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基于寻租行为的调节效应

2020-08-29陈亚平韩凤芹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市场化程度

陈亚平,韩凤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6)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最终体现。当前,企业研发投入在总量上已经成为绝对的主体,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我国企业R&D 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 经费支出的比例已经达到77.4 %。但是整体上企业实际研发意愿并不强,投入强度整体偏低。2000—2018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企业研发支出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一直在0.6%~1.1%之间徘徊。即使像联想这样的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也很低。根据《2018 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数据显示,2017 年2500 家入选记分牌的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4.0%,美国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6.3%,日本和欧盟平均研发投入强度均为3.4%,中国仅为2.8%。按研发强度排名前50 位的企业欧盟占14,美国25家,亚洲9 家,瑞士2 家,中国一家企业都未入选。整体上,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意愿仍相对不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我国鼓励企业创新的一大举措,已经成为当前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 年底,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33 347 家,其中广东以33 356 家在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中独占鳌头。然而,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附带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这块肥肉,可能会利用寻租性活动来获得认定资格。近几年诸如贝因美、东湖高新等“伪高新”企业的大量曝光,材料造假、行贿受贿等一系列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严重损害了国家创新资源的配置。还有很多企业为了顺利通过认定,采用短期增加研发投入、购买专利、“项目包装”或盈余操纵等方式“修饰”指标,“以猫佯虎”。本文围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否会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寻租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是否有调节效应,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那么企业的动机是为了迎合政策还是主动创新等问题,基于2007—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了寻租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然后,基于迎合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政策迎合性动机进行了分析。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引入寻租变量,对寻租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二是对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提升研发投入的行为是否是为了迎合政策进行了验证。

1 制度背景、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1 制度背景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20 世纪90 年代初国务院颁布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这是最早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文件。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升科技投入效率,科技部与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08 年联合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首次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赋予了其一系列优惠政策。之后,该办法于2016 年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认定办法”的认定条件主要涉及企业成立年限、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与主要产品(服务)、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企业科技人员占比、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比和企业创新能力7 个部分。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根据现行的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层面主要可以享受到3个方面的政策优惠:一是企业所得税优惠,二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三是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抵扣。而地方层面(省、市)的优惠政策各不相同,主要涉及低息贷款、利息补贴、资金补助、人才落户等各个方面。具体政策如表1 所示。

表1 国家层面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1.2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2.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企业研发投入

当前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的研究不多,但是观点大都一致,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两种:一是政策依赖论。通过认定后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各种优惠政策,如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发费用享受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等,还会得到地方的各种财力上或者称号上的奖励,很多地区都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如广州市对通过高企认定的企业甚至给出了每家100 万元的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企业成本,也为研发投入补充了资金[1]。企业为了获取政策红利,会尽力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从而会增加研发费用投入力度。杨记军等[2]的研究结论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个观点:我国绝大部分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年销售收入在2 亿元以上,企业研发强度具有普遍扎堆3%、且围绕3%动态调整的独特现象。这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一致,说明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仅是为了迎合政策。另一方面,已经实现认定的企业也会为了保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而保持高水平的研发费用投入标准。二是信号传递论。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出台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政策,都主要围绕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科研活动,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激励作用。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政府鼓励企业创新的强有力的证据支持,这对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主动进行研发投入传递了确定性的信号,降低了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而且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为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提供了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创新投入的资金约束[3]。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利于激励企业研发投入。

1.2.2 寻租行为与企业研发投入

以关系社会著称的中国,企业创新与寻租行为并存[4],这在全世界仍是一个谜。近年来,学者们对寻租腐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关注越来越多,但是呈现出以下几种完全不同的结论。

一是促进论。目前中国政府干预企业创新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且这种关于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行为影响较大。企业寄托于通过寻租等方式与当局建立某种联系以获取最新的政策变动信息,从而提前布局,加大对政府支持的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以最快的速度占取最新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5]。再加上当前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经常会为了保护自身科技成果寻求政府的行政帮助而产生寻租行为,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比较有效,间接提高了研发投入的积极性[6]。刘锦[7]基于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的寻租腐败支出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也证实了如上观点。

