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的效果
2020-08-31程节华
程节华
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许多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舌肌、咀嚼肌、咽喉等部位肌肉功能不受控制,导致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误吸,老年脑卒中患者免疫力差,发生误吸后很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有必要加强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误吸,以确保其治疗的顺利实施[1]。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采取合理的综合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2]。本文将对本科2015年6月—2019年2月间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管理,对于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科选择2015年6月—2019年2月间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管组,每组均为50例。均为急诊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均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脑卒中诊断,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无外伤,无精神障碍,均具有自主表达意愿能力。常规护理组中男性:女性为26:24,年龄为61~72岁,平均年龄(69.36±4.52)岁;疾病类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0例;缺血性脑卒中30例;综合护管组中男性:女性为28:22,年龄为61~71岁,平均年龄(69.81±5.17)岁,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1例;缺血性脑卒中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疾病评估、饮食指导(针对清醒者,合理饮食,指导患者在饮食过程中抬高床头)。对于鼻饲患者,必须保持管道畅通,如有反流发生,应及时减少或暂停鼻饲,如有误吸时,立即采取吸引器辅助治疗,防止气道阻塞。
1.2.2 综合护管组 给予综合性护理管理,患者入院后对其采用误吸风险测评量表进行误吸风险的评估,该量表共计10个项目,总分≥20分为误吸高危患者,总分14~19分为误吸中危患者,总分≤13分为误吸低危患者;在进行初评之后每周再行1次评估,以实际评估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误吸低危患者多为清醒意识,吞咽功能基本正常,可经口饮食,但需要强化对该类患者的健康宣教,如饮食方面适合吃温热半流质糊状食物,进食期间不宜交谈,采取少食多餐原则,半卧位(或坐位)进食,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内残留食物,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应至少保持进食时的体位30 min等。误吸中危患者存在一定程度吞咽障碍,故此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日常巡视,对于清醒者,应在护理人员辅助下进行喂食,有必要在喂食前对其施加知觉刺激以促进舍和吞咽肌肉的运动,喂食应每次给予少量食物,轻柔而慢慢地喂食,嘱患者多进行咀嚼和进行多次吞咽尝试;对于鼻饲患者,需要对胃管位置作好标记,确定妥善固定,并检测残留量,确定好鼻饲灌注量,之后方可进行鼻饲;患者睡觉时需要将床头适量摇高,防止食物反流刺激咽喉部位,引起呛咳、误吸。针对消化不良者,可遵医嘱给予促胃肠动力药和消化酶。误吸高危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和进行了气管切开,此类患者采取鼻饲方法,护理中应选择适宜管径的胃管,插管深度适当深入,并标记好胃管位置,建立人工气道者,在其休息时给予雾化吸入和吸痰,可采取人工气道气囊进行辅助治疗,应保障压力适宜,在鼻饲后2 h放气;给予鼻饲时应保障每次的鼻饲量<100 mL,避免夜间进行鼻饲;灌注前用40℃左右温水20 mL进行胃管冲洗,如果患者未发生呛咳即可开始灌注,若有呛咳发生则需暂时停止鼻饲。每日作好口腔清洁护理,防止意外拔管;对于危重患者要进行输注泵治疗,起始滴速50 mL/h,之后视情况逐渐增加。适时对中、高危患者采取吞咽康复训练,以冷冻过的湿棉签对患者咽后壁、舌根部位进行刺激,促使舌部向各个方向进行反复伸展。
1.3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患者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吞咽功能评分、护理质量评分。误吸的评判依据包括:患者有呛咳且SpO2水平下降,自气管内吸出胃内容物,听诊肺部有明显湿啰音,患者出现气促表现,影像学检查出现炎性表现(如肺纹理增粗等)[3]。吸入性肺炎的评判依据包括: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有呼吸困难表现,反复发热,严重低氧血症,可伴有CO2潴留和代谢性酸中毒,胸部影像学检查示肺部散在不规则云翳状模糊阴影(多位于右中下肺叶),或双侧肺部絮状阴影融合成片,由肺门处朝外侧扩散[4]。吞咽功能评分依据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该量表总分5~12分,最低分为18分,最高分为46分,评估分值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差[3]。护理质量评分总分100分,内容涵盖护理态度、技巧、沟通等项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认可度越高[5]。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结果均录入SPSS 17.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各项评分等计量资料均以()表示,采取组间配对t检验分析;各项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均以(%)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综合护管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综合护管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详见表1、表2。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压力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临床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较为多见的不良现象是误吸,从而引发吸入性肺炎[6-7]。脑卒中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部分脑部神经元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可造成咳嗽等对刺激的应激性反应变弱或丧失,导致食物、胃内容物、口腔分泌物等可被误吸入气道,引起炎症反应,误吸和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衰竭或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患者生命健康可造成严重影响[8-9]。李萍欢等[10]研究表明,颅脑疾病老年人若未采取合理干预,误吸发生率可高达48%~53%左右。陈良清等[6]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病史、脑卒中发生部位、是否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年龄、进食方式、体位、机械通气、食物性状、鼻饲操作等等,而常规单一性护理措施往往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11]。
针对预防误吸的护理管理是近年来脑卒中护理研究的焦点之一。临床如能围绕着预防误吸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将会在保障患者每日营养供给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乃至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的发生率[12-13]。本科室在针对预防误吸的综合护理管理应用中,首先重视了对于卒中患者误吸风险的评估,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风险等级,分别加以综合护理,并在患者的病程变化中及时进行风险复评,精确掌握患者当下的误吸风险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体位、鼻饲管理、加强巡视、口腔护理、吞咽康复训练等等,通过各项环节全面介入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治疗过程,减少误吸等不良后果发生,保证患者能以良好的状态接受临床治疗,从而进一步改善治疗结局,减轻患者经济、身心负担[14-15]。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综合护管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综合护管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与相关研究结果接近。
表1 两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例(%)]
表2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
表2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
组别 例数 吞咽功能评分 护理质量评分综合护管组 50 23.69±2.54 91.46±3.23常规护理组 50 36.52±3.54 84.58±4.21 t值 - 20.822 2 9.168 1 P值 - 0.000 0 0.000 0
综上所述,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护理认可度,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