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搭台,劳动教育呈异彩

2020-08-31焦颖李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龙舟排练戏剧

焦颖 李茁

“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是劳动教育的主题,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其融入教育之中,且别具特色呢?戏剧课程为我们开启了新的实践路径。学校以戏剧为载体,建构“课堂—舞台—家庭”相互支撑的劳动教育新模式,为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及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1.在道具研发中增长劳动技能

学校将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与戏剧道具研发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为劳动技能实践拓展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使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幕课本剧中,需要小演员在舞台上扔纸飞机,飞机要飞得又远又高,且飞行线路为直线最好,而学生手中的飞机总是不听话地到处乱飞,于是,学生跑来向老师求助。在飞机研制课上,教师提出两个问题:用什么样的纸做的飞机最善于飞翔;做成怎样的飞机飞得最好。教师准备5-8种质地不同的纸,让学生推测并阐述理由。用自己选择的纸做好飞机后,学生进行试飞体验,取前5名和后5名进行探索研究,分析原因,讲解原理,最终得出了最佳纸张和最佳造型的结论,并了解了其中的设计原理。这样一來,剧组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在戏剧实践中培养劳动意识

戏剧教育具有“润物无声、育劳有形”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积极的劳动价值观。

满地凌乱的小黄帽、东倒西歪的书包占了小半个排练教室。排练过后,吵闹声不绝于耳。学生的劳动意识弱、劳动习惯差,教师要怎样纠正呢?“现在的排练场你喜欢吗?”“在台上找不到道具的后果你们想到过吗?”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了讨论,并尝试解决。他们开始有序地把黄帽、衣服等放到书包里,又把书包顺着排练场的一边码放整齐。此后,排练前的整理、排练后的清场、演出前的自查,成为戏剧训练必备的“三部曲”并推广至全校剧组。戏剧教育让学生树立了劳动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3.在家校合作中乐享劳动成果

劳动意识的形成和劳动素养的培育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合作。一年级(1)班在第一届民族运动会入场式上要表演“萌娃闹龙舟”,形式易定,实施不易,队形、队列变化,特别是道具,种种问题让教师和家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学校积极发动家长,通过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助力。学生利用排练时间,将家长协助制作好的龙舟进行切割、包边的处理。学生间开展了技能大比拼,还分享了劳动的小窍门。而龙舟板的握持难题,家长们在积极的讨论中确定了解决方案,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确定了最佳方案。自此,自制道具成为我们戏剧排演的“铁律”,劳动教育更成了班级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健康,更收获了劳动与创造带来的快乐。

猜你喜欢

龙舟排练戏剧
舞动未来
屈原 端午 龙舟
有趣的戏剧课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龙舟
《金娃——龙舟》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