二是抑制论。Durnev 等[8]提出从人性假设出发,认为政策制定者有动力设置更多的政策供企业来寻租,从而扰乱了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企业进行研发创新。何轩等[9]发现寻租程度与企业对研发等生产性活动投入的意愿呈负相关关系。Williams等[10]指出企业寻租会浪费企业家才能和生产资源,从而不利于企业创新。张璇等[11]使用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也证实了信贷寻租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高厚宾等[12]也提出了政治关联对跨国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存在“诅咒效应”。

三是倒U形论,即一定程度的寻租是企业创新的“润滑剂”,更高程度的寻租则是企业创新的“绊脚石”。在当前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一定程度的寻租活动使企业更加迅速地掌握创新发展趋势,并可以获取一系列的创新资源,有利于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但是当企业将更多的生产活动置于寻租行为时,企业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会侵占企业的用于研发的资金[7,13-15]。

事实上,企业寻租行为影响其研发投入的这3种情况往往会同时发生,究竟最后是促进、抑制还是U 型关系,取决于当时所处的环境。考虑到我国市场化水平落后,创新环境缺乏,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核心的创新制度体系尚未完善,导致企业研发投入风险较大;再加上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企业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寻租腐败活动来保障其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带来的短期收益,从而降低研发投入。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2:企业寻租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

1.2.3 寻租行为的中介效应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以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为目的的正式制度,具有丰富的政策红利。相对地,寻租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可以打通政策受用者(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政府)之间的后门,为企业顺利拿到认定资格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机会[16]。尤其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市场环境不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寻租行为产生的机率会更大。具体来说,寻租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进行寻租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审批和认定[17]。企业为了获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会在有限的资金池中拿出更多的钱用于与政府建立和维持关系,挤出了企业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寻租行为而成功得到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企业在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带来的收益之后,会更加偏爱寻租,对于高风险、长周期的研发投入会失去兴趣,从而降低了进行研发投入的意愿。此外,企业在进行寻租时,需要花费时间精力与政府部门打交道,这会使企业资源配置发生扭曲,除了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发挥,还会增加企业在非生产性活动上的资金投入,不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15]。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寻租行为会负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

本研究思路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本研究思路框架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相关微观数据主要来自wind 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市场化指数来自历年《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1)。为了避免一个股票代码对应多个认定年份,我们只考虑母公司的情况。经过删除缺失值和ST 处理值、1%分位数断尾处理,最终得到平衡面板数据,共4 598 个观察值。

2.2 变量定义

2.2.1 被解释变量

企业研发投入——本文以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收收入的比例来表征,符号记为RD。

2.2.2 核心解释变量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日期在每年7 月份以前,我们以认定年份当年为起始年份;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日期在每年7 月份以后,我们以认定年份的第二年为起始年份,有效期为3年。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符号记为ID。

2.2.3 调节变量

寻租行为具有非公开性,很难直接测度,如何有效衡量寻租腐败是当前相关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当前对于寻租行为的衡量指标尚未形成统一,主要包括以下3 种方式:(1)绝对指标,主要采用企业财务指标中的“业务招待差和差旅费”来衡量[18-19]。(2)相对指标,主要采用公关招待费用/主营业务收入来表示。当前使用这种方法的比较多。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招待差旅费中包含了企业为商业经营而正常支付的部分,不能全面的反应企业寻租程度,因此形成了第3 种衡量方式——模型衡量法。(3)模型衡量法,就是设定模型来测算寻租程度。目前采用的比较多的是超额管理费用和超额招待差旅费[20]。为了合理测算企业寻租的程度,我们借鉴Fang 等[21]的做法,建立如下模型来刻画企业用于寻租的招待差旅费。

