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促进策略与实践
——评《基于科研关系网络的高校科研管理研究》
2020-08-29苏春华
书名:《基于科研关系网络的高校科研管理研究》
作者:刘玉琴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5589-5
出版时间:2018 年6 月
定价:58 元
科研创新是高校发展的智动力引擎。加快落实国家关于创新科研、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化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推动高校机制建设,促进高校“四大功能”的全面发挥,是信息时代高校工作的关键课题。高校科研创新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能效提升。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造成很多资源浪费。故需要深入探索分析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多元化、个性化、科学化策略和实践方法,以求在切实提升高校工作管理能效的同时,也为科研管理、机制建设、学科建设融合、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刘玉琴所著《基于科研关系网络的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一书紧扣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实际,对科研关系网络构建方法、可视化技术以及科研关系网络构建系统工具展开细致论述,为当前科研主体识别、科研关系网络构建、可视化输出、科研专利管理等方面研究提供一定有益借鉴。全书共5章,内容涉及科研关系研究现状、科研关系网络构建方法等。总体而言,内容丰富翔实,各章节衔接流畅,结构相对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得宜。此外,该书用语简洁有力、凝练生动,行文流畅自然。作者为帮助读者理解和加深记忆,还在文中附录大量图片、表格,可读性颇强。作者从高校科研关系角度出发,客观论述、分析阐释了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如何妥善解决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可视化输出全流程化管理等问题,给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全书逻辑思维严谨周密,案例分析客观中肯,紧密贴合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普遍实际现状,对于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由两大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包括科研实验室、设施设备、器材以及支撑软件系统运作的相关设备等;软件方面则包括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系统、高校日常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数据库等。全书立足于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强调信息化管理构建对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相关法律法规和机制建设、科研机构管理规范化、科研主体个人研究能力提升、高校科研学术资源整合管理及优化、提升学术信息服务行业服务水平等多方面的实际意义,如通过设计开发科研关系网络可视化分析工具,在填补科研可视化关系的不足的同时,降低国内对国外相关分析软件和工具的依赖程度,从而实现国内科研机构在可视化技术和分析软件等多方面的“自由”。该书涉及科研管理和信息化平台管理等多种新技术、新理论,从科研关系网络可视化工具到共词关系网络,从科研主体与科研内容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到技术机会分析图谱等,可谓丰富翔实。此外,作者还精心选录了大量颇具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的实践指导性。
在信息化时代,多学科领域交叉渗透融合,各行业每天都在产出数量惊人、体量庞大的信息数据,科研数据、学术资源快速增长,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及时、完整、有效的信息无异于获得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先机,因而科研体量、资金投入、成果转化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鉴于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数据信息涵盖范围相对狭窄、科研管理技术相对单一、科研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科研技术研发管理考评机制建设不足等,需要切实探讨分析出针对性、灵活性较强的优化策略和实施方法,例如简化流程、建设软硬件设施、教研结合、机制建设与科学管理结合等。《基于科研关系网络的高校科研管理研究》对高校科研管理网络构建方法和流程解决方案等作出细致分析、客观阐述,利用科研热点与科研主体关系变化向读者生动“演绎”了科研过程中各主体部分之间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动态平衡,兼之中心明确、逻辑严密、行文流畅,可作为高校探索科研信息化管理的有益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