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戏剧教育的“入场式综合实践课程”

2020-08-31何林朱亚娜魏京燕杨颖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旗子剧社腰鼓

何林 朱亚娜 魏京燕 杨颖莉

基于学校戏剧教育的实施模式和运动会入场式的实际需要,师生共同设计了“入场式综合实践课程”,并将其纳入到毕业课程规划中。

遵循年级剧社模式,开展专项研究。“入场式综合实践课程”遵循年级剧社运行模式,即人人有任务,人人参与专题实践。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打破班级、时空界限,利用校本课程时间或午休时间,积极研讨实践。在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扬长补短,能歌善舞的学生不仅创编排演舞蹈动作,而且还能进行个性指导;乐于动手的学生除制作和修补道具,还要进行道具设计。教师还指导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需求调查、公益宣传,使其在自我挑战中实现新的成长。

抓住问题生成,引发深入思考。课程实施过程中,总有一些新的问题产生,我们将这些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例如,围绕“空旷场地上选择什么颜色的彩旗更醒目”进行探究,经过色彩对比学习,确定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绿色旗子和亮度更高的橙色旗子;围绕“如何用28块不同图案的手牌,完整表现复杂图案”,學生经过研究和练习,找到了解决方法——让28块不同图案的手牌正面组成心形图案,背面组成“感恩母校 致敬成长”,并解决了画面在翻举时水平倾斜等问题。这些因实际需要而生成的课题,驱动着学生自发组成小组展开探究。

引进家长资源,实现课程别样精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年级组教师积极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招募家长志愿者,聘请家长讲师开设“专业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家长们分别执教了“西北腰鼓”“摄影技巧初学”“走出精气神”等内容。与此同时,家长主动参与到展示活动中,他们或是翩翩舞者,带领学生打起腰鼓;或是“专业记者”,指导学生进行摄影采访……家长的“加盟”,实现了课程的别样精彩。

猜你喜欢

旗子剧社腰鼓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在多风的夜晚
冲锋剧社在唐县
啊,腰鼓山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