式(1)中:i为企业;t为年份;ETC 为企业的招待差旅费与营业收入的比值,Size 为企业总资产的对数,PGDP 为企业所在省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对数值,α1、α2分别表示Size、PGDP 对ETC 的影响系数,εit为回归残差值。本文采用εit作为衡量寻租程度的指标,记为超额招待差旅费XZ。

2.2.4 控制变量

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除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寻租行为之外,还有很多变量,综合其他相关文献,引入以下9 个控制变量。

(1)高管性别(GEND)。已有研究表明,相对于男性,女性高管会相对更加保守和稳健,喜欢持有更多的现金流,倾向于降低债务杠杆,减少研发投入[22]。本文通过筛选,当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为男性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2)股权集中度(GB)。当前,国内外学者均对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展开的研究,但是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一部分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另一部分学者分析认为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本文采用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表征股权集中度。

(3)企业规模(SIZE)。当前不同企业规模对企业研发的投入倾向不同已经成为共识。本文用企业当前期末总资产额的对数值来表征。

(4)企业年龄(AGE)。有学者指出,成立时间长的企业在研发活动执行力上已积累充足的知识、经验和人脉,更能够在研发活动中的受益,更热衷于研发投入。也有学者认为企业越成熟,识别风险的能力越强,减少不必要研发投入的能力也会越强。本文将公司年龄设为当年减去公司注册年份加上1。

(5)净资产收益率(ROE)。一般来讲,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其可以用于研发的资金越多,研发投入的倾向也越强。本文以净利润与期末净资产之比来表征。

(6)资产负债率(LEV)。资产负债率越小,企业的运营压力越小,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创新活动。本文采用当期期末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表征。

(7)人力资本结构(XL)。人力资本积累会引致更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活动,包括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在内的大量理论文献和经验研究都验证了这一观点,肯定了人力资本在研发投入中的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企业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员工占比来表征。

(8)企业所有制(SYZ)。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研发投入倾向不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普遍低于非国有企业。本文以主要控股人为准,国有企业取值为1;非国有企业取值为0。

(9)市场竞争程度(JZ)。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企业必须要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取胜,因此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但是也有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选择减少研发投入,增加营销投入。本文借鉴陈晓红等[23]的做法,采用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表征,产品越难销售,市场竞争程度越大。

表2 本研究相关变量定义

2.3 模型构建

综合理论和研究假设,我们设定如下模型:

式(2)中:ID为企业是否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XZ 为寻租变量,IDXZ 表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寻租变量的交互项,Xi为控制变量,i=1,2,3,...,9,ξ表示随机扰动项。a1、a2、a3和bi分别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寻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寻租变量的交互项以及各控制变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系数。为了验证上文提出的3 个假说,我们主要看a1、a2和a3的符号与显著程度。如果a1显著为正,则初步说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假说1 成立。如果a2显著为负,则初步说明寻租行为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假说2 成立。如果a3显著为负,则初步说明寻租行为会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产生抑制作用,假说3 成立。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分析

回归模型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 可以发现:(1)企业研发投入。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平均值为5.17,最小值为0,中位数为3.71,最大值为58.82,标准差为5.78,整体离散程度不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处于3%~5%左右。(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位数为1,平均值也接近于1,说明样本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占多数。(3)寻租。该项数据的均值、标准差、最小值、中位数和最大值分别为0.32、0.41、0.00、0.20和0.48,说明样本企业的寻租程度整体处于0.3~0.5之间,各企业之间差异不大。(4)高管性别。从它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知道,样本企业的高管主要是男性。(5)股权集中度。从它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知道,样本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主要处于55%左右。(6)企业规模。从它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知道,样本企业的规模主要处于40 亿~50 亿元左右。(7)公司年龄。从它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知道,样本企业的年龄主要在12 年左右。(8)净资产收益率。从它的标准差可以知道,样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差异较大。最大的达到了410.01%,最小的为—3 106.23%。(9)财务杠杆。即资产负债率。从它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知道,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主要处于40%左右。(10)学历结构。从它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知道,样本企业的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员工占比主要处于3%~5%左右。(11)企业所有制。从它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知道,样本企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12)市场竞争程度。从它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知道,样本企业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例主要处于0.1%~0.2%左右。

