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0-08-31卢其举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棒乘法计算能力

卢其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144-01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要快速地、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以加强计算教学作为突破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口算、笔算、估算和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方法,然后达到算得准确、迅速的目的。

1.1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可以唤起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1.2 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等融人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1.3 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2.重视算理的理解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动手“做”数学,能促使学生理解算理的科学性。如教学“需要进位的笔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一课,例題是36×2,最简单最省时间的方法是直接列竖式教给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但“为什么要进位”,“怎样进位”对一些学生来说,还是没搞清,而这恰恰是本课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师生共同摆小棒,操作36×2的环节,用小棒上下分别摆出1个36后,学生直观地看到左边共有6捆(60根)小棒,右边共有12根小棒,可以把12根里的10根捆成一捆,进到左边的6捆里,得7捆。这样,通过一摆、一捆、一放,在学生头脑中就形成了进位的表象,直观地理解了进位的方法,为以后探究“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打下了基础。

3.倡导算法的优化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实质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教学时,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中吸纳别人的经验,把他人的思维精华纳入到自己的认知领域,以提高和发展自己。所以,倡导“算法多样化”,与让学生开展互动交流、讨论是分不开的。出现了多种算法后,教师要正视每一种算法,创造条件,组织和引导学生互说、互评、互学,在比较中求真,在应用中内化。如教学“简便计算25×32”时,学生得出了“25×4×8,25×(30+2),25×(40-8)”等算法,针对这些算法,我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最实用,从而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4.凸显思维的训练

计算教学,一般认为从准备练习,范例新授,到巩固练习,只要按部就班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只求结果,不求过程的机械教学。其实,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训练学生思维的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时时处处有机结合,有意点化升华。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挖掘训练素材,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出示例题90-8×5后我让学生进行“三说”:先说题目,90减去8乘5的积差是多少?再说计算过程,因为先算乘法,后算减法,所以写算式时,先写被减数90,再减去8乘5的积,最后写上差50;最后说算理,一个有减法和乘法的算式里,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我认为计算教学中的这样的语言叙述是提高学生思维条理性、准确性的有效手段。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点虽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认真落实以上各点,必将能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小棒乘法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巧移小棒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风车转转转
乘法猪
摆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