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应用与未来发展

2020-09-02戴赢DAIYing曹坤CAOKun杨迪YANGDi

医院管理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咨询远程医疗

□ 戴赢 DAI Ying 曹坤 CAO Kun 杨迪 YANG Di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全新应用,包含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在线咨询、视频问诊、疾病评估、电子处方、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具有开放、交互、便捷和跨界等特点,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和高效利用[1]。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允许医疗机构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能够进一步缓解当前医疗资源紧缺的就医难题,实现了更高效的数据多跑动患者少跑腿的信息流模式,将带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大变革[2]。

疫情下的互联网医疗现状

疫情既给互联网医疗创造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由于COVID-19 疫情的爆发,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除急诊、发热门诊外的大部分线下门诊停诊,对于这个还没有完全被公众接受的新模式,直接的要求就是全面上线。

首先涌现出的是大量有类似感冒症状的问诊需求,如果这些患者都来医院就诊,感染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医患无须见面、不用出门就医的在线问诊就成了大众的新选择。各大平台除继续推广原有的图文咨询业务,也相继开通了COVID-19 免费咨询专线。由于恰逢春节假期,大众对其自身及亲人健康的关注也进一步催生了咨询量的暴发。COVID-19 咨询平台不仅起到了延伸线下医疗服务、避免交叉感染的作用,同时也为广大医务人员通过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专业解答、消除民众恐慌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按秒来记的咨询量,对于医务工作者、医院及信息部门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让互联网医疗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除了业务量的暴增,疫情对于互联网行业另一个巨大的机遇是来自政策的认可和扶持。

2020 年2 月,国家卫健委在4 天内两度发文,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进行疫情防控,要求针对发热患者组织呼吸科、感染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精神卫生科及全科医生,通过互联网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咨询服务[3]。由于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满足慢病复诊患者的线下买药需求,医疗保险机构多次调整了医保支付、报销政策,进一步放宽了对互联网医疗支付的限制,调整了慢病患者的报销周期。

我院互联网医疗的应用探索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于2016 年基于临床数据中心成立了互联网医学中心,主要应用包含远程多学科会诊和视频会诊为主的疑难病诊疗、慢性病患者诊疗、以远程医学教育为主的综合服务平台,以破解百姓就医难问题。图1 是我院互联网医学中心整体架构:

图1 互联网医学中心架构图

医院从2018 年开始推广互联网在线咨询业务,并于门诊大楼设立互联网体验区,将智能机器人、院内导航、网络视频门诊、在线复诊等各项医院线上智能服务搬到了互联网平台,方便患者就医,探索和推进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我院从互联网业务初步部署到图文咨询全院上线,经过了3年多的不断完善与改进,截至2019 年底,每月在线咨询量仍只占总门诊量的1%。经过医患双方的问卷调查等各类问题收集,我们总结出推广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 方面:(1)医生、患者对线上就医习惯的不认可,缺少积极性;(2)问诊回复不及时等使用问题,缺少专业的运营团队;(3)医保等政策限制,脱卡支付、报销范围受限;(4)没有打通线下物流配送,流程不够畅通。

自开通疫情防治专线后,在医务部的牵头下,我们成立了7*24 的义诊服务团队(图2),完成了全院所有医生的在线平台认证,有效解决了医生排班和回复及时性的问题。在流程改进上,信息中心联合药剂科打通了脱卡支付+药品配送流程,实现了从咨询-支付-配送的全流程服务,同时增加出院复诊预约等功能,彻底解决了复诊患者的买药难题。互联网中心还开通了新冠病毒感染在线自测,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患者的自测结果传输给医生,主动指导疑似人群来院检查,上线10 天使用人数已超10 万人次。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1.基于在线问诊的移动医疗。依托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将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主力军,以在线问诊模块为核心,实现疾病评估、健康教育、保健咨询、电子处方、医保支付、出院随访等常规性轻问诊的全流程整合,为咨询、复诊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体验,进一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4]。

2.基于物联网的区域卫生医疗。此次疫情中,我们发现药品快递、慢病监测、患者身份核实等多个环节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特别对于慢病患者,采用可穿戴设备实现体征数据的采集监控,让云端的医生能够实时了解患者健康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居家诊疗、分级诊疗等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

3.基于互联网医院的远程医疗。优质医疗资源通过远程医疗实现跨空间的诊疗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三级医院专家的优势,实现对医疗资源缺乏地区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已经开展的远程医疗服务有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MDT多学科联合会诊、病历讨论等。

4.基于大数据的健康档案。可以预见,未来的大数据不再局限于医院的诊疗数据,还将汇集健康体检、保险以及其他新兴产业提供的健康数据[5]。医疗健康大数据的研究价值除了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让医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更能为科研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料。通过标准化、集成化、网络化改造,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无缝“互联”,实现无边界医疗。

图2 疫情防控专线义诊现场

总结

此次疫情极大地促进了网络医疗的使用,也迎来了一次全新的突破,在政策和用户认知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为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疫情触发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如何从机遇走向变革,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拓展,需要医疗与信息化的进一步融合,才能将互联网医学这条崎岖山路改造成一条百姓喜闻乐见的高速公路。

猜你喜欢

咨询远程医疗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远程诈骗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