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

2020-08-31何桃红

企业文化 2020年24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思政课工匠精神

何桃红

摘要:思政课改革对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提出的工匠精神的指导下,如何对高职思政课进行改革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重点。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工匠精神培育的理念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积极地对思政课堂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方法。本文从工匠精神的理念下高职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现存的问题、使得工匠精神充分融入高职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工匠精神的理念下高职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的意义

在我国,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员十分匮乏。提高教师的工匠素养,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此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明确将工匠精神充分渗透于高职的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的意义,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我国可靠接班人。基于工匠精神对我国的高职思政课堂进行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业道德观的实效性。“敬业”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职业道德观融入进整个教育过程。思政课堂上的老师应结合所在高职院校的培养特色以及学生们的专业特点,具体化地将其融入整个实操环节中。

基于工匠精神理念对高职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还能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高职思政课是学校素质教育中“灵魂”教育的主要方式,关系着“为谁培养人才”和“培养怎样的人”等关键问题。现如今,高职院校思政课仍然存在时效性差、针对性弱等关键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将法治教育、创新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爱岗敬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融入其中是极为重要的。

基于工匠精神理念对高职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强,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如自身素质条件、外部资源环境的限制等,高职学生的创业人数以及创业的成功率都较低。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素养不够高是其中之一。工匠精神包含着一些创新创业的要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工匠精神的理念下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的意义所在。

二、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现存的问题

现如今,个别高职院校依然存在着软件、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基础设施是开展思政课创新的载体和工具,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的改革创新进程。另外,一些思政课老师还是采用以往传统的授课形式。这些教师仍然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在思政课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再者,许多常见的现代化授课形式仍然没完全的普及到许多班级中去,再加上因为课时、经费、场地以及师资等原因,个别思想政治课仍然采用着“大课”的授课方式,导致后排学生往往无法听清教师的授课内容,从而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思政课,教学效果被严重影响。另外,个别思政课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的时候只一味地按照课件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非常重视师生间正向的互动与交流,这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无法得到足够的发挥。最后,教学内容没有被及时更新也是一大问题,教学案例都是过去的,过于老、过于旧。思政课堂的老师没有用心及时将身边发生的鲜活案例增添到授课内容里,致使思想政治课存在着飘离地面的现象。思政课过于枯燥、不接地气等问题也將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三、使得工匠精神充分融入高职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工匠精神充分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要想实现融入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课堂的改革创新,教师应做到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专业差异来打造新颖的课程,应该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结合到一起。目前,还有个别高职院校并没将真正的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一部分,还有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实践教学,但并未注重应用性和实效性,只是走了个过场。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务必增强对思政课中的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应该积极主动与院校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切身的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充分体验相关技术与成果。只有引发了学生的自豪感以及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向往之情。高职院校还需要多组织一些精彩的讲座,邀请在某些方面优秀的企业家、企业员工来到思政课上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实例演讲,以这种形式将顽强专心、永不认输等重要的工匠精神传授给学生。

(二)在理论教学中及时增添新鲜案例

工匠精神教育是在为我们的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教育工作者应在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态度的培养的同时,还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加以重视。思政课老师在教学的事先准备阶段应在深入学习工匠精神后,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案例式教学。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将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等通过生动鲜活的例子适时的加入思想政治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以及创业意识。在讲述成功人士不惧艰难的创业史时,教师应注意和学生专业的契合度,以及案例的时效性。教师应关注时事热点以及身边能够激励学生的小案例,切实的激发高职学生对待创新创业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保证思政课教师具备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改革亟需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的高职老师。所有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先做到提高自己的职业认同感,消除职业倦怠,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这需要相关组织改善和提高高职教师的福利待遇,除此以外还需教育部门定期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对高职老师进行相关培训。高职思政课老师自己也应具备进修意识,与时俱进,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除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培训以及进修外,高职思政课教师还应从自己的高职院校中走出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探访民间的工匠和技师,从而把这些工匠的故事和其身上的工匠精神带入课堂。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应既教会学生技术,又锤炼和培养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高职教师应不断创新高职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从而确保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通讯,2016(16):32–35.

[2]王冰丽.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7):34–38.

[3]陈立平.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0):67–69.

[4]孙志方,李杨,王俊峰.工匠精神视域下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62–65.

[5]张小云.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79(12):74–75+93.

[6]尹文芬.职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8,5(34):83–84.

[7]刘向兵.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中国高等教育,2018(10):30–32.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思政课工匠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