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8-31王婷
王婷
【摘 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符合标准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8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8例)予以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均十分积极,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2
现如今,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升高态势,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伴随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变化,在临床中治疗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目标,已经不单单为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也强调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措施为一种效果显著的护理措施,其能够对患者予以持续性护理,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防止患者病情产生恶化情况。对此,本文主要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符合标准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0.68±8.7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3.33±9.2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1]。观察组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情绪状态,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对不同患者予以有的放矢的护理措施。鼓励患者表述自身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防止刺激患者,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其二,行为护理。严控患者食用脂肪高、胆固醇高等食物,让患者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保障患者睡眠质量,可引导患者适度运动[2]。其三,用药护理。要求患者谨遵医嘱,将服用药物的作用等告知于患者,确保患者能够按时用药。用药期间应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其四,进行随访(电话、家庭随访)。患者出院后,需通过家庭、或电话随访,通常每两周一次,通过此方式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以及谨遵医嘱情况。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采用SAS、SDS评分量表,评估全部患者负面情绪,分数愈高,则表示患者负面情绪愈严重。②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评分情况,包括症状、体力限制、社会限制以及情绪这四项指标。分数愈低,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愈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2.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评分
观察组患者在症状、体力限制、社会限制以及情绪四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因心脏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心室充盈以及射血功能,致使机体产生一系列体征及癥状,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症状表现为胸闷,心慌,下肢水肿以及全身无力等[3]。慢性心衰稳定期则主要是指患者暂时不会产生相应症状,机体处在和谐、稳定的状态之中,在此时期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尤为必要,护理成效的高与低,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恢复效果。患者因运动耐力降低,产生呼吸不畅,乏力等症状,心功能不全会致使肺淤血、水肿,容易引发肺部感染,许多患者还会产生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主要是利用行动设计,保障患者即便处在不同的场所之中,也均能够获得有效照料,一般指的是从医院至患者家庭的一种延续。在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护理中,运用延续性护理措施,不但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也利于保持患者内心层面的愉悦性,防范患者产生负面情绪,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如通过适度运动,利于改善患者血管扩张功能,降低患者心脏负荷,加快患者恢复速度[4]。并且,运用该护理措施还具备显著价值:首先,利于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以家庭随访、亦或电话随访等方式,促进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其次,利于确保患者谨遵医嘱合理用药,改正患者不良用药行为,延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最后,可彰显出护理工作的开展价值,使护理服务的时间与范畴等均获得一定延伸[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总之,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均尤为积极,值得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张艳美.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06):452-453.
陈锁红.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1):3554-3556.
宋小霞,宁廷忠.慢性心衰患者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4):119.
夏丽君,严红琴.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04):80-81.
高俊峰,颛孙程程,李方,朱米雪.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26(11):86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