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使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的研究

2020-08-31邢国政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

邢国政

【摘 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结构改变,胃黏膜固腺体减少,甚至发生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等为特征的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或伴有烧心、嗳气、消瘦、贫血等,往往缺乏特异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多样,归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中医称之为“胃痛”“胃痞”“虚痞”“吐酸”“嘈杂”等。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安全经济的特点。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外治法;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162-01

1 针刺疗法

1.1毫针

刺法针刺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沈小军选取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对患者足三里穴、膈俞穴、血海穴、关元穴以及气海穴等进行针刺,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效患者分别为17例、3例,组间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针刺疗法具有促进疾病痊愈,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姜国维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对四种类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针刺,与传统西医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3%和91.3%,表明针刺疗法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效果更加显著。

1.2电针刺法

陈娇龙通过观察电针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影响,从组织病理学、脑肠肽水平以及血清、胃、肝、肾、延髓和大脑皮质代谢轮廓的变化,得出电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的结论。杨宗保等通过观察电针抑制胃黏膜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指出电针是通过抑制Bcl-2、P53的表达,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存在一定的脏腑相关性,证明电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2 艾灸疗法

2.1铺灸

袁菱梅等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铺灸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3周后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这同时也说明了铺灸的积极作用。

2.2热敏灸

温伟琴等将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证型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每日1剂,疗程15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热敏灸双侧足三里,每日1次,连续15d。结果显示,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对照组75%,治疗组9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这说明采用热敏灸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2.3天灸

江莉君选取了6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给予天灸贴敷于脾俞、膈俞、胃俞、足三里4对穴,每次交替选3对;中脘、气海、关元3个单穴,每次交替选1个;对照组口服小剂量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餐前服用多潘立酮,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且治疗组的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天灸法疗效较西药更为确切。

3 穴位注射

陈升捷将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加味六君子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合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症状统计和胃镜及病理复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味六君子汤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较好。邱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组分别经肝俞、胃俞、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4mL)和当归注射液(4mL),结果显示,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低于治疗组的81.82%,且有顯著差异(P<0.05),说明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更为显著。官春等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服用潘多立酮片、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组除按对照组常规治疗外,还对双侧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6.67%,治疗组为93.33%,说明丹参注射液注射足三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的缓解有积极作用。

4 穴位贴敷

王伟等选取1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试验组80例采用芪连舒痞膏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证候总积分、证候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综合疗效、成本-效果分析等,结果试验组方案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穴位贴敷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陈敏琴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60.00%,说明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更为确切,进一步说明了穴位贴敷的治疗作用。谢宇锋等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药物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起到积极的修复作用,说明了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临床治疗作用。

5 穴位埋线

张丰毅将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埋线组30例患者取穴: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气海、天枢,西药组予叶酸片,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证候积分测评,并对胃镜黏膜病变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两组均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病变程度(P<0.05),且埋线组高于西药组(P<0.05),说明穴位埋线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能够起到显著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杨茜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老十针”穴位埋线和西药联合治疗的方案,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老十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临床优势,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病理状态,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陈果等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国内近10年来有关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后得出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但试验质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该研究承认了穴位埋线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中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治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可林. 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中医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016,(23):53-55.

[2] 曹菊英.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疗效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015(36):212-212.

[3] 何建军. 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疗效分析[J]. 世界临床医学,015(10):172-172.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