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会给宝宝加“料”吗?很多家长都错了!

2020-08-31于荷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0年8期
关键词:徐静咸味营养师

于荷

专家简介

徐静,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培训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健康教育中心“中国企业健康行”特邀营养师,荣获第四届全国营养师年会金牌营养师奖。

想要宝宝食欲好,色、香、味少不了,这个味是各种调料调出来的。那么,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该如何安排宝宝的油盐酱醋呢?

辅食口味要淡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讲师徐静说:宝宝初尝饭滋味,用好调味品可大大提高孩子的食欲,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1岁内制作婴儿食品时尽量不要使用调料基本已是共识,而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1岁后就和大人一起吃饭了,但很多家庭并没考虑孩子的口味,其实1岁后对于调料的添加与选择也有讲究。宝宝口味较淡约是成人的三分之一,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降低儿童期及成人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还可以防止钙流失。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给宝宝专门单独制作清淡的食物。

正确添加油盐酱醋

那么,调料到底什么时候添加比较合适呢?徐静给我们分别给出了建议:

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建议6-12月龄宝宝每日钠的需求为350mg。奶类及其他辅食中已含婴儿所需的钠,想得到350毫克并不难,所以一岁之内不需要额外补充盐。太小的孩子吃盐会增加肾脏负担。1-3 岁的幼儿每天需700mg钠(相当1.8g食盐)。4-6岁时,宝贝每天的食盐量不应超过3克。7-10岁时,宝贝每天的食盐量不应超过5克。

酱油:酱油含较多的钠盐,通常每5ml酱油含1g盐。因此,1 岁以内的孩子不能吃酱油。1至3岁,饮食中酱油的添加量应控制在1克以内。用酱油,就要少加盐,或用酱油代替食盐烧菜或炖菜。现在市面上有儿童酱油,购买时要注意看蛋白质含量,看是不是真的低钠,看配料表。

醋:醋属于刺激性较强的调味品,一岁之内不要吃,一岁以后到什么都吃的时候,可以加一点点醋,一定注意量。

油:植物油比动物油健康,尤其近年来备受推崇的补脑神器“核桃油”、“橄榄油”。一般来说,6个月后可在辅食里添加一两滴植物油,根据《中国7~24 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7个月-12个月的宝宝,每天用油量在5g;1-2 岁的宝宝每天推荐摄入5-15 g 食用油;2-3 岁宝宝每日推荐摄入10-20g;4-5岁宝宝每日推荐摄入 20-25 g 食用油。

味精、雞精:鸡精是复合调味料,含谷氨酸钠和氯化钠成分,无形中增加了钠的摄入。一旦孩子吃了盐,口味会逐渐加重,加重了宝宝肾脏负担,埋下将来高血压的隐患。日本专家曾对1400名儿童研究证实:味精吃得多的小孩比吃得少的小孩更常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及生气、无法控制情绪等不良现象。建议1岁前不吃味精,一周岁以后也尽量避免吃味精。

利用味道间相互作用调味

宝宝吃的要清淡,调料不能多用,那么怎么少用调味品做出好吃的宝宝饭菜?徐静说:首先重搭配,搭配好味道自然要好一些。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干稀搭配;后放盐更出味,但不太入味。大点的孩子可放一点点醋提味,把番茄、青椒、菌类等口感丰富的蔬菜加入到蔬菜中去,丰富口味减少用盐;尽量选择焯、煮、蒸等烹调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比煎、炸少放很多盐;可以自制调味品,如自制干贝粉、干香菇粉、虾皮粉等天然食材替代味精、鸡精。

另外,可以利用味道之间奇妙的相互作用。比如,少量的盐可突出糖的甜味,而放一勺糖却会减轻菜的咸味。糖能减轻咸味,所以需控制盐的人应避免吃放糖的菜肴。反之,酸味却可强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觉不到咸味太淡。因此常在菜里面放点醋可减少盐的用量,也能促进消化、提高食欲,还能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同时,因为味精等增鲜剂在弱酸性条件下鲜味最浓,而北方的水质偏碱,如能在烹调时少量加醋,就可用较少的味精达到满意的鲜度,也有利于减少钠的摄入量。

猜你喜欢

徐静咸味营养师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最好吃最营养的“春食”
转向架结构形式发展与展望
梅花先趁小寒开
咸味
营养师的进阶:关注一蔬一饭
酷爱重口味 可能你的唾液与众不同
好校长是教师精神成长的“营养师”
营养师:我的食客修炼之路
青岛市黄岛区为所有中小学食堂配备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