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学会问题探究

2020-08-31乔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木星太阳系星球

乔辰

在STEAM本土化的过程中,基于项目式的学习(PBL)方式成为了主要实施载体。本文以学校开展的“绘制《太阳系星空》墙”的类PBL课程为例,详细阐述学校的项目式学习是如何开展的。

结合学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小学科学课标中有关“太阳系”的内容及美术学科中关于“同类色的区别和造型表现”的内容,学校科技教师与美术组教师共同设计了“绘制《太阳系星空》墙”的类PBL课程,项目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计划。结合真实的校园项目,两个学科的教师共同研究备课。首先带领学生对项目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学生提出了各种实际问题,如太阳系都有哪些星星?为什么从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每颗星球有什么特征?应该用什么颜料来画室外景观?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科学老师、美术老师与学生共同制定了“工程计划”,并进行了小组分工,随后结合学科特点分别对学生的天文知识以及美术技法进行指导。

第二阶段,多维研究。各小组对上述问题进行多维研究。有的小组选择研究并绘制的是木星,在科学课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以及书籍等进行多角度研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新问题,比如,在研究木星有多大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其他星球进行对比——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但是质量只有地球的300多倍,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进一步的知识搜索,学生会发现木星的主要组成是气体,而地球的主要构成是固体,继而又会得到一个新的名词——类木行星与类地行星,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种“互联网”式的学习研究,将单一的问题不断拓扑,由点至链,由链至网。

与此同时,美术老师借助大量影像资料及美术技法,与学生共同试验,选择最能表现木星“风起云涌”的艺术表现手法。

除了在课堂中进行有关天文知识的学习,本项目还安排了到北京天文馆的游学活动。学生可以带着课堂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走进天文馆,在更直观、更丰富的学习平台上找寻答案。在观看穹顶影片的过程中领略太阳系的壮阔,体会宇宙星空的艺术美,为后续的绘制工作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项目实施。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结合本组研究内容进行绘制与制作。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学生还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加工。如有的小组为了表现水星如钻石般的肌理,选择用锡箔纸进行剪贴与装饰;研究太阳的小组则充分抓住了太阳是一颗燃烧的“大火球”的特点,利用流体丙烯画的形式进行了艺术化表达。

第四阶段,交流分享。在完成绘制后,学生作为“校园文化讲解员”,结合所创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内容包括研究星球的大小、组成、特征、衛星数量、美术技巧以及创作意图等。最后,由其他同学及各学科老师进行点评。

STEAM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PBL)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挖掘,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尤其是跨学科融合教育能力的发展。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木星太阳系星球
飞向木星
五彩斑斓的木星
在太阳系游山玩水
太阳系的今天
摧毁吞噬星球
勇闯太阳系
木星
大力士“木星”
米弯弯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