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肤宁联合远红外线防治会阴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0-08-31张修华丁凤娜高保红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会阴部放射治疗皮损

张修华,丁凤娜,高保红,武 霞

(1 临沂市肿瘤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2 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

随着医学影像及放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已成为宫颈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放射线对正常组织也会造成损伤,最为常见的是放射性皮肤损伤(Radiation skin injury,RSI)。由于会阴部的特殊生理位置,皱褶多,不易暴露,加之皮肤黏膜薄嫩、潮湿,放射治疗极易引发皮肤黏膜损伤、感染。用于治疗急性RSI的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为此,本文采用利肤宁联合远红外线防治会阴部RSI,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92例会阴部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64例。观察组:男29例,女35例;年龄(52.33±11.67)岁;病种:宫颈癌20例,阴道癌10例,直肠癌20例,前列腺癌14例;分期:Ⅱ级22例,Ⅲ级32例,Ⅳ级10例。对照1组:男28例,女36例;年龄(52.56±12.16)岁;病种:宫颈癌21例,阴道癌9例,直肠癌21例,前列腺癌13例;分期:Ⅱ级21例,Ⅲ级33例,Ⅳ级10例。对照2组:男30例,女34例;年龄(52.61±13.27)岁;病种:宫颈癌19例,阴道癌10例,直肠癌21例,前列腺癌14例;分期:Ⅱ级21例,Ⅲ级34例,Ⅳ级9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设备为瓦里安医用直线加速器,射线类型为6MV-X线,2 Gy/次,5次/周,总剂量50~70 Gy,总放疗时间35~50 d。三组患者均做好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重要性,选择宽大、柔软、吸湿性强的纯棉内衣;照射野可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蘸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照射野避免冷热刺激,不可贴胶布。做好会阴部护理,每日早晚用生理盐水冲洗会阴部,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有瘙痒不适时不要挠抓;同时加强饮食调养,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观察组:治疗开始在放疗区均匀涂抹利肤宁(青岛软新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152340650),超出周围1 cm左右,厚约1 mm,2次/d,避开放疗前后3 h,直至放射治疗结束1周;再用远红外线灯(重庆中医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神马牌)对准放射野皮肤损伤部位进行照射,温度为28℃~32℃,灯距为40 cm,每次25 min,2次/d,直至放射治疗结束1周。对照1组:患者于治疗开始在放疗区均匀利肤宁,直至放射治疗结束2周,其他同观察组。对照2组:只进行健康宣教,未采取防护措施。

1.3皮损分级标准 根据RTOG急性RSI分级标准对患者的皮损情况进行分级:0级,皮肤无变化;1级,皮肤出现滤泡样暗色红斑或干性脱皮、出汗减少;2级,皮肤出现触痛性或鲜色红斑以及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3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出现融合的湿性脱皮及凹陷性水肿;4级,皮肤出现溃疡、出血、坏死。

2 结果

2.1三组照射剂量的对比 三组放射剂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P=0.939),见表1。

表1 三组照射剂量的比较(Gy)

2.2三组不同放疗时期皮损情况 在不同放疗时期,观察组皮损情况最轻,对照1组次之,对照2组最重。见表2。

表2 三组放疗不同时期皮损情况对比(n)

2.3三组疼痛、皮肤反应及治疗中断时间比较 出现疼痛及皮肤反应时间:观察组最晚,对照1组次之,对照2组出现的最早(q=9.48~29.25,P<0.05)。治疗中断时间:观察组无1例患者中断治疗,对照2组高于对照1组。详见表3。

表3 三组出现疼痛、皮肤反应及治疗中断时间比较

3 讨论

RSI是放射损伤中最为常见的皮肤改变,多出现于治疗后2~3周,有的持续至治疗结束后1~2个月[1],其程度主要与放射总剂量、治疗时间、射线类型及受累面积有关。有研究表明[2],RSI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机体受到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后,照射区会出现局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收缩,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微小血栓形成[3]。表现为受照射部位皮肤发红、色素沉着、湿性脱皮,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破溃、糜烂。祖国中医学认为,RSI为“热毒过盛”,火毒蕴蒸于肌肤,血流不畅而淤阻,经络阻塞而致灼痛[4]。因此,如何降低微循环的受损水平,改善微循环的状态,促使已受损的微循环重建和修复是治疗RSI的关键。

利肤宁为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疗疮、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细胞增殖、提高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并在皮肤表层形成一层脂质保护膜,以减少表皮的水分流失[4],从而达到保护皮肤、防治皮肤及黏膜损伤的目的。此外,其内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能有效穿透皮肤或伤口,清除照射区域皮肤表面的大量自由基,可有效降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放射性皮炎也能起到治疗作用[5]。

远红外线是波长0.76~1000μm的一段不可见光,具有以下作用:扩张微细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增强代谢修复、调节机体失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6];可穿入组织,利用其热作用引起照射部位的温度升高,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细胞的营养代谢,促进机体代谢和局部渗出的吸收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7];促进细胞 DNA合成、增强细胞的代谢水平、维持损失细胞的细胞膜功能的作用[8];对创面的愈合产生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研究,远红外线在烧伤领域应用较多,但应用于RSI的报道较少。

为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RSI防治方法,本研究将利肤宁与远红外线联合应用于防治盆腔肿瘤放疗引起的会阴部RSI,结果显示:在不同放疗时期,观察组皮损情况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并且无3、4级RSI;观察组局部疼痛出现时间、皮肤黏膜损伤出现时间均晚于其他两组;研究组无1例患者中断治疗。

综上所述,皮肤防护剂联合远红外线防治盆腔肿瘤放疗引起的会阴部RSI,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会阴部放射治疗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会阴部恶性蝾螈瘤1例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冬季保养“生命腺”有妙招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在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护理的应用
系列性科普
自制丁字裤式冰袋在会阴部激光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