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第二课堂的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途径的探索

2020-08-31张赫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第二课堂培养途径

张赫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经过悠长历史沉淀下来的对国家、对乡土、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同时具有时代性。基于高校第二课堂,首先应丰富开展形式,为学生提供多选择、多角度的家国情怀教育;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将家国情怀落实到个人实践中去;最后启发学生进行有益思考,树立并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将个人的成长成材融入到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中去。

关键词:家国情怀;第二课堂;培养途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并号召:“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1]高校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将个人的成才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以及“中國梦”凝心聚力。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意义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1]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经过悠长历史沉淀下来的对国家、对乡土、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强调以家庭为根本,将个人、家庭、国家三者有机结合,产生集体意识和公民意识,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融合在一起,不捆绑不超脱,最终的情感归宿是一种对“家国” 宽容、谦逊、悯恤、慈悲的爱。同时还具有时代性,是比爱国主义更加广阔和丰富的精神财富。

(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受全球化、市场经济等影响,产生无政府主义、利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构建和丰富。

《礼记·大学》中提出“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和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增强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从而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承担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第二课堂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第二课堂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具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育人功能,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具有第一课堂无法取代的育人功能。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相得益彰,共同构成高校素质教育的完整教育教学体系。对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和保持自身持续的竞争优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第二课堂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定位清晰、指向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将思想引导和实践相结合,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主流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其次第二课堂多以团委、学生会、社团等为依托开展,将有共同兴趣,共同目标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开展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情感的平等交流,容易产生较强的凝聚力。第三,第二课堂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帮助学生走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洞察力、沟通力和人际交往力。最后,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开展均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需求,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教育意识,到达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3]

三、第二课堂中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途径

(一)开展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

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大学生成长成材中起到的作用,开展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以经典著作阅读和经典影视赏析为依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以参观文化遗产、山水风光为依托,培育大学生了解祖国历史、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二)坚持在实践中升华情感

坚持“知行合一”,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校内实践、“微实践”等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将爱国、爱党、爱校、爱家的感情落实到个人实践中去,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升华人格。培养大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相结合的信念。

(三)启发思考明辨是非

在第二课堂中针对家国情怀的各种活动开展,不盲目、不空洞,需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活动目的和活动安排,在活动结束后开展以演讲、辩论、读书会、报告会、论坛等形式收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进行对“家国情怀”的相关思考,逐步达成《礼记·大学》中提出:“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的境界。

第二课堂具有深刻持久的德育力量,可以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4],对家国情怀的培育具有“知、信、情、意、行”高度统一的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2] 杨清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 2016.3

[3] 刘志国.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

[4] 孟国芳.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2014.1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第二课堂培养途径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