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谜团的古代炼丹术
2020-08-31江晓原
□江晓原
炼丹术,顾名思义,就是炼制仙丹、追求长生之术。炼丹术最早起源于中国,萌芽于战国而发生于秦汉,后在道教的扶持和朝廷的包容下日益发展,至唐代发展至顶峰。炼丹术可以被看作化学的原始形态,它延续了200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取得了包括火药、硫酸、冶锌、湿法炼铜等在内的许多重要科学技术成果。
炼丹术是中国特有的产物,是特定的思想文化、发达的技术手段和统治阶级的畸形社会需要三大因素相互碰撞的结果,不管怎么说,它已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深深交融,成为道教思想内容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炼丹术的主要产品“仙丹”害了许多人的性命,而无心插柳的副产品反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炼丹术收获了哪些意外成果
中国古代炼丹术的著作很多,但是早期的著述大多已经散失,只留下名字和其中的一些只言片语,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早期典籍只有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又名《参同契》)和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到了唐宋,炼丹家虽然更多了,但他们隐姓埋名,独自炼丹,不愿在著述中留下真实姓名,因此很难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大部分炼丹术典籍可读性很差,书中记述的具体配方和操作方法至今我们难以弄清。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炼丹术在中国属于最玄奥、最隐秘的学问,一般不会公之于众,王公贵胄欲学习炼丹术都要付出重金。为了保持炼丹知识的神秘性,炼丹典籍中编造了大量的隐名和行话来对应具体药物以及操作术语,如“姹女”“婴儿”等,这些隐名的真实含义只在师徒之间传授,一般人根本读不懂。第二,由于炼丹术师承不同,炼丹家之间也很少有沟通,故而同一隐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著作中可能代表不同的东西,这就更增加了研究的难度。第三,中国炼丹术典籍的作者有相当一部分文化水平比较低,因此写作的丹经语言比较拙劣,文字错讹也比比皆是,传抄更增加了疏漏和错误。
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书中阐明了炼丹的原理和方法
明代郭诩绘《葛仙吐火图》传说葛洪有神异功能,能在冬天吐火取暖
在传世的炼丹术典籍中,《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炼丹术著作。《周易参同契》被道教人士奉为“万古丹经王”,清代朱元育评价此书“实为丹经之祖,诸真命脉”。该书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魏伯阳的具体生平事迹在正史中无记载,据葛洪的《神仙传》中描述,魏伯阳出身高贵,生性喜好道术,不愿意当官,当时的人没有谁知道他来自何处。
在《周易参同契》的书名里,“参”实质上是“三”的意思。何为三?一是周易,二是黄老,三是炼丹。其中的“黄老”指的是黄帝和老子之术。按《周易参同契》的说法,三者同源,本出一门。《周易参同契》的总体思想就是用《易经》的卦象学说来规范炼丹过程中的火候,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和指导炼丹过程中的药物选择和炼制。
《抱朴子·内篇》是炼丹术典籍中的又一代表作。作者葛洪为东晋人,他学识渊博,曾拜炼丹大师郑隐、鲍静等人为师,先后在江苏马迹山、广东罗浮山等地炼丹。
《抱朴子·内篇》中的“抱朴”源于《老子》中的语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由此可见炼丹术与道教思想的关系。葛洪极其推崇炼丹术,认为服食金丹是修仙学道的至高大法。他在著作中写道,曾经遍阅养性长生之书,这些书中无不认为“还丹”和“金液”是最重要的,是修仙的至高境界。如果服此尚不能成仙,则古来就没有仙人了。
虽然葛洪自己也炼丹并长期服食仙丹,但葛洪活了80岁,这在古人中显然可以算是长寿了。为什么服食和炼制丹药没有影响葛洪的身体健康呢?这当中的原因我们难以得知。或许是因为葛洪不仅是炼丹家,同时也是医生,通晓中医治病之学与养生之道。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是古代著名的中医临床急救著作。
炼丹术的核心理论取自神仙说和道家学说,同时以传统的周易八卦、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学说相辅助,构成了它特有的理论体系。炼丹术的主要理论有“假求外物以自坚固”的神丹观,有阴阳相制、五行相配的合药观,有“仿天地造化”的控时观等。
“假求外物以自坚固”的神丹观,就是挑选自然界中长久存在、不易腐烂的物质来炼药,希望通过食用,让人体能吸收它们坚固抗腐蚀的特性,进而达到使肉身不老不死、禁御病害的境界。
譬如,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中建议食用黄金,因为“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草木这些东西一埋便腐,一煮即烂,一烧就焦,草木自己都不能长生,又怎能赋予人长生不死的特性呢?这种将金石等坚固之物与人体的生理机能相比,认为物性可以转移的观点,是一种朴素的自然观。
阴阳相制、五行相配的合药观,就是在炼制大丹药时要力求使阴阳、五行各元素相配,才能达到和谐、圆满的药力。这一理论虽然主要是自然神秘主义,但也有些科学道理,与中药药方“君臣佐使”的配药理念有共通之处。
通过多种药物的配合炼制,或许可以减少丹药中的某些有毒成分带来的危害。《太清石壁记》就论证了铅、汞有毒,须配合使用,并佐以黄白、醋、硇(náo)砂等物才能炼制服用,否则“俗人不解”“服即杀人”。
“仿天地造化”的控时观,是说炼丹的丹房、丹鼎要仿天地造化而建造。以鼎象征天地人三才,上为天,开九窍,象征九星;中为人,开十二门,象征十二时辰;下为地,开八大,象征八风。这样,“一鼎可藏龙与虎,方知宇宙在其中”,在这人造的炉鼎小宇宙里,造化的时间便可以由人来掌控,一日的运炼可以代替一年的造化。
■陕西出土的唐代提梁银锅,古代人认为金银器可以提高丹药的稳定性
■波斯风格的铜盒,用于存放仙丹,西汉南越王墓出土
■陕西出土的唐代银质石榴罐,口部筒形有圆孔,专家推测这是炼丹时使用的简易蒸馏器
■陕西出土的唐代大粒光明砂银盒,“大粒光明砂”就是被炼丹者视为至尊之物的“丹砂”
炼丹术在中国古代延续了2000多年,大量的人因痴迷于丹药而中毒丧命。然而,炼丹术也并非毫无正面意义。
首先,炼丹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多种无机矿物的药性的了解,客观上扩展了传统中医药物的范围。
其次,炼丹术士在丹房里的大量实验积累了许多科学经验与化学知识。如1500多年前陶弘景记载了通过火焰的颜色来鉴别硝酸钾的方法,可以看作是发现焰色反应的先驱。
另外,炼丹术的实验丰富和优化了金属冶炼的手段,如早在东晋时期炼丹家葛洪就发现了铜铁置换现象,为湿法炼铜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最后,中国人通过炼丹实验还发明了火药,从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摘自《中国科技通史-纺织、烹饪、乐器、炼丹》,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