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白内障前房水平空间夹劈核技术疗效研究

2020-09-01吴子东陈雪红庄海容陈圣文李翔威

河北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核技术散光乳化

吴子东, 陈雪红, 张 虹, 庄海容, 陈圣文, 李翔威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海南 海口 570311)

白内障在全球致盲性概率占据首位,国内研究显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白内障患者一直居高不下[1]。白内障患者根据Emery 标准,白内障核硬度分为5个等级,核硬度越高,手术难度较大,且术后容易产生其他不良事件发生[2]。外科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包含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小切口劈核技术等。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其复明效果已被认可,操作简单,无需昂贵的机械设备,广泛适用于基层人群治疗。超声乳化属于国内外用于治疗白内障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处理硬核白内障关发症多,并且存在价格昂贵,不适合在基层开展批量防音手术[3]。前房水平空间夹劈核是新型的手术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白内障治疗。但研究表明,前房垂直空间劈核术后患者易出现水肿等症状出现,影响患者康复,所以本文对本院110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前房水平空间夹劈核技术探讨其疗效和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眼科门诊收治的110例白内障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51例患者共56眼,实验组为59例68眼,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单纯年龄相关白内障诊断标准[4];②依从性较强,对术中用药无过敏史;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本次实验知晓;排除标准:①过熟期白内障导致晶状体自动溶解者;②合并葡萄膜炎,角膜白斑及眼底病变等疾病;③依从性较弱者、资料不全等。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一般资料 眼数(%)

1.3手术方法: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前均检测生命体征,包含:血压、血糖、心电图等。术前散瞳均采用美多丽滴眼,眼表麻醉采用爱尔卡因,采用利多卡因进行眼前房麻醉,必要时行球后麻醉均由同一位资深医师应用同一部乳化仪完成。逆规或无散光者行颞侧切口,顺规散光者行上方切口。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进行临床检查,准备手术过程所需的人工晶状体,散瞳,麻醉后,采用卧位,做颞上或鼻上角膜缘3mm隧道切口,注入粘弹剂,进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晶状体,清除皮质,前房和囊袋注入粘弹剂,植入人工晶体,调整好位置后清除粘弹剂术眼包扎,术后进行抗感染抗炎治疗。实验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前房水平空间夹劈核手术:在角巩膜缘处做约4~5mm水平角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内行3.0mm切口,建立隧道式角膜切口。注入粘弹剂于前房,环形撕囊,水分层分离。晶状体半脱离前房,上下注入粘弹剂。行侧切口,将角线颞打开大小同切口宽度,自切口水平进入前房约达对侧晶体赤道部,调整至晶体核中央两侧,逐渐用力将晶状核夹劈成两半或三半,分别用角线镊轻夹托出,吸出残留皮质,注入粘弹剂,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清除粘弹剂,涂抗菌素激素眼膏包眼,术毕。

1.4观察指标: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前、术后1d、1个月及3个月进行视力、散光及中央角膜厚度进行检测及术后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视力: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散光:角膜地形图检测;中央角膜厚度:采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的探头轻微按压眼角膜,检测5次,取平均值。

2 结 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前术后视力比较:术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视力均<0.5,术后1d、1个月和3个月与术前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视力均改善(P<0.05),但同一时间对照组和实验组相互比较相差较小(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前术后视力情况分析n(%)

2.2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前术后散光比较:术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角膜散光相差较小(P>0.05),术后1d与术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相差较大(P<0.05),其余无比较性(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时间和组间存在交互作用,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前术后散光比较

2.3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央角膜厚度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术前、术后1d、术后1mo及3mo组间相比中央角膜厚度比较无意思(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与术前相比中央角膜厚度均差异较大(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无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央角膜厚度比较

2.4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不良事件相比:对照组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人数的概率为21.43%,实验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人数的概率为8.82%,相差较大(χ2=5.257,P<0.05),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相比n(%)

3 讨 论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应用于临床治疗,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在不断完善,能够弥补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医院普及的不足之处。手术小切口白内障优势在于能够治疗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核硬度分级较高的患者,术后易出现角膜损伤和后囊破裂的事件出现,而采用手术小切口白内障优势能够对核硬度较大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术中超声乳化需要进行一个完整的撕囊,后者对撕囊要求不高[5,6]。

本文研究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1d患者的视觉与术前相比均改善,说明超声乳化和水平劈核技术均能够改善白内障患者视力。术后1d与术前相比散光程度相差较大,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较小,说明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够改善术后散光问题,两组之间存在差异。超声乳化是近10年新型高科技代表之一,提高白内障患者复明率,但是随着成熟或过成熟的白内障患者增多,对于核硬度级别较高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较多,小切口白内障劈核技术营运而生,水平劈核是一种新型的劈核手法,我们采用角巩膜缘水平切口,因切口较常规小切口小,无需做结膜剪开,无需止血,切口自行关闭,无需缝合,减少术后散光[7]。水平夹劈核技术在水分离后,促使晶体核赤道部分脱出囊袋,注入粘弹剂,保护眼角内皮不受损伤[8]。姜春辉等[9]研究发现采用水平劈核技术有利于术后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恢复,减少术原性散光,并可矫正约0.50D角膜散光度。袁昱研究发现通过水平劈核采用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采用隧道式反眉弓切口,视力恢复较快,临床疗效与超声乳化治疗相似,这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似。 本文研究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术后1d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存在不同。白内障患者术后易出现的前中央角膜厚度增加,原因角膜内皮病变凋亡有关,可能与术中手术操作及术后炎症未及时控制有关。采用水平劈核方法手术切口减少,自闭性好,前房操作空间相对大眼睛前房损伤较小,能够避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本文研究表明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水平空间夹劈核技术与超声乳化相比,能够利用水平空间操作便利的优势,不受切口影响,减少了劈换时前房空间拥挤造成的并发症产生。本文利用采用透明角膜入口,对虹膜伤害性较小。研究发现通过对比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水平劈核治疗白内障术后发现,小切口手术对角膜水肿及虹膜损伤较小[10]。这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小切口白内障前房水平空间夹劈核技术可提高术后视觉功能,减少散光及并发症的发生,经济压力小,适合基层开展,对治疗硬核白内障并发症少,更安全,效果可靠。

猜你喜欢

核技术散光乳化
张宇蔚: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的“领跑者”
3 ~12 岁儿童高散光的临床分析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身边的核技术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扬帆破浪 砥砺前行
——庆祝国防科工局核技术支持中心成立十周年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
“实践九号”A卫星光学遥感图像杂散光噪声去除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