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2020-08-31兰小光
【摘 要】本文针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出实施灵活的用人机制、实施多渠道教师培养提升工程、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等智能制造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智能制造专业 师资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098-02
从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以来,我国逐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智能制造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它是实现制造强国的核心技术,传统的制造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人才作支撑,当前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相比是滞后的。要培养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人才,首先要有合格的智能制造专业教师。然而,智能制造专业教师紧缺是高职院校尤其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复合型智能制造专业师资队伍,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桂西北的河池市金城江区,这里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经济以农业和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欠发达。受学院地处区位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要大量引进优秀的现代智能制造方面专业人才是非常困难的。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制造类专业教师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教师人数较多;从学历结构来看,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不多,大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从职称结构来看,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仅占12.5% ,中级职称教师占38.2%,初级职称教师占46.1%,技师或高级技师教师占24.3%,“双师型”教师占28.7%;从专业结构来看,以机械和机电类专业为主,有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经验的教师很少。可见,学院制造类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基础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智能制造方向的教师更是严重不足,学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一)实施灵活的用人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招聘和引进人才是师资队伍建设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政策上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引进给予倾斜,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从企业和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了一批制造类专业教师,使制造类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学院地理位置的限制,要想引进优秀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非常困难。针对这个特殊情况,学院采取了以下灵活的用人机制:一是从企业引进高端技术型人才,针对性引进在企业工作3~5年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几年的企业锻炼,有较为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有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的经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基础,他们熟悉智能制造工艺流程,懂得企业员工应掌握的技术技能,这些经历对其今后开展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二是适当降低学历和职称要求,增加在企业的工作背景、参与的技术工作、拥有的技能、个人创新创造成果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要求。三是对特定岗位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才采取个别聘任的措施,比如对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的人员给予相应的个别待遇,即在各个技能岗位上聘任能工巧匠来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实施多渠道教师培养提升工程。对于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由于经济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想大量引进高技术智能制造人才是不现实的,要实现智能制造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多的还是要靠自身科学的培养,提升制造类专业教师水平和能力。对此,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向智能制造技术方向转型。为了调动教师们转型的积极性,从学院出台政策开始,自愿转型的教师在三年内通过学院和企业联合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即为转型成功,享受学院给予的相关待遇。第二,积极派送教师参加各种智能制造方向的培训。近几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派送参加智能制造技术培训的教师多达8批次,参加培训的教师有27人次,培训总时长达3000余人天,大大提升了智能制造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第三,派送教师长期驻厂工作,教师们驻厂期间参与企业锻炼、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等,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加坡、英国、德国等同类院校和企业进行了合作,建立了海外实验实训基地,组织本校多批次的教师赴海外学习培训,充分利用海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受训教师提供培训,确保每批次的培训都取得最佳的效果。通过海外交流,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国际化水平。
(三)校企共建师资队伍。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师资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们既要精通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精通行业多项技能,这样全才型的教师是难以培养的。对此,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可与企业共建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及岗位师傅组成的师资队伍。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可结合现代学徒制进行。由于国家还没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的配套政策,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时往往是学校比较积极,而企业往往热情不高。对此,必须找到双赢的合作方案,学校要为企业着想,让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实惠。首先,学校派去企业驻厂的是由科研能力较强的资深教师和年轻教师组成的团队,而不是仅仅派出老师到企业实习。资深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有能力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甚至可以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资深教师在做项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得到进一步提升,将来有可能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年轻教师则在实践中得到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其次,学校可利用自身优势派出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基础性的培训和相关的理论指导。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几年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已经和多家企业合作,互相派驻工程师和教师,实行校企互聘互派双向挂职的双师工作制,即学院教师又是企业的工程师,企业工程师也是学院的教师。这样学校在企业开设有课堂,企业在学校开有工厂,形成厂中有校、校中有厂的局面,双方的合作是双赢的。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受经济和地理区位的影响,智能制造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多方面限制,对此,可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多渠道开展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深度的校企融合共建师资队伍,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智能制造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子。
【参考文献】
[1]贺红.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
[2]冉新成.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
[3]杨定成,陈彩微,肖志坚.分析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J].中外企业家,2019(35).
[4]李传伟,董先,姜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繼续教育学报,2015(3).
[5]薛胜男,蒋新革.基于双师工作室的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建设[J].南方职业教学刊,2016(11).
[6]董秀红.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19(12).
[7]张金良,黄华,杨成菊,徐增勤.谈山区高职校制造类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8)37号]
【作者简介】兰小光(1964— ),男,研究生,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