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初探

2020-09-01于海杰王浩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核心素养

于海杰 王浩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已逐步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然要具有相应的核心素养,这意味着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不仅要关注基础教育,还要兼顾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职前教师的素质能力,也会影响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与落实.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便成为必然.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7-0112-04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已逐步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然要具备相应的核心素养,这对职前教师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是培养职前教师的主阵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教师的关键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职前教师的素质能力,也会影响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高师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围绕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重新建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图景融入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实现高校的育人职能,有效推动高师院校对基础教育的支撑、引领和推动作用.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便成为必然.

有学者认为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应包含: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根据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安排的学科知识,教学建议——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质量标准——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业上的具体体现,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评判依据[1,2].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全科教师培育课程体系应包含定位明确的课程目标、合理的课程结构和丰富的课程内容,从而培养全面承担小学教学、研究和管理职责的综合性高素质小学教师[3].

基于此,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质量标准这五部分来说明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

1 具体化的教学目标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教育是职前教师发展的起点,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要体现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具体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即要有具体化的教学目标.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结合教师专业标准,本文将从知识、能力、态度三个维度(表1)[4]叙述职前教师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各学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注意跨学科素养的培养,提出可实现的、具体化的职前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2 合理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直接影响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的大小,完整的课程结构应围绕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来安排.这意味着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设置即要体现培养教师的跨学科能力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又要体现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身发展及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罗增儒教授认为教师发展要经历经验型教师(站上讲台)、技术型教师(站稳讲台)、研究型教师(站好讲台)三重境界,初师、知师、明师、能师、良师、大师六个层次[5].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仅要围绕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维度展开,还要强化教师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促进教师知识和素养结构的横向整合,为培养出具有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教学魅力的职前教师奠定基础.

以CF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说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设置.CF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结合我国《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明确教师的核心素养为师德与理念素养、知识与能力素养、综合素养三大类型[6]基础上,重新修订了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其课程体系结构为“模块+子模块”结构,“模块”由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构成,“子模块”又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等8个子模块,具体内容如表2.

3 丰富的课程内容

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与落实,在学校主要是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目标和课程结构明确之后,必然要有丰富的课程内容作为支撑.课程实施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科学化、标准化及可实施性.因此,课程内容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课程内容时应结合本学科、本阶段学生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来安排[1],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按照上述模块(表2),CF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表3),每一子模块由相应的课程模块构成(详见CF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遵循“德―知―能”的逻辑思路,通过具体化的课程安排,在知识、能力和态度三方面,培养职前小学教师的师德与理念素养、知识与能力素养、综合素养三大综合素养.

4 指导性的教学建议

以核心素养为基的教学建议要有针对性,要能促进职前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教育是培养职前教师的基础,教师发展的实质是教师自我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职前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建议实施以自我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职前教师的思维能力,引导职前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理念;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实践性的教学现场,使职前教师在动态课堂中感受、体验、领会课堂教学的情境.例CF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教学建议,表4.

5 可达到的质量标准

不言而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所以,质量标准与学科教学、学科能力紧密相关.质量标准主要指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教育后,在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应达到的基本水平和程度,是促进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的重要环节.因此,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后制定的质量标准是现代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业上的具体体现.虽然核心素养是宽泛的、宏观的、可塑的、可教的,但质量标准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且能够指导教育评价.

为使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质量标准可达到,首先课程体系的建构要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础,其次质量标准通过课程实施可以达到,再次是要切合课程和学科教学,明确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后,应达到的程度要求,并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CF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按照课程模块简要说明其质量目标,表5.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石与前进的动力,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育基石的稳固性.[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态度和接受程度.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同等重要.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不容忽视,它应该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培养出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

——————————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0(01).

〔2〕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02):145-154.

〔3〕陈琛.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全科教师培育课程体系建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 34(01).

〔4〕劉丽芳.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5〕罗增儒.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EB/OL].http://www.doc88.com/p-9983839524 263.html.

〔6〕桑国元,郑立平、李进成著.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杨晓平,胡贵勇,汪先平.高校师范生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教师专业核心素养培养视角[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3(06).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核心素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