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夜经济 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以温州市龙湾区夜经济发展为例

2020-08-30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龙湾居民消费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从古代都城上元夜的热闹,到如今城市夜间的灯火辉煌,夜经济见证了时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也点亮了一座城市夜间的繁华,已逐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蓝海。近年来,温州市龙湾区积极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有效带动居民的夜间消费,以餐饮服务、购物娱乐、体育健身等夜间消费产业为主的夜经济在本地已生根发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为了解龙湾区居民夜间消费意愿及发展夜间经济存在的难点,从而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助推受疫情影响后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温州市龙湾区统计局组织开展龙湾区夜经济发展问卷调查,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

|发展夜经济的意义

(一)夜经济是重要的消费力贡献点和增长点

随着消费加速升级,夜经济在拉动内需提振消费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龙湾万达广场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 年龙湾万达广场完成销售额约9.2 亿元,其中有4 亿元是在18时前完成,5.2 亿元18 时后完成,从营业时间看,短短4 小时夜间营业时间的销售额却远远超过了8 小时白天营业时间的销售额。

(二)夜经济是促进居民就业的重要途径

夜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居民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岗位。2019 年口碑饿了么数据显示,随着夜宵外卖等需求的大增,饿了么骑手队伍日益壮大,许多三四线城市夜间活跃骑手人数同比增长超60%。

(三)夜经济是促进城市转型有效手段

当前龙湾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城市转型发展的时期,从投资和工业生产为主,逐渐转变为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夜经济作为新型城市经济业态,已成为拉动城市消费新的增长点,也是龙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助推器。

|龙湾夜经济调查状况

此次调查采用在线上发布问卷星调查问卷、线下访谈部分居民的形式进行,总共收集有效样本125 个,调查情况如下:

(一)九成以上居民表示每周都曾有在夜间外出消费的习惯

调查显示,63%的居民表示,每周都有2-3 次外出消费;35%的居民表示,每周都有1 次外出消费,2%的居民表示每周都有4 次以上外出消费。

(二)三成以上居民表示等疫情结束后夜间外出消费频率会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32%的居民表示等疫情结束后会增加夜间外出消费的次数;53%的居民表示夜间外出消费次数相较以往基本保持不变;15%的居民表示夜间外出消费次数相较以往会有所减少。

(三)近六成居民表示在20 时至22时之间外出消费

调查显示,58.6%的居民表示通常会在20 时至22 时之间外出消费;37.1%的居民表示在18-20 时之间外出消费;4.3%的居民表示在22 时后外出消费。

(四)餐饮、购物消费仍是主角,其他类型消费纷纷登场

调研显示,70%居民表示选择餐饮消费方面。仅次之的是购物,占比为68.2%,再次是运动类、观演类、休闲类、文化类、旅游类分别占比 30%、14.3%、12.9%、11.4%、5.7%。

(五)七成以上居民表示每次夜间消费在100-500元之间

调查显示,37.1%的居民表示每次夜间消费在200-500 元之间;31.4%的居民表示在100-200 元之间;28.6%的居民表示在100 元以内;2.9%的居民表示在500元以上。

(六)近六成居民选择自驾私家车在夜间外出消费

调查显示,57.2%的居民表示选择自行驾车前往;仅次之的是选择步行前往,占比18.6%;往后依次是公共交通、网约车、单车,分别占比14.2%、8.6%、1.4%。

(七)六成以上居民对龙湾夜经济发展现状表示满意

调查显示,25.7%的居民对龙湾夜经济发展现状表示非常满意;35.7%的居民表示满意;35.8%的居民表示一般;1.4%的居民表示不满意;1.4%的居民表示非常不满意。

(八)六成居民在互联网上获取夜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

调查显示,60%的居民在互联网上获取龙湾夜经济的相关信息,随后选择依次是朋友介绍、其他途径、电视,分别占比21.4%、15.7%、2.9%。

(九)居民尤为关注夜景交通、特色文化、城市环境三方面的问题

调查显示,61.4%%的居民表示龙湾夜经济发展要在夜景交通和特色文化方面着手改进;52.9%%的居民表示要在城市环境方面改进;随后是服务质量、场所布局、场所数量、社会治安方面,分别占比38.6%、25.7%、22.9%、18.6%。

|龙湾夜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供给单一

目前龙湾的夜生活内容主要以餐饮娱乐为主,而文化、运动、表演、旅游之类的产品相对匮乏,业态单一。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当前的消费体验趋向分层化、多元化、个性化方向转变,而目前供给侧显然匹配度不高。目前,龙湾有1 处大型体育场龙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建,而无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而龙湾倾向于文化类、运动类、表演类等领域的消费者也大有所在,潜在市场较大。据多数龙湾区90 后、80后受访者反映,目前龙湾可满足夜间活动需求的项目种类较少,想看演唱会、歌剧之类的节目只能往鹿城跑。

