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映成趣 点石为金

2020-08-31鲁家勋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研修教学内容语文

鲁家勋

认识骆志菊老师是3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她才20多岁,是位地道的乡村女教师。这位平凡的年轻老师,1989年就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有的人说,真有运气!其实我更信奉那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和骆老师那时是同事,感觉她很少在办公室(当时我们二三十人都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她整天和学生泡在一起。参加学校教研活动时,她发言也不多,经常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记着,不时提一两个问题。据她的师父叶老师说:“小骆经常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她的教案写得很整洁,内容也比较丰富,她的课不花哨,很实在。虽然是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师,但学生和家长都很喜欢她,教学质量也很不错,所以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我倒是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什么值得诧异的。”

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一位资深的省特级教师了,有自己的工作室,带有120多个徒弟,搞得风生水起,着实令人赞叹。有时,她请我去她的工作室和一帮年轻的老师们交流交流,每每和这群隔着辈的年轻人在一起的时候,一股青春气息和活力就会扑面而来。这群老师很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爱自己的语文教学。他们喜欢和我聊语文教学的事,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热闹得很,思想也很开放,会不时提一些很有见地、让我感到惊叹的问题。有时他们也让我推荐有关语文教学的书籍,说不读书不行啊,教不来书了,赶不上形势了。他们偶尔也会向我诉苦:“大师父(指骆老师)管得太严,不仅经常布置‘作业,还要检查,不按时完成,深夜也不得安宁。”眉宇间却洋溢着尊敬的神情,“诉苦”居然还诉得眉飞色舞的,真搞不懂。

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骆志菊老师对教育的那份感情已辐射到了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她那敬业、博爱、好学、勤奋的品质给这个团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桂生高岭必能炫其花!“优质教师能量扩散具有放射性,它以发散状展开,在其所能辐射的范围内,任何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张翔、刘晶晶《教师轮岗交流中优质教师能量扩散机制研究》)

骆志菊名师工作室在区、市内有很大的影响,在省内也是很有名气的。工作室因她的魅力吸引的不仅是本区的老师,也有许多是外区县的青年优秀教师,慕名想参加这个工作室的人不在少数,这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的永恒话题,研究者、实践者众多。理念、渠道、方法、策略,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或经验不胜枚举。但这更是一个难题,特别是教师的在职研修,方法虽然很多,但往往收效却并不理想。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骆志菊老师带领她的工作室成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对教师在职研修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模式,助力不同需求层次的教师真实成长。通过调查、考证、分析、整理、提炼,他们首先得到了这样的认识:一般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存在着外部力量支持不足、教师个人内驱力不足、教师群体能力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在职研修的效率。因为常见的校本研修是以本校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的,参与的人数不会很多,人员也比较固定,内容也比较随意。即使有思想,有热情,几次反复下来,便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了,倦怠感也就产生了。加之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负担重,日常事务多,少有闲暇去关注前沿的教学观点、信息,长此以往,就会缺失专业的、前沿的教育资源的滋养。内驱力不足,又缺乏外力的推动,加之学术、理论的缺失,就难免步入专业成长的缓慢期。基于本校的校本教研就陷入了教而不研、研而无效的尴尬境地。

针对这样的现实,骆志菊牵头的课题组提出,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利用工作室人员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的特有条件,架起学校与学校、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通桥梁,扩散名优教师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参与和受助教师的成长,达到共享资源的理想效果。按照这种设想的思路,骆志菊和她的团队对“教师跨校学习机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从共同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形成、构建支持型合作共生关系、区分不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最终构架起“打破制度壁垒”(现有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以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成长为导向的“虚体实效”的新型教师培养机制体系。这种模式在不改变现有人事、财务、行政管理的状态下,通过优质教师资源的有效扩散和不同层次教师的真实合作,促進参与教师、受助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可促进名师(优质教师)的第二次、第三次提升。

