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基于育人价值下的教学策略

2020-08-31廖金强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廖金强

摘要:小学数学既是理性的展现又是感性的补充。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对课堂育人价值的忽略,切实重塑好情理相融的综合课堂。让数学课既有数学该有的味道,又有真切的人文味,关注教学情境的投入也要求教学结果的收效,在指向明确的宽泛教学中,真正实现数学思维与生活经验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育人价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189-01

1.巧妙创设情境,既考虑成本投入又关注实际收益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教学既有成本又有收益。我们不能说上一节课就是单纯的教授知识,事实上教学有最初的预期也有最终的收益考虑。但是这种成本与收效的衡量并不等同于经济学上的概念,因为于教学而言,投入和收获的多少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情境教学是一种显性的收益表征,它以恰当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学习构建合适的契机。然而创设情境也要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尺度,如果一味为了求新求异而不顾教学成本,就显得太过感情用事。相应的,倘若只是为了某种固定的目的就事论事的设置情境,也会陷入“填鸭式情境”的误区。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感性与理性的双向结合,既要求教师切实地考虑投入的成本问题(这种成本可能是教学时间的层面,也可能是实现可能的成本),又要求教师要实实在在把学生的学习收获作为收益的评价标准。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能体现情境教学对教学成本和收益的直接影响。本次教学主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认识圆感受圆,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同时运用与圆有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对圆并非没有了解,但是作为教师深知这部分教学就像是一种“基石”,是打开关于圆的周长与面积探索的前提。那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要关注情境的全面性。就比如说本课由“十五的月亮圆又圆”的图片进行导入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月亮的边缘,并感受月亮覆盖住的夜空。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观察圆形的成本上关注教学收益,为接下来的内容学习做好准备。再比如对于如何画圆的情境设置,也要考虑实际的成本与收益。生活中的圆多种多样,但是我们不可能真的将汽车轮胎带进课堂,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圆形底面的“易拉罐”,借助平底描画出圆形。圆规的选择更是让投入与收效的比值升到了最优化,因为在运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情境中,学生也轻松地找到了圆的圆心,并通过圆心明确圆的直径和半径,这些都为下面学习的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做好了理论准备。

2.锁定目标定位,兼顾数学教学的人文味和数学味

在传统的教学目标确定中,通常会考虑三维目标的形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三维目标有一定的层级性,但是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也时常出现“上行下效”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目标只是目标,和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偏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目标而制定目标,特别是对情感目标的设定,更是笼统地以象征性作为目标存在。实际上,良好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一堂优秀数学课成功的一半,而具有育人價值的数学课的目标从知识、过程和情感上有的放矢地指明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主客该是人文味和数学味的和谐共生,这表现在无论是基于理性的教学考虑,还是对于情感的激发,都不应该是单独的个体性行为,而应是有机的互相兼顾,即理趣中伴随着情趣,情趣里又包含着理趣,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才不会太过生硬,从而容易被学生接受。数学中的人文味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有益塑造,而一节充满数学味的数学课本身也是对教学的实质性要求。

3.提升解题策略,让数学思想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连

小学数学学习有较多的生活性关联,这一方面是因为学习内容的相对简单,另一方面则是教学本身就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获得与掌握的原有知识也不尽相同。同样的,对于问题解决的思维和方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基于这些不同点的相同点是,教师要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考虑到教学的学以致用性,很多数学知识应该也能够运用到具体生活中。但是有的教师太过强调数学对生活的影响,反而忽略了数学应该先是数学思想的数学。而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将数学思想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在学习单位知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数学层面的生活性错误。比如说,“一只母鸡重2( )”,让学生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就有学生闹出一只鸡重两吨的笑话。可是如果从原因分析,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也切实影响了数学思维。因此,要想切实让学生做到数学与生活的融会贯通,就要有效提升问题解决的策略。

4.优化问题设计,在宽泛性教学中明确具体的指向

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因此在教学中要认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借助相应的直观辅助。但是数学概念有时具有明显的宽泛性,也就类似于一种高度的概括。比如说加法是一个大的运算类别,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从10以内的加法学起,到后来加法与各种运算的混合,都清晰的表明了数学学习的指向性。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笼统地提出数学问题,而要客观地表述出明确的指向。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注重数学思维的激发与培养,这自然而言也就要求教师在对数学问题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出数学学习的“情”与“理”。如果我们把每个单元的教学看作一个宽泛性教学,那么对于教材中每一页内容或许都是一个具体的指向,而问题的设计,就应该是在基于这种宽泛中的具体。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反思问题设置的目的,也就是说,设计什么问题,在哪个阶段使用,该如何来用,都应该是基于一定范围里指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大的学习范围中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切实地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楼明霞.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22-24.

[2] 赵洪州.新课程理念下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对策[J].魅力中国,2015,(24):183.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