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全面手术护理方法

2020-08-31梁颖颖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梁颖颖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全面手术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内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术+常规护理方式。剩余55例作为实验组给予鼓膜穿刺术+全面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相同的治疗方法但不同护理方法实施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听力恢复时间、耳鸣消失时间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面综合护理方式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听力恢复时间及耳鸣消失时间,护理效果极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全面综合护理;效果与使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239-01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摇头可听见水声。耳科专科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1]。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常见的手术为鼓膜穿刺术。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在整个过程实施有效护理手段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全面综合护理在手术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内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5-45岁,平均年龄(24.24±6.2)岁。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患者年龄5-44岁,平均年龄(23.15±5.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比例等相关资料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鼓膜穿刺进行治疗,引导患者选取端坐体位,随后清除外耳道分泌物。进行耳朵及周围皮肤规范消毒,随后使用2%迪卡因进行麻醉。向后上方牵拉耳廓,暴露手术视野,在额镜帮助下采用针头穿刺鼓室,随后抽出中耳积液,如果积液粘稠则可以采用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及逆行稀释,随后吸出。第二天复查情况,如果还有积液则再次进行手术。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给予患者治疗必须的护理手段。

1.2.2 实验组 试验组采用全面综合护理手段

1.2.2.1 健康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告知患者手术室实施的必要性以及疾病不良后果,同时告知手术相关知识,术中患者需要配合以及注意的事项,提高患者健康知识储备,提高手术依从性。

1.2.2.2 心理引导:手术部位靠近大脑,同时手术过程中患者经过麻醉还是会感知到相关的声响,因此会出现紧张以及恐惧的情绪,与患者进行交流,详细告知鼓膜穿刺术的操作过程,采用安慰与鼓励的语气和患者进行沟通,分析患者负面情绪原因,进行心理引导。

1.2.2.3 无菌操作护理:手术开展前,准备好手术所需用具,及时进行消毒,同时对注射用药进行与热处理,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及时听取患者反映,对中耳积液的形状、量、颜色进行详细记录,及时保存并且送检。

1.2.2.4 抗感染处理: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多次巡查,询问患者相关情况,叮嘱患者手术后耳朵不能沾水。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有效率:显著(患者中耳炎临床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观察鼓膜颜色恢复正常,鼓膜活动度良好且无鼓室积液,纯音测听正常,声阻抗检查鼓室图B转A)。有效(患者中耳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听力明显提高,经过电测听气导听阈值提高10db以上,声阻抗检查鼓室图B转C),无效(患者中耳炎临床症状持续,甚至有恶化趋势。)治疗有效率=(显著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听力恢复时间。

(3)耳鸣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开展,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显著41例(74.55%),有效14例(25.45%),无效0例,对照组显著38例(69.09%),有效12例(21.82%),无效5例(9.09%),实验组总有效率55例(100.0%),对照组50例(91.91%),(χ2=5.238,P=0.001),实验组听力恢复时间(7.24±2.44)d,对照组为(4.81±1.21),(t=6.617,P=0.000),实验组耳鸣消失时间(4.21±1.12)d,对照组为(6.18±2.33)d,(t=5.651,P=0.000)。所有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中常见的耳部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和听力明显下降,患病人群研究中,儿童发病率最高,由于儿童的表达能力不足,该疾病经常在出现听力衰退之后才引起家长注意,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常见的手术为鼓膜穿刺术[2]。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在整个过程实施有效护理手段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全面综合护理从健康知识宣教、心理引导、无菌操作护理、 抗感染处理等方面入手,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缓解负面情绪,效果明显较好[3]。

本研究中,经过相同的治疗方法但不同护理方法实施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听力恢复时间、耳鸣消失时间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全面综合护理方式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听力恢复时间及耳鸣消失時间,护理效果极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新.探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9):232+235.

[2] 阿娜尔姑·阿不力克木,海仁古力·艾力.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措施[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9):142+144.

[3] 高玲.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方法及效果[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5):304-305.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临床护理体会
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骨导听力下降的近期观察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及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探究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评价
婴幼儿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初探
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