(二)缺乏文化内涵

当前龙湾的夜经济发展局限于夜景灯光打造,延长餐饮服务业、购物广场的营业时间,城市文化、人文特点与夜经济的契合度不强,难以满足群众需求。而龙湾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瓯塑、玻璃银光刻、郑家园麦麦酒等特色文化产品,但目前经济效应不明显,缺乏市场化推广,仍需进一步挖掘。此外,不少居民反映,工作之余想带孩子参与文化类的活动,但龙湾本地能够补充精神食粮的地方较少。

(三)配套管理服务仍需完善

当前,龙湾的夜经济发展仍面临夜间交通、市政设施、环境整治、常态化管理等相关配套不足的问题。据调查,目前龙湾公交车晚上7 点就基本停运,S1 线晚上8 点多停运,据调查,近六成市民夜间消费开私家车出行,但高峰期停车位又难寻,影响夜间消费体验。此外,消费场所的环境质量和服务一般、大众消费场所少等因素也降低了消费者参与和体验的热情。

(四)转型期影响夜经济体验

近几年,龙湾经历“大拆大整”,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期,一定程度上给夜市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如有居民反映,以前的大排档和夜市随处可见,现在感觉这些地方越来越少了。另外,夜间经济早已从最初的夜市转变为包含“吃、游、购、娱、体、学”等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但龙湾文化体育等设施布局较为分散,影响了夜经济的特色发展。如龙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之间公共交通班次少,为参加文化体验的游客带来诸多不便。而龙湾博物馆虽为温州最早建设的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 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 平方米,但文旅融合后,其馆舍规模已无法满足观众的参观游览需求,周边更无配套停车场。2020 年受疫情影响,文旅企业中如网吧、KTV、游艺场所等夜间消费的主力军于5 月10 日最后一批复工,并且需要控制顾客密度,客流总量、包间服务人数等均按照最大客流承载能力的50%营业。同时,人们心理上对夜间消费的信心恢复也需要时间。

|关于龙湾夜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为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助推后疫情时期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建议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推进夜经济发展。

(一)从供给端着手开发产品,丰富夜经济业态

借鉴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优秀的文化演艺项目,挖掘开发反映龙湾本土文化特色的歌舞节目,以“文化+科技”的形式打造水幕、实景类主题演出,调动游客的参与性,在集聚人气上发挥着作用。同时,待龙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完成后,通过组织大型演唱会、体育比赛等活动开发粉丝经济,挖掘外地粉丝游客红利,带动龙湾夜经济发展。

(二)围绕区域特色,挖掘文化内涵

结合龙湾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特点和市场需求,打造独具特色夜经济文化品牌。如以永昌堡、瑶溪休闲旅游示范带为重点区域,进一步打造特色夜游项目,形成夜间旅游聚集区,实现旅游业向夜间延伸。赋予美食文化内涵,集聚郑家园麦麦酒、广进祥高粱肉、永强百年馄饨等受群众喜爱的美食,打造特色美食步行街区。同时,搭建公共文化设施载体,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瓯塑、玻璃银光刻、书法等传统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着市民文化夜生活。

(三)完善配套服务,加强基础保障

做好重点商圈、广场、景区的夜景亮化工程,同时在主要地段要配套完善公测、停车场等设施,提升品质,创造舒适便捷的消费环境。适当延长夜经济示范项目周边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增设夜间临时停车位并免收或减收停车费,提高市民夜间出行的便捷性和交通管理的灵活性。出台文化惠民消费政策,补贴演出、扶持实体书店、文化惠民展演、公益电影进影院等项目。同时,相关部门要做好治安防范、市场管理、市场秩序、公共卫生等工作,建立居民、游客、政府共管机制。

(四)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优化文化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打造集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剧院等夜间经济文化消费集聚区。优化万达广场、彩虹湾商圈、吾悦广场等成熟商圈载体的商业业态、功能和环境,集中打造规模化、业态丰富、体验感强的夜间商业中心。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龙湾夜经济品牌的影响力

一方面,围绕龙湾夜经济的特色产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同时用好旅行社等平台资源,加强宣传龙湾夜经济的特色。另一方面,加大夜消费活动宣传力度,广发旅游消费劵,积极引导市民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积极鼓励市民参与夜经济活动,培育和壮大夜消费群体,营造夜间消费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龙湾居民消费
石器时代的居民
诗情画意龙湾美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幸福老袁家
新消费ABC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