经过几年的研究,教师跨校学习机制建设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基于“内动力生成、合作文化营造,专业人士引领”三位一体共生型合作成长的构想下,工作室建立起了有操作意义,包括组织机制、动力机制、文化机制、合作机制和考评机制在内的完善体系。同时,创建起“优秀型、成熟型、新手型”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师参与研修模式;个体面对面、小组合作、团队研修三种不同规模的组合;教育理论研学、教学策略探究、教学技能操作三种不同需求帮扶的运行体系。这种“三位一体”“三层次、三组合、三需求”的研修学习模式,在认识上、操作上和效益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并收获了不俗的成果。这个团队中的“小师父”几年间都成长为优秀教师,如成长为市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区特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担任了学校的业务行政负责人,大批新手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当然骆志菊这位“大师父”在学术、专业水平上也不断提升,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特级教师,理应对语文教学有自己的认识以及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骆志菊带领她的团队为此费了不少的心血。

前两年她告诉我正在进行“趣点语文”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这个想法很好,支持她坚持做下去。前不久她把“趣点语文”教学研究的报告送到我的案前。阅读之后感到有些惊讶,在短短的时间内居然有了这么多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目标不明、内容不清、方法不对的弊端而展开的。语文课“教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厘清,这在专家看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而在语文教师的教学中却是一个大成问题的问题。虽然我们的老师手中都有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参,但并不一定就能明确语文课应该“教什么”。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对课程目标、教材目标、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另一方面是对教材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不够、研究不深,教学内容的选择当然也不会准。在实际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同一本教材中的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同,教学内容的确立、选择和课堂实施的策略也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大相径庭。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如果遇到一个“明白”的语文老师,确实就是一件幸事,但如果反之呢?几年学习下来,能收获什么呢?

王荣生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中说:“一定要分清楚‘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内容这两个概念。‘语文材料是一堆文字所构成的篇章,‘语文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堆文字、一个篇章中‘教什么‘学什么,或者利用这一堆文字、一个篇章来‘教什么‘学什么。”“趣点语文”教学研究,正是围绕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怎么确立适当的教学内容而研究的,正是为克服语文教学中各行其道的弊端而开展的。在研究实践中,研究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有语文课程的意识,有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教学材料”“文本例子”,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基础、教学资源等因素,确定或一个单元,或一篇文章,或一堂语文课的具体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就是“点”。这个“点”可能是知识点、积累点、运用点、问题点,也可能是思维点、感悟点。找到这个所谓的“点”就是确立了教学内容,这个“点”和当前大家所熟知的“核心概念,关键能力”这一类的东西相通。关于“点”的研究可以让语文教学有“语文内容”,有利于我们把语文课上成学习语言、训练语言、言语生成的课,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点”的研究侧重于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至于“怎么教”,怎么达成教学目的,则是“趣”所涉及的问题了。骆志菊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不足、自主性不强、参与度不高、深度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现象在学生身上,而根源却更多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这正是“趣”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认知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认知活动重要的动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有效的学习活动,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策略。“趣”的研究,实质上是优化教学策略的问题。骆志菊老师的团队在实践中创造了“导读激趣,自读寻趣,对话识趣,运用成趣”的“趣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趣入手,帮助学生借助文本学习语文,形成素养,从而达到“书人合一,自成佳趣”的理想境界。“趣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使老师们日常的语文教学目标更加落实,内容更加明确,方法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显著,研究成果在这个名师工作室里广泛运用并不断完善,还多次在区、市、省、国家级研讨会上推广,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

骆志菊和她的名师工作室,共同打造出了这个学习团体的精神家园,形成了“教育无悔,生命留痕”的教育职业理想,生成出“桂生高岭,莲出渌波”的教师成长理念,孕育了“助人助己,同悦共赢”的抱团发展观念。在不断满足教师自我需求、責任需求、尊重需求、成长需求的追求中,为各类教师自主成长增添新的动力。他们所探索出的主题设计、导学方案、课例诊断、三度研修、沙龙分享、课题引领等诸多的研修模式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个名师工作室在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中,立足课堂,立足师生成长,讲求真实有用,以课题带动学习和深入研究,构建起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趣点语文”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改革园地带来了一丝绿意。

(作者系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副总督学、新都区教育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研修教学内容语文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