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20-08-31张德广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客校本信息化

张德广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学校坚持教育供给侧改革,实施“建”“用”“改”“研”的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思路,从信息化建设中寻找动能,推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师理念和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1.建——高起点进行信息化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一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奠定基础。学校先后完成万兆核心,千兆到桌面,覆盖全校园的有线、无线高质量校园网;搭建及部署了OA办公系统、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存储系统、IP电话系统和IP广播系统;建有覆盖38间教室的高清常态课录播系统,校园直播系统及覆盖全校的高清监控系统;建成创客空间、STEM课程中心和创新产品原型实验室,为教育教学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和安全保障,为师生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二是成立校级信息中心,组建高水平专业服务队伍。组建信息中心,负责网络维护与安全管理,解决教师技术问题。定期开展白板应用、微课制作等专题培训,提升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是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全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学校配备50T的网络存储设备,采用Raid5设备技术,针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权限,支持PC端和移动App同时使用,实现了教师间课程及资料的无障碍共享。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共享一节“好”课,号召教师每月上传2个以上教学资源,并与教师评价挂钩,促进教师“开源”优课。目前,包括录像课、微课、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校本课程等在内的资源达300G以上,资源目录清晰,日益充实完备。

2.用——发挥信息化资源效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一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进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大屏幕、电子班牌等开展国家公祭日教育、禁毒教育、文明就餐等各类主题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大力推进“基于学科素养的生动思维课堂”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融入“生动思维课堂评价量表”,无论是展示课,还是常态课;无论是备课、授课,还是说课、评课,均注重发挥信息化教学功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和学科社团中,从组织学生学习到成果展演,全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支撑服务,提高活动质量。二是利用信息媒体发布教育资源,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发布德育类、知识与学法类和艺术作品类的信息,使全体师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举办过程中,通过媒体发布加强宣传动员,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得到文化的浸润和感染。

3.改——不断改进和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学校尝试探索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使之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新的增长点。

第一,创建校本课程选课系统,提供便捷的课程管理服务。学校建设“本真”课程体系,开发出多门校本课程。目前,高一、高二年级各开设创客、机器人、3D创意设计、现代木作、戏剧表演等48门校本课。为了方便教师开课、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开发了选课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第二,推动新技术课堂教学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开设PAD班,尝试使用新媒体、新技术,实践新课程理念。邀请市区专家多次观摩指导平板教学示范课,校长与专家及全区高中数学教师一起交流,总结经验。开发种子创客图书馆、STEM课程中心资源,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实行开放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第三,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改变教学及教师评价方式。为打造“四有”教师队伍,发挥学生评价对教师成长的激励作用,学校组织教师开发网络评价系统,学生通过网络,评选出自己最喜爱的教师和优秀员工。同时,教师还通过“雨课堂”,充分发挥课前的诊断性评价和课上的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反馈和调整作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第四,使用“创先泰克”教育云和高端备课项目网络研修平台,改变教师研修方式。“创先泰克”使教师的备课、教研能够快捷地获得高质量资源,同时,学校把教师的生动课堂示范课直播或上传到平台进行交流,提高研修效果。教师还可登录高端备课项目网络研修平台进行学习,请专家答疑指导,增强对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把握。

4.研——以科研为引领,为教育教学改革增添新动能

学校着眼于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

第一,基于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为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学校组建平板电脑实验班,同时开展“基于‘互联网环境的高中平板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平板课教学设计示范课案例研究,初步总结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平板教学方法,并在区域内进行了交流推广。第二,基于师生创新素养培育的需要,开展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研究。充分利用创客图书馆和STEM研究中心的设施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师生创新能力,探索数字环境下课程整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先后开展了“数据探究理论下的普通高中STEM教育、创客教育研究”“创新产品原型实验室建设研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师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了促进作用。第三,开展新课标指导下的项目学习设计研究,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效性。创新时代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学校申报“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实践研究”区级研究课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真实生活体验,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运用,丰富的过程性体验及充分的成果展示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能,促进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

学校坚持“建”“用”“改”“研”的建设思路,实现了内涵式发展。未来,学校将不断推动教育信息化升级,实现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创客校本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