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参与·创造”激发教师内驱力
2020-08-31刘明成
刘明成
教师是学校实施育人的主体,学校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工作动力,使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升育人品质。不同文化基础的学校,面对着不同的群体,调动教师内在工作动力的策略和方法有所不同。但是,不管采取什么策略,任何一项变革都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教师认同—教师参与—教师创造,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激发教师内驱力的一个模型。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每个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有不同的方法,因此,认真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该采取的对策,是激发教师内驱力必备的功课。
“教师认同”是激发教师内驱力的前提
每一项激发教师内驱力的策略都是一项学校的变革,而每一项变革内容都首先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同,所以教师的认同是学校变革的基础。而要让教师认同每一项变革,需要学校有文化基础,这种文化首先就是教师对校长的认同、对学校领导团队的认同、对学校治理的认同以及对学校办学资源和服务的认同。
1.校长自身首先要得到教师的认同
校长是学校实施变革的设计者, 一个团队如果对校长不认可,学校的任何一项变革都很难推动。校长如何得到教师的认同呢?首先,校长要有教育情怀。校长本人是否对自己的工作执着和投入,对班子成员和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只说不做的校长,教师是不会认同更不会追随的。其次,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校长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对学校办学规律的认知并付诸实施的办学策略,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课程建设等内容,教师只有认同校长的办学思想,才能认同校长的每一项变革。第三,认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是校长学校领导力的核心。校长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和研发,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与理解,是校长得到教师认可的核心,校长在和教师一起开发课程、改革课堂的过程中寻找到共同的话题,树立起自身的威信。第四,校长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校长的道德品质主要体现为在利益面前取与舍的问题,校长也需要进步与发展,但是校长更需要班子成员和教师的支持,这就需要校长把握好一个度,忌讳和教师争利益,更忌讳用手中的权力去优先占有本该属于教师的利益。第五,校长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
2.教师要认同领导班子
首先,领导班子要有强大的凝聚力,讲政治,讲团结,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忠诚于组织。其次,班子成员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能高质量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敢于担当。第三,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要尊重每一位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第四,专业上对教师能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要凭自己的业务能力取信于大家,且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搭建平台。
3.教师要认同学校的变革思路和做法
学校的任何一项变革都要本着有利于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原则,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唤醒教师的工作激情。因此,每一项变革都要充分酝酿,精密设计。要向教师宣传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产生的效果,尽快得到更多教师的认同,尤其是得到骨干教师的认同。
处在这个阶段,学校不要急于制定各种刚性规章制度,而是要通过加强宣传,提供成功的典范或榜样,描绘实施的愿景,使教师看到变革带来的实效。学校要抓住这个阶段的机会,多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赢得教师的信任与理解,使教师把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变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這样教师才会追随变革者。同时,学校还要允许部分等待观望的教师的存在,给他们一定接受的时间。
“教师参与”是激发教师内驱力的关键
教师参与建立在教师对学校文化和学校实施变革认同的基础上。教师只有参与到学校的变革中才能激发出自身的创造激情,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处在这个发展阶段,学校要做好价值的引领,建设一套系统的理念体系,进行学校文化的整体设计,要激发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治理体系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自身专业化发展中。
1.做好教师价值的引领和学校文化的设计
价值的引领是全校师生统一目标,形成合力,明确发展方向的过程,也是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在干部队伍中提出了“四个引领”:引领广大师生就学校的发展形成统一的价值追求;引领广大师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学校各项变革当中来;引领广大教师以追求名师为价值取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引领广大教师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共同价值追求:教师有激情、有智慧;学生有信仰、有作为;学校有活力、有品位。学校确立了培养有思想的行动者的育人目标,和“孕育思想,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围绕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设计了学校吉祥物和校徽。
2.激发教师参与到学校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中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探讨学校组织架构的重新设置。在整个建构过程中,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成立领导小组,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寻找目前组织架构对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起草初稿,教师讨论修订,专家论证,教师讨论学习,最后形成教代会决议,予以实施,使我们的组织架构更加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按照同样的程序,我们制定完善了学校运行的十大管理机制,系统理顺了管理及教辅工作的岗位职责,细化到了每年、每月、每周、每天的具体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多主体治理的理念,先由教师按照方案进行自我量化积分,再由不同的主体核定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让教职工参与到学校治理当中,还使每个人看到自身的不足,激发了教师追求自身发展的内驱力。
3.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内驱力
在学校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首先成立了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课程建设方案,把具体的课程开发的权力下放给教研组。学校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如在职称的评审、骨干的评选、年度考核的方案中都加入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情况的量化积分指标权重,从导向上明确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方向。二是提供资源与平台。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需要资源的支持,教师确定开发的课程内容后,学校积极帮助教师寻找并引进社会资源,提供经费支持,提升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我们的科技小论文社团拥有北师大、北京市少年宫等资源,我们的辩论社团引进了北京广播电台播音员等资源,教师也在和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成长起来。三是将教师实施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四是搭建平台。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项比赛,学生的比赛成绩计入教师的职称评审、评优等各项量化指标中,这些措施激发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内驱力。
4.激发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内驱力
针对育人目标,学校提出了构建“思考力课堂”。为激发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调整队伍的结构和组合搭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身边有能人。近几年,学校在年级学科教师搭配上采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法。二是开展教研活动。发挥群体和骨干的作用,集体备课,帮助教师吃透教材,设计教案,相互启发。三是形成机制,营造氛围。以理论培训、课例研讨、过关达标、课题研究、骨干示范、专家引领、大赛提升、评价促进等策略激发教师参与课堂改革的内驱力。四是开展问卷诊断。通过问卷诊断,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课堂。五是搭建平台,鼓励优秀教师参加较高层次的课堂展示和比赛活动,取得的成绩纳入教师各项考核的量化指标体系。
“教师创造”是激发教师内驱力的最终目的
当学校文化内化到教师的内心深处,教师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在这个阶段就要搭建激励的平台、学习的平台、展示的平台、评价的平台,满足教师创造需要的条件。
一是搭建激励的平台。学校每学年表彰校级各类先进,每月推荐宣传月度人物,每年推荐奖励年度人物,每年评选奖励突出贡献教师等,树立典型。二是搭建学习研究的平台。我们每年外派一定比例的教师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利用中国教科院资源选派教师到教科院实验区优质校顶岗培训,帮助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学科研究工作坊等。三是搭建展示的平台。学校两年举行一次优质课堂大赛,每学期都有获奖教师的展示课。开展组织课题研究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四是搭建评价的平台。每学年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审、每三年一次的骨干评选都采取量化计分的方法,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课堂教学、团队精神、教学成绩进行盘点,寻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每学年进行一次岗位聘任,通过岗位的双向选择激励教师不断修正自我。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