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室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管理
2020-09-01郝卫文
张 雪,李 娟,曹 云,何 斌,郝卫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急诊输液观察室,江苏 南京,210009)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急诊输液室是急诊患者临时补液的医疗场所,就诊患者多,人员复杂且流动量大,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积极部署,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有效落实防控措施,不断加强技能培训,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急诊输液室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专业化防控策略,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应急管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控相关指南和工作流程,规范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行为,完善输液室患者及家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及应急措施,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旨在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进一步确保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
1 护理人力资源应急管理
1.1 成立应急防控小组
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防控小组,由急诊科各护理单元护士长担任组员。应急防控小组不定时在急诊各科开展督查,发现不足之处立即整改完善。每日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加强监督,确保在岗护理人员个人防护措施达标。
1.2 合理调配人力和班次安排
在确保输液室医疗护理工作安全、顺利开展的前提下,科室实行弹性排班制,保证护理人员得到充分休息,降低感染风险。设置应急班制度,同时要求在家备班的护理人员需保持手机通畅。
2 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相关知识及工作流程培训
护士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筛查和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控中承担重要角色[3]。科室相关负责人收集、整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相关指南及实践技能操作的视频、PPT、文件(见表1),采用直播、线上学习方式、微信推送等方式,以自学为主,持续开展培训。培训过程中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做到人人学习、人人过关,并按规范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1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相关指南、专家建议及工作流程
3 规范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行为
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做好个人防护可以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降低医护人员暴露风险[4]。①根据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及急诊输液室可能存在暴露风险,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方案:接待、穿刺、巡回岗位属于暴露中风险,采取二级防护[5],护理人员需穿戴隔离衣、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面屏、护目镜、手套;配药岗位属于暴露低风险,采取一级防护,护理人员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手套、鞋套、防尘服,如防护用品破损或污染需及时更换。②体温报告制度:输液室所有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报告,每日测量2次体温(如有不适症状随时测量)。据实上报体温情况,如有体温异常应立即脱离工作环境,视情况进行医学干预,采取相应的措施。③手卫生要求:输液室配备足量的手卫生设施和产品,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正确、及时执行手卫生。
4 输液室患者及家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及应急措施
4.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1~14 d,多为3~7d,因此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筛查至关重要。在输液室入口设置体温监测岗,每日由工作人员用额温枪测量前来输液的患者及陪护人员的体温,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史调查。筛查过程中,对发热患者保持高度警惕,注意鉴别;对疑似患者就地隔离,拨打内线呼叫专职人员按照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对有发热但无流行病学史的人员,需要采用水银体温计复测1次,必要时与医生联系确认。
4.2 患者及家属应急措施
4.2.1 患者及家属宣教: 科室发放自制宣传手册,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相关知识,内容包括:①冬春季流感的预防;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常识;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方法;④正确佩戴口罩;⑤正确洗手;⑥发热患者就诊流程;⑦饮食宣教、外出交通方式选择和防护指导。要求患者及家属在输液室内全程佩戴口罩,护理人员随时检查;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咳嗽礼仪”,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4.2.2 切断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疫情期间,急诊输液室采取了以下防范措施:①避免患者之间直接接触:护理人员为血管条件差、输液不配合、年纪比较大的患者,用自制简易输液固定板(见图1),采取“一人一用一弃”的原则。②输液患者座位安排:输液接待护士安排2名患者隔位坐,使用隔板物理阻挡;③指导患者及家属递药和穿刺时有序排队,地面粘贴“1 m”指示标线,要求排队时两人之间距离>1 m。若患者聚集较多时,由护理人员指引至座位等候,避免人员聚集,保持安全距离。
注:1-纸板;2-输液固定胶布;3-纸板四角(裁剪为弧形)
4.2.3 分区输液: 医院急诊输液室划分为A、B、C、W4个区域。疫情期间,根据疾病病种的不同设置专区输液治疗,输液大厅A区通风环境良好,为发热患者输液区;B区距离护士站较近,为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液区;C区与其他输液区有走道相隔,为其他患者输液区。输液接待护士接药时回收《告输液室患者及家属书》,根据患者病情分区安排座位。如患者发热,再次确认有无流行病学史,进行二次筛查。
4.2.4 陪护人员管理: 护理人员与保安共同管理,限制输液室陪护人员数量,原则上每名患者由1名家属陪护,如需更换家属,需在输液室门口测量体温并签署告输液室患者及家属书后方可更换。登记输液室出入人员体温和人数并每日上报,重点关注发热人员,指导发热家属按正常程序就诊。
5 环境安全管理
5.1 环境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患者和家属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咳嗽、喷嚏、讲话、呕吐等行为,从而造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微小环境的污染[6],增加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的感染风险。
医院空气净化是预防和控制经呼吸道传播疾病尤其是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7]。新型冠状病毒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输液室环境相对封闭且患者停留时间较长。科室停用新风系统并在原有4台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消毒机的基础上新增3台空气净化机,每班明确责任人管理,由原来每日开机8 h更改为24 h不间断开机进行空气净化消毒,以保证输液室空气净化、通风。
5.2 消毒措施
后勤工人对急诊输液室地面、物表、穿刺台、门把手、楼梯、公共卫生间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3次/d;电梯间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4 h消毒1次;擦拭后及时登记记录,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不定期检查督导。若座椅、茶几、隔断、输液架、地面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及时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班护士每日到岗后即时使用75%酒精对电脑键盘、鼠标和电话等公共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5.3 医疗废物管理
对于护理操作和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应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在黄色垃圾桶旁张贴图文并茂彩色垃圾分类标识,指导患者及家属将使用后的胶贴、棉签、口罩等垃圾扔进黄色垃圾桶中,护理人员监督垃圾桶盖随时关闭。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医疗垃圾,在离开污染区前应当对包装袋表面采用1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层黄色垃圾袋,表面粘贴红色的“高度感染性废物”标识,按高度感染性废物处理。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