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阅读深度,助力名著阅读
2020-08-31刘进
刘进
一、问题症结:名著深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西游记》这部作品情节曲折有趣,人物个性鲜明,整部书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学生对这部书很感兴趣,也很容易读懂。但想深入阅读,是有难度的,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由于知识积淀的不足,学生对这种极具特色的古白话文理解和欣赏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利于个人进行深度阅读;第二,学生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判断或有声作品(如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影响,片面理解小说中的人物,从而偏离名著所体现的真正价值观,降低阅读原著的兴趣。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共同商定了计划式阅读、多种方式呈现式阅读、成果分享式阅读,以及教师带着作品的情节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等阅读方式。
二、教学策略:多角度深读,走进真正的“名著世界”
教学策略一:计划式阅读
《礼记·中庸》中提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长篇名著,能够在暑假期间认真坚持读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定要帮助学生在开读之初,建立一个自己的暑假读书计划表。对于暑假共读《西游记》,我们班级有共同制订的暑假共读计划:
(1)每日读2~3回,不必贪多;
(2)每日读完书,章节后签上日期或作简短感悟;
(3)一周不少于四次视频或者语音在读书群里打卡。
通过阅读计划的监督,学生每天的任务非常明确,也较为轻松。并且通过群里打卡的共同监督,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暑假读书计划,让彼此都很有动力。
此外,我们还通过班级QQ群开启了为期十天的《西游记》在线抢答环节。通过一些关于故事情节、细节、人物的提问(如下),给学生的共读增添一点趣味。除此之外,通过设置奖励措施,让学生的参与度、兴奋度得到了提高,无疑为后期的阅读打上一剂强心针。
《西游记》在线抢答试题
1.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
A.唐僧 B.如来 C.菩提祖师
2.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几国?
A.90 B.100 C.110
3.假美猴王是谁?
A.通臂猿猴 B.六耳猕猴 C.灵明石猴
4.鲤鱼怪被谁收服了?
A.观音 B.如来 C.弥勒
5.孙悟空摘仙果打掉了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6.南海龙王的姓名是什么?
A.敖顺 B.敖钦 C.敖闰
7.唐僧原名是什么?
A.陈祎 B.唐玄奘 C.唐太宗
8.观音菩萨制造了多少难关给师徒四人过?
A.八十难 B.八十一难 C.七十九难
9.唐玄奘赶走孙悟空几次?
A.2次 B.3次 C.4次
10.狮驼岭神僧战魔王中有几
个魔王?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教学策略二:多元化呈现阅读
立体式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听说读写联系在一起,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 并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像《西游记》这样的小说, 学生读到的往往只是故事情节和人物。如何让学生从这些经典中收获更多呢?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单”, 引导学生的阅读进程。如, 可以让学生按照“名号、居住地、武器、本领、归宿”来整理取经路上的妖怪, 然后将妖怪进行分类, 画出取经线路图并标出各站妖怪。学生仔细研究“取经团队”的妖怪, 可能会发现“轻罪重罚”的现象, 发现“取经人”的必备品质, 发现《西游记》塑造人物方面的独特之处。因此,在暑假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针对商务印书馆版《西游记》一书,布置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任务,如:
(1)写三张读书小报。
(2)画一张思维导图。
(3)写10篇读书笔记。
(4)写一篇读后感,字数400字左右。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是平时的班级共读中常做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能够驾轻就熟地完成。读书笔记不光是文字,还要用到他们喜欢的画笔,他们总是喜欢用色彩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在读书小报上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绘画技能。思维导图是学生接触的一个“新技能”,在暑假之前,我就已经带着学生用之前读过的《火鞋与风鞋》入手,带着他们一起画过思维导图。学生有的从人物出发,去延伸他们的生平、事迹、脾性,有的从章节出发,通过呈现自己喜欢的章节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教学策略三:成果分享式阅读
开展读书活动, 分享读书成果, 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多, 思考更深。可以开展“同讲一本书”“好书推荐”“阅读论文展示”等活动, 拓展学生的视野, 引发同伴的思考。如一位学生在读书感悟中写道:“斩断心猿, 了却前尘, 一心只做悟空人。斗战胜佛, 从前挑衅佛, 如今却成了佛。呜呼哀哉, 何其不幸?”这个年龄的学生, 认为悟空成佛是个悲剧, 可以理解, 也能引发师生更多的思考。
在我之前上过的一节《西游记》整本书共读欣赏课中,我自己在一个细节的处理上感受很深。《西游记》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旷世名作。要想在短短一节课内就让学生弄懂这部书的情感世界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取舍。是引导学生去赏析文本?是体会一路取经的艰难?还是赏析书中的故事情节或主要人物?最终,我选择了通过主要人物的赏析让学生体会生活的上课方式,选取的人物是学生从小就崇拜的偶像——孫悟空。
在这节课上,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通过文本诗歌猜人物
(导入激趣);
第二,通过概括主要内容完善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识(检验学生的读书情况);
第三,以排除法的方式探讨最喜欢的人物(进一步深挖学生对文本人物的理解);
第四,赏析孙悟空,体会“再强大的人也需要成长,再厉害的人也需要团队”的道理(通过人物分析,升华主题)。
这样层层深入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不再是主观意义上的个人崇拜,从而更加关注文本,引发学生对每个人物、每个故事的思考,教会学生怎样去读名著、想人物。阅读即生活,从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去感知生活,感悟人生,这就是语文的深度。
教学策略四:对比阅读促深入
《西游记》的语言有两大特色,一是描述传神,二是人物语言个性鲜明。以语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是再好不过的了。比如在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讲到猴子出世的片段: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现代白话文:
那猴子在山中,能走、能跑。吃草木,喝山间清泉,采摘山中野花,寻觅树上野果。把老虎、豹子、狼等当作玩伴,把山中的猕猴当作自己的家人,过得十分快活。每天晚上睡在石崖之下,早上又游玩在山峰和洞穴之中,非常惬意,都忘了自己身在哪年哪月了。一天,天气特别热,猴子们为了躲避炎热的天气,都在松树荫下玩耍。
让学生认真品读,再改成现代白话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感受原著表达的精妙之处——语句连贯、对仗工整、诙谐生动、节奏鲜明,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跃然纸上。结合修辞手法来分析,又从中发现原文运用了排比、对仗的手法,能够感受得到名著的魅力所在。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品读原文—对比阅读—分析阅读的方法,借此分析原文中人物的语言,进而去体会人物在整本书中的成长。摘取一些片段,去分析作者人物塑造的风格与特色。比如,原文中有这样的一些句子: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行者)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緒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行者笑道:“师父说那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
——第七十四回《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在课堂上,我出示孙悟空在不同时间段的三段文字,让学生细读品味,说说孙悟空的变化,体会孙悟空由莽夫到英雄的转变过程。这样的语言风格,会贯穿《西游记》整部作品中。这样,我们不仅知道作者是怎么铺展开故事情节,而且还从中明白了他是怎么写的。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发现了语言的规律,学习了表达的方法,注重了阅读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利用阅读课,运用阅读方法,巧妙地找寻阅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不断地深悟、深思,学会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对话,从而获得深度体验。
三、研究结语:名著深读,为人生架构“牵线搭桥”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 需要高阶思维, 需要学生的读思结合, 也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 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一隅, 应多角度进行探索, 找到更多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龙桥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