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治疗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溶血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指标的调节作用

2020-09-01李克泉薛见珍

河北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脱氢酶谷胱甘肽蓝光

李克泉, 刘 美, 薛见珍

(1.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儿科, 山东 青岛 266300 2.山东省胶州市胶北镇卫生院, 山东 青岛 266300)

在新生儿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根据资料显示,在新生儿中该疾病发病率最高[1]。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较多,最为常见的一个原因是ABO血型不符溶血病。如果此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或者是治疗不得当,就会发展成核黄疸,这对患儿预后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部分的新生患儿即使是接受了手术的治疗,其效果仍然不好,血清胆红素水平仍然相对较高。一般来说,蓝光照射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清中的未结合胆红素的水平,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与药物一起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2]。本研究中,对本院新生儿溶血伴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溶血伴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之间,共包括90例。所有的患儿均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1.2纳入和排除标准:患儿符合以下的标准:①患者被确诊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②患者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3]。且胆红素的含量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升高,在出生后的24h内,≥102μmoL/L,而在出生后的24~48h则≥171μmoL/L,出生后48h继续升高,≥220.6μmoL/L。患儿出现以下的情况排除此次研究:①患儿是早产儿;②产妇具有明显的妊娠期的并发症。

1.3分组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儿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其中药物组接受药物的治疗,而综合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蓝光的照射治疗。药物组患儿男/女=19/26,平均日龄(3.28±1.15)d,联合组患儿男/女=21/24,平均日龄(3.36±1.07)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无差异。

1.4治疗方法:药物组和联合组均接受降黄疸药物的治疗。而联合组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置于黄疸治疗箱内,用黑布将双眼和生殖器等部位进行遮蔽。箱内为双面的蓝光管,治疗前需要进行预热,待温度上升到30℃后将患儿放入进行治疗。每次照射的时间是8~12h,休息的时间是12~16h。

1.5疗效测定:治愈:停止治疗48h后,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好转:黄疸有消退,血清胆红素有下降。有效例数为治愈和有效例数之和。

1.6血清指标检测方法:治疗后对患者血清进行检验,空腹收集患儿的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总胆红素(TBIL)、谷氨酸脱氢酶(GLDH)、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丙二醛(MD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高达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Z=3.48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比较(μmoL/L)

2.2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对比两组患儿血清TBIL,治疗以前并没有差异,而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的TBIL含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血清TBIL含量降幅较大,且低于药物组(P<0.05),见表2。

表3 两组谷氨酸脱氢酶含量比较(U/L)

2.3谷氨酸脱氢酶含量比较:患者在进行治疗以前,其α-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血清谷氨酸脱氢酶的含量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进行治疗以后两组患儿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血清谷氨酸脱氢酶含量降幅较大,且低于药物组(P<0.05),见表3。

2.4两组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含量比较:对比两组患儿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含量,治疗以前并没有差异,而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的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含量降幅较大,且低于药物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含量比较

2.5MDA含量:两组患儿的血清MDA含量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MDA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血清MDA含量降幅较大,且低于药物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MDA含量比较(μmoL/L)

表6 两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比较(μg/L)

2.6神经功能分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能够反映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程度,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血清NSE含量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NSE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血清NSE含量降幅较大,且低于药物组(P<0.05),见表6。

3 讨 论

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较多,最为常见的一个原因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血清中的胆红素过高时有着极大的危害,会损伤靶器官,靶器官的损伤不仅可能影响患儿的预后,也会对患儿的发育情况造成影响[3]。在临床上,一般是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来对新生儿溶血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治疗,进而减少对于靶器官的损伤[4]。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儿治疗效果不佳,药物治疗也很难降低胆红素的含量[5]。对于胆红素,一个重要的性质是其能够吸收光波,对于波长在450~560nm之间的波段有着极其高效的吸收率。而蓝光的波峰在该频段之内,运用蓝光对患儿进行照射,能够使得患儿体内的胆红素发生氧化,进而通过尿液排出[6]。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药物治疗患儿和联合治疗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分析显示患者在进行治疗以前,其α-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血清谷氨酸脱氢酶的含量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进行治疗以后两组患儿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血清谷氨酸脱氢酶含量降幅较大,且低于药物组(P<0.05)。该结果证实运用联合治疗的方式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有着较好的效果和疗效。

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会对其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一旦胆红素在体内积蓄则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对神经元的正常能量代谢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7]。胆红素在神经系统中是非常难被分解的,大多是会沉积下来,这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造成一定的损伤[8]。本次的研究,主要是对血清中的与神经功能相关的分子的含量进行相应的分析显示,对于联合组的患儿来说,其NSE的含量明显更低。该结果证实运用联合治疗的方式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有着较好的效果和疗效,其能够有效的减小对于神经功能的损伤。

在近年来,在临床上已经是充分的认识了新生儿溶血症,同时也对于高胆红素血症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胆红素含量过高不仅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其也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影响肝肾功能的发育[9]。当发生氧化反应后会产生丙二醛(MDA),因此,其能够直接的对氧化损伤程度进行反应。因此,本文研究中对血清的MDA含量进行了相应的检测,通过检测能够看出,治疗后,联合组患儿血清中MDA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说明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治疗能够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根据上述的分析能够看出,在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的过程中,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治疗有着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使得胆红素含量有效降低,同时也能够保护肝肾的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脱氢酶谷胱甘肽蓝光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的?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乳酸脱氢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蓝光特别推荐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蓝光特别推荐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