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探索与思考

2020-08-30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融资银行信息

为深入贯彻浙江省“融资畅通工程”,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企融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去年以来,杭州市正式推进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平台已入驻银行机构46 家、担保机构20 家,注册企业34105 家,成功撮合融资供需4577 笔,总授信金额124.6 亿元,较好完成既定目标,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贯彻省融资畅通工程相关工作汇报中,得到省委书记车俊的肯定。

|平台建设设想的提出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增势趋缓大背景下,杭州市与国内大多数城市类似,同样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剧。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方面,企业整体经营压力有所加大,出现了贷款融资难、发债担保难、信息对称难、投资发展难、上市并购难、风险化解难、融资成本贵等“六难一贵”问题。另一方面,金融资金“活水”难以灌溉实体经济之“田”,受融资供求信息不对称、企业抵押担保难等诸多因素制约,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惧贷”“惜贷”心理。

企业稳经济稳,企业强经济强。微观主体活力增强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就有了基础。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开展平台规划建设,扩大平台应用覆盖面,从整合银企融资供需信息、政务数据信息、商业数据信息入手,针对中小微企业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精准发力,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强发展信心。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金融科技技术,在服务流程、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多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有效引导金融服务向普惠方向延伸。一是根据需求引领导向,整合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放大具体融资领域需求“呼声”,吸引金融机构着力改进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二是根据供给引领导向,在平台上集聚尽量多的金融产品信息,鼓励金融机构间开展良性竞争,为社会提供多元化、差异性、低融资成本的金融服务。三是根据成本引领导向,纳入尽量多的政务数据信息、企业运营数据信息,提供准确、完整的企业征信画像,帮助金融机构降低信息收集和交换成本,以及企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成本,增强拓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平台由杭州市金融办负责牵头管理、市金融投资集团负责建设运营。一年来,杭州市金融办按照“一个平台、两个系统(核心系统和业务系统)、X 项功能”的工作方向,成功构建“五项机制”。

(一)部门联动配合机制

建立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牵头,各部门参与,不定期沟通相关问题。构建与金融机构的交流互动机制,如政银工作例会、平台微信工作群等,畅通平台与在杭金融机构交流渠道。

(二)政策保障支持机制

搭建从政府管理、财政激励、技术运维,到安全保密、机构准入、产品准入等多维度的政策配套体系。政府层面,制定出台了平台建设实施细则、平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助办法;平台管理运维层面,制定了平台应用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准入办法等十多项具体操作办法。

(三)数据接入运用机制

实现平台与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对接联调。经入驻企业授权同意后,意向金融机构可以有条件查询。

(四)业务纵深开发机制

在普惠金融、金融治理、保险担保、风险监控等领域,不仅实现了融资信息供需撮合功能,还实现了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政策发布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等一站式多功能服务。

(五)实体化市场化运营机制

注册成立杭州征信公司,实行实体化市场化运作,今后逐步承担起平台建设运维后续工作任务。

总体而言,平台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初步实现“五个更

一是更全的融资信息。贯彻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省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打造全市“一个平台”,有效整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信息数据,成功接入29 个部门数据,数据涵盖企业市场监管、司法、税务、社保、不动产、车辆、用水、欠缴(税、水费、电费)、红黑名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以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外投资、其他任职、公积金、社保、不动产、车辆等信息,实现“企业少跑路、数据多走路”。

二是更高的融资撮合率。除外资银行机构外,目前杭州市绝大多数银行机构已经入驻,部分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即将入驻,后期还将引入基金、小贷公司等机构。搭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平台还对获得贷款净增户数排位前十位的银行机构,给予50 万元和30 万元两个档次的补助,极大提升了银行机构“放小放散放新”的工作积极性。据统计,在平台上发布融资需求的企业中,有57.5%获得银行授信,其中授信1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占到97.3%,信用贷款企业占比53.2%。

三是更低的融资费率。平台纯公益、全免费,为企业提供“定向需求发布,指定银行直接受理”和“公开需求发布,多家银行抢单”两种融资模式,企业可通过比价,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平台配套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助政策中,限定银行机构享受政策的贷款利率不高于6.5%、担保机构担保费率不高于1.5%等条件,有效引导金融机构让利企业。

四是更快的融资速度。只要是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经营正常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可通过网页端和手机端App,提供企业和法定代表人基本信息后3 分钟内实现在线认证。平台对银行机构受理企业贷款时限作出要求。符合条件的纯信用贷款,企业从融资需求发布到获得贷款,全部流程可在数小时内完成。

五是更佳的用户体验度。平台已经上线1.0 版本,包括网页端和移动端两个入口,用户可在多重环境下操作。平台发布金融产品207项,企业可一键申请,融资需求直达银行客户经理。开发了智能撮合功能,主动为企业匹配融资需求与产品。推出银行“抢单”模式,变“企业找银行”为“银行找企业”,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融资体验。

|存在不足方面

(一)平台接入数据未能做到全覆盖

平台已接入大部分政务数据信息,但受体制机制因素影响,仍有部分数据未接入,如企业用电、银行信贷信用信息数据等。

(二)部分接入数据质量不高

如部分水务数据以楼宇为单位,不能细分至具体用户。部分数据更新速度偏慢,延缓了企业信用报告的时效性,如三大通讯运营商用户话费信息一个月才更新一次。

(三)平台用户应用推广积极性不一

数据显示,国有银行和市属银行积极性高、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城商行积极性一般。国有商业银行的授信户数合计占到平台总授信户数的59.5%,杭州联合银行、杭州银行合计占到23%,其余40 家入驻银行合计仅占到17.5%。进一步调查表明,部分中小银行因利率定价处于劣势,顾虑接入平台后,自有客户流失。

(四)平台功能暂时存在局限性

金融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将每个银行机构作为一个整体保护对象,建立了较严格的系统“防火墙”,因此平台业务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未能做到系统直联,不能实现企业融资纯线上全流程办理。平台功能主要侧重于融资信息撮合,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和银行机构,尚未拓展至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面,功能相对单一。

|加快平台建设的思考

(一)进一步整合平台数据

接入更多融资供需信息、政务数据信息、商业数据信息,实现平台“一个口子对外”“一个平台对外”,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使企业获得金融服务更加便利和高效。在此基础上,发挥杭州征信公司作用,通过对数据的深加工,从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入手,为金融机构、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征信画像,为政府提供更有效的经济金融治理抓手。

(二)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

在现有融资信息撮合等功能基础上,深入开发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功能,打造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提供多层次融资服务。配套线上抵质押、中介、互联网司法仲裁等,着力打通全线上融资相关瓶颈,形成若干融资撮合线上“闭环”。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推进平台系统科技赋能、功能升级,不断提高用户应用体验度。

(三)进一步精准平台服务

围绕“五个更”,把金融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同时,平台还将根据市“新制造业计划”、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工作重点,针对部门、区县(市)需求,开发“专栏化”“定制化”产品专栏,专门为特定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

(四)进一步扩大平台宣传

依托平台自身功能,持续实现“引客户、留客户、拓客户”,造就较强市场生命力。继续动员各区县(市)、金融机构,通过办事大厅、营业网点、短信、官网、自有新媒体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企业入驻平台覆盖面。

(五)进一步做实融资服务

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先进做法,在同类平台中做优差异化服务,持续增强平台服务企业效能。引导各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平台,明确专门人员部门,创新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适度提高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切实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入。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融资服务对接、融资咨询等服务,促进提高融资撮合成功率。

猜你喜欢

融资银行信息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融资
融资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订阅信息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