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共建潞园教学新样态
2020-08-31徐华李晨松侯志宏
徐华 李晨松 侯志宏
现代学校教育中,学科与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潞河溯源”多学科融合课题研究中,学科融合强调“核心课程”,即以学生解决所关心的问题为目标,再根据解决这些問题所必须的学习内容,进行多学科紧密融合的教学。
首先,为保证“潞河溯源”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需要提前整合历史、地理、语文、化学及数学知识并进行教学。相关学科老师集体备课,设计活动手册,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之后,历史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大光楼,了解大光楼的来历以及通州漕运的历史;再去运河文化广场的千年步道,了解大运河的历史与今天。然后,地理老师教学生用手表在野外定向,实地绘制五河交汇图;数学老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大运河的河宽,把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中。最后,语文老师组织学生面向大运河,吟诵并赏析描写大运河的古诗词,发出保护大运河的倡议。
走出教室,站在五河交汇的大运河起点,进行真实情境中的真探究,激发了多学科的自然融合,也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
学生面对大运河的今昔对比,运用地理和化学知识提出保护环境、治理污水的有效举措;对描写大运河的古诗词,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禁发出“保护大运河”的倡议。正是这种探究,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让多学科融合变得更加常态化、自然化。
测河宽时,教师设想用大三角板和皮尺测出大运河(东关段)的河宽,但在现场,有些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比例尺,来测算。先给大运河东关桥及河宽拍照,再用皮尺量出两端桥墩间的距离,最后用“桥墩间的实际距离/照片上的桥宽=河宽/照片上的河宽”算出了河的实际宽度,而且误差非常小。还有些学生想到运用激光测试仪来测量……由此可见,多学科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他们的设计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他们通过协作,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多学科知识,用批判性思维评判了大运河的发展。有的学生说:“我们测量了大运河的河宽,虽然出现了很多状况,但最后还是顺利得出了结果。它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促进了我们的友情……”也有的学生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河道上有垃圾,以及水被污染,这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让运河更加美丽!”他们还利用化学及地理知识继续为保护大运河出谋划策,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在多学科融合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活动前多学科教师应深度教研,发掘多学科融合的主题;活动设计的主题要来源于真实世界且具有吸引力;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真正让他们主动发展,追求卓越。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开展初中多学科融合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DBB15104)研究成果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