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演练。企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作为模拟训练负责人,要求员工熟练掌握演练过程。
3.评价方法。培训前后对20 个班组的成员进行情景模拟考核,情景模拟演练考核包括:症状评估、体温测量、自身防护、消毒方法、消毒液配置、临时隔离点管理、报告方法、医学观察区管理、员工关怀和后期处置l0 项,满分为100 分(详见表1)。
表1 企业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预案模拟演练考核表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各组应急演练成绩采用配对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培训前后20 个班组应急预案各项流程得分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20 个班组应急预案各项流程得分情况比较(分,x±s)
讨论
1.医疗单位参与企业复工防疫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预案体系及技术支撑体系共同构成演练实施的关键环节[2]。由医疗单位为主体建立企业复工防疫应急事件处理指导小组,制定企业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预案,组织企业员工培训并进行现场情景模拟演练。通过演练发现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额温度计测量体温异常时未使用耳温度计复测体温;物表消毒采用喷洒消毒方法;不知晓含氯消毒液配制浓度及配制方法;体温测量和消毒人员均着防护服致防护过度等。通过员工培训及指导小组的现场指导,体温测量、自身防护、消毒方法、消毒液配置、临时隔离点设置规范性和报告程序及内容等项目较培训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企业员工缺乏医学知识,对疫情存在恐慌心理,不知晓科学防控方法,经过专业人员培训后提高了企业员工疫情防控的应对能力,有效解决了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员工出现不适症状评估、注重员工人文关怀和医学观察区管理规范等项目,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与企业对新冠肺炎防控比较重视,已通过各种媒体普及新冠肺炎症状知识,具有良好的企业人文关怀文化有关。
2.制定企业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预案及加强员工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能有效提高企业防疫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应急预案是一部行动指南,指导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应急预案规定了事件处置的流程和措施,使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3]。本预案应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传染病防治策略,以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和减少疫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明确不同分级事件应急处置方式,制定相应处置流程,让预案更具可操作性,应急处理更具条理性和指导意义。应用情景模拟演练使员工对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和应急预案实操有更直观、全面的了解,提高员工的现场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应用拍摄应急演练视频的方法,建立快速分享通道,让更多员工和企业快速学习、对照实施,在更大范围内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员工和企业疫情防控应急处理能力。表2 结果显示,培训后企业员工防疫应急模拟演练成绩显著提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制定企业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预案和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有效提高了企业员工疫情防控意识、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安全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减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同时,以医疗单位为主体的疫情防控指导模式,充分发挥了区域内医疗单位在企业安全复工中的专业指导作用,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复工打下基础,也为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