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渔业养殖产业面临的问题、技术体系与发展思路

2020-09-01王晓王善武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集约化管理体系

王晓 王善武

摘要:在水产养殖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养殖户不科学的养殖行为,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水体环境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资源利用效率逐渐下降,新型水产生态养殖模式亟需构建,养殖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在水产生态养殖中要构建生态渔业养殖技术体系,对生态养殖规划进行全局性和战略性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生态养殖管理体系,强化技术投入,不断加强生态渔业的推广应用,确保水产品的科学供给,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保证水域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渔业;生产养殖模式;集约化;水域环境;生态平衡;管理体系

王 晓,王善武. 生态渔业养殖产业面临的问题、技术体系与发展思路[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7):17-18.

生态渔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所诞生的一种渔业生产模式,将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利用,构建了一套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生产体系。生态渔业作为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主要方向,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绿色安全无污染的水产产品,同时还能够保证水体安全。

一、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集约化水产养殖使得水域环境逐渐恶化

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虽然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但是过大的养殖密度会使水产动物之间相互接触争斗,使水产动物体表存在大量损伤,给致病原提供侵染机会。高密度养殖模式下,水产动物的排泄量超过了水体的可净化能力,使水质破坏,水体的溶氧量显著下降,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加速了水产动物发病死亡。

2、水产养殖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不断加剧

现阶段,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水域环境为代价,以消耗资源换取产量,粗放式的生产模式造成了水域环境严重失衡,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不断凸显,养殖和工业用地之间的矛盾日趋凸显。如果不能在短时间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科学利用,将会对整个水产养殖产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3、新型水产生态养殖模式亟需构建

目前在水产养殖模式的整体布局和养殖容量的控制方面,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政策调控和养殖规划,很多养殖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与养殖规模,水产品种搭配不合理,养殖方式比较单一,水域环境利用率较低,使水产动物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养殖户对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重视程度不高,养殖水域超容量开发,忽视了水域环境的保护,水产布局不合理浪费了大量的水域空间[1]。

4、水产养殖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主要通过水域使用证和养殖许可证发放进行有效管理,相关的水产养殖户在获得上述两个证件之后,可以在确权的水域当中从事养殖活动。但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以上证件对于养殖密度、养殖结构和养殖产业布局并没有有效的限制和明确规定。在早期的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上述两个证明能够有效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空间不断向着纵深化方向拓展,单位水体面积内的水产动物养殖数量显著增多,加重了水体环境污染,使得整个水环境质量显著下降,造成多种传染性疾病频发,水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会存在药物残留或带病的情况。

二、构建生态渔业养殖技术体系

1、构建生态平衡的水域养殖技术体系

在发展水产养殖产业之前,应该充分研究和完善生态容量、养殖容量与环境容量评估技术[1],要进一步摸清本地区主要水域环境的承载能力、养殖潜力以及开发潜力。要始终坚持以生态养殖、科学利用、资源高效配置为出发点,以健康养殖为核心目标,结合地区的生产养殖现状,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渔业养殖方式与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养殖向着多层次、深层化方向转变。

要重点研发基于生态系统自主修复为主的生态渔业和水资源保护协同养殖技术体系,研发重点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本地优质水产繁殖、水生态环境修复重建、生态水位调控、经济鱼类繁殖以及评价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在发展水产养殖产业过程中,还应该做好天然渔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有效繁殖,确保两者之间能够协同发展。

2、构建完善的设施养殖技术体系

在深水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探索深水水域抗风浪养殖系统和相关配套技术措施,构建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构建完善的封闭循环水氧系统。通过研发各项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2],确保整个水产养殖向着高效节约、生态安全方向转变,并能够形成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3、构建池塘友好型的养殖技术体系

在发展池塘水产养殖产业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快研究区域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技术,深入研究水产动物营养动力学相关知识[3],研发出利用效率更高的饲料,以此来提高养殖效益,降低成本投入,构建多层次综合化的水产养殖技术系统。此外,还应加快研发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技术。

三、生态渔业养殖生产模式发展思路

1、明确生态养殖规划全局性和战略性布局

在生态渔业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生态养殖为目标,以水域环境的生物承载能力为主要依据,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撑,加快先进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水体环境的实际情况,确立不同水产养殖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持续高效地开展水产养殖规划工作。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生态渔业的前提保证。一方面应该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开展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和支持体系普查、檢查工作,全面摸清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生态养殖业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现阶段水产养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应该持续开展标准化池塘改造建设,保证有专项资金投入,并结合地区的水域环境开展标准化养殖升级改造项目,稳定池塘养殖总产量,保证水产品质量合格,提高名优特水产品的所占比例,切实发挥水域环境的生产能力。

3、完善生态水产养殖管理体系

在生态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以生态系统养殖理论为出发点,对养殖许可证核实与使用证明的发放进行有效管理,对相关管理制度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将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发放养殖许可证、水产部门负责发放水域许可证的两部门管理方式,逐渐转变成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

在证件发放之前,相关科研部门应该对养殖户申请养殖的水域环境进行科学的环境评价,进一步掌握水域环境的具体容纳量和承载能力。政府部门要依据科研机构的具体评估结果,在养殖许可证上明确规定水产动物的养殖种类、养殖密度和所选择的养殖方式,避免养殖户出现随意增加养殖密度的不合理行为,确保水产养殖向着健康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4、强化技术投入

在农业农村部门生产技术体系进一步支持的基础上,要加快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增强对渔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力度与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水产养殖品种,为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资金支撑,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水产养殖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产业势必会向着生态安全可持续化方向转变,生态渔业的深入研究会使水产养殖生产更加稳定,实现可持续性生产,对水域环境的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减少污染。同时,先进的绿色安全生态养殖技术能够在基层地区得以推广应用,确保养殖结构更加合理,设计更加科学。在生态渔业建设过程中,科技手段应用会实现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各项制度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渔业养殖领域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和快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依托优势 突出特色 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J]. 吉林农业,2019(06):10-11.

[2] 张建强,周 玮. 大连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水产,2018(07):57-61.

[3] 孙庆礼. 宁夏生态渔业发展浅析[J]. 渔业致富指南,2017(14):19-22.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集约化管理体系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基于SDN的IP RAN网络智能路由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集约化育苗助推现代农业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