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北京市大中小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

2020-08-31刘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学段德育

刘芳

大中小思政课建设是一体化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成立后,将“北京市大中小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研究”作为三大重点研究项目之一,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研究的推进情况和阶段性成果。

1.文献和溯源

首先,我们对一些国家的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从中寻找具有借鉴性意义的经验与做法。

俄罗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补充教育体系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实施。课堂教学上,注重宗教文化和世俗伦理常识的教育;课外补充体系上有强大的社会支持,在总统项目局的统领下推进公民意识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新加坡,将道德教育课(后更名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通过五个专题实施——个人品格建构、与家庭的联结、对学校的归属感、对社区和社会的归属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忠诚感。日本,从小学到初中每周安排一节道德课(也称为“道德时间”);充分发挥社会的德育功能,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区、企业积极参与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德育体系;编订新的德育教材,中小学各年级确立了不同的德育重点目标和全年的德育指导计划。英国,《教育基本法》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美国,中小学通过开设公民学课程,传授一般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进行公民教育。同时,强调品格教育与学术类课程教学相整合,并在德育师资培训中安排一定的专业德育课程。

可见,国外的德育工作在教育内容上都侧重公民教育,教育目的上都注重国家意识培养,教育途径上都按照学科课程建设,教育方法上都注重实践形式教育……这些,都为我们推进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然后,我们对概念进行了厘清与界定。大中小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国家对学校德育总体目标的要求,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特点、发展规律,科学地规划和实施小学、中学、大学德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使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相互连接,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2.现状与挑战

北京市非常重视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具有首善标准、首都特色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程实践中,加强内容、教材、教法、督导、养成各环节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课程、德育项目、德育建设工程等。例如,清华附小确立了体育育人的德育理念,贯彻“无体育,不清华!积极推动体育‘三个一”(即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体育大课间、每人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北师大二附中实施欣赏型德育,挖掘育德之美,成效显著。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大中小幼一体化课程的构建仍面临着很多挑战。第一,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一是学校中心论。将学校看作社会道德文化传递的中心,视学校为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源,轻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道德的影响。二是专门德育论。将学校德育看作是规定时间内开设的专门德育课程(如品德课、政治课等),或为特定目的开展的德育活动(如班团队会活动等),认为学校德育仅是德育部门的职责或专职德育工作者的工作。三是即时效果论。将德育实效理解为“眼前实效”,追求立竿见影,强调学校德育工作应立即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第二,在思政課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中央虽高度重视,但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政课课程群的成体系、成模块建设仍然存在差距;在统编统审统用教材的要求下,教材指导纲要、教学指南、案例图鉴图谱等教学辅助工具创新性研究编制存在差距;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配备上均存在短板,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力度仍有待加强;大中小各学段间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衔接逻辑尚不完善,沟通交流机制、德育过程性评价建设仍有待加强,等等。

3.研究与思考

基于以上挑战和问题,建议完善三个方面的体系建设。

一是大中小一体化德育课程机制与平台建设。重点探索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集体备课机制,如同备一堂课,尝试打造不同学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品课程,依托学会平台进行课程展示;探索区域化交流研究平台试点建设,从学科建设角度研究不同学段间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规律和外显形式;努力构建课程一体化督导平台,在各学段德育课程专家库建设基础上成立督导专家组,并建立督导机制和评价机制。

二是加强大中小一体化德育教师队伍及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各学段德育教师准入机制;加强各学段新上岗教师的师德和育德能力培训;加强骨干教师特别是海外留学回国教师的德育培训。要在三项能力的培训上下功夫——在德育教师的思想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上下功夫,在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所有课程教师协同育人的水平),在教师的德育传播能力提高上下功夫。

三是大中小一体化德育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建设。研究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学科教学要点,选择适合学生普遍共性的转化方法,制定针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化方案,注重不同学段与学生的深度交往、沟通,关注不同学段对学生变化的及时识别。提升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一方面,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提升教师与学生合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及独创性。建立学科教学和辅助教学平台,打造一体化德育课程建设的社会化家庭指导与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平台。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学段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