表3 样本变量描述性统计

3.2 相关性分析

样本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由表4 可以发现:(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当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能够促进企业提升研发投入。该结果与本文提出的假设1 一致。(2)寻租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负相关关系,系数为—0.033,也就是说企业寻租程度越强,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会越低,假设2 得到了初步验证。(3)各控制变量与企业研发投入也均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从相关系数来看,相关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人力资本结构、企业规模、所有制、企业年龄、市场竞争程度、股权集中度、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管性别和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其中,男性高管、人力资本结构以及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以及所有制对企业研发投入则有负向调节作用。

表4 样本变量相关性统计

3.3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Stata15 软件进行回归估计,通过Hausman 检验,得到P值为0.000 2,故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同时,为了减少不同年份和不同行业的影响,我们对其进行了控制。估计结果如表5 所示。

其中,模型(1)是只考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的回归结果,模型(2)是只考虑寻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的回归结果,模型(3)是同时考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寻租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的回归结果。同时,考虑到地区异质性以及企业寻租行为与市场化的关系,我们将企业按照地区市场化程度分组进行了进一步的稳健性验证,主要数据依据企业办公所在地的市场化指数确定。将企业的市场化指数从小到大排序之后,将高于均值的划为高市场化程度的地区,低于或等于均值的划为低市场程度的地区。模型(4)是高市场化程度的地区的企业估计后的结果;模型(5)是低市场化程度的地区的企业估计后的结果。

根据表5 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寻租以及二者交互项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均显著。从模型(1)可以发现,在不考虑寻租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得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的企业会提升其研发投入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这也验证了假设1 的说法。根据模型(2)可以发现,寻租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这与假设2 一致。且其影响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达到了—15,说明寻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比较大。根据模型(3)可以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寻租的交互项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引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寻租的交互项之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系数从2.223 下降至1.843。进一步验证了假设3 的说法。根据模型(4)和(5)可以发现,回归结果与未分组之前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是有以下几个新的变化:一是与未分组之前相比,高市场化的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大,低市场化的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则更小。二是考虑寻租行为时,相对于高市场化地区,低市场化地区的寻租行为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抑制效应更大。一般来讲,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干预少,企业进行寻租也会使企业往资源配置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并不会太大。而低市场化的地区,更多的寻租性支出与企业运营无关,对企业研发支出抑制作用会更大。

从9 个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来看,可以发现:(1)高管性别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男性高管比女性高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意向更低。这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原因可能是男性高管的判断力比女性更强,试错性的投入更少,因此整体研发投入会比高管是女性的企业更少。(2)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影响效应为负,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这与之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主要是因为:股权越是集中,集权性越强,企业研发投入的武断性会越强。(3)企业规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其与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经营运转的压力越大,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动力越小,企业研发投入也会越低。(4)企业年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显著为负。这主要与企业生长周期有关,越是成熟的企业,其开展研发活动的成熟度也会越高,相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所需要的研发投入越少。(5)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这与以往的研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与企业成熟度相关,随着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企业运行越来越成熟,研发投入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开展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研发投入也会降低。(6)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研发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也与以往的研究一致。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越不会将资金用于研发。(7)人力资本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员工占比越高,企业进行研发的倾向越大。高学历员工往往集中在研发部门,人数越多,需要的运行费和研发费用也会越高。(8)所有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也就是说,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样本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结果会有显著不同。以模型(3)为例,所有制的系数为—1.216,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有显著不同。(9)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这也验证了之前的说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越需要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来保持其竞争力。

表5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投入影响的估计结果

4 成因分析——“政策迎合”还是“主动创新”?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但是该促进效应是企业为了迎合政策还是基于自身主动创新需要进一步讨论。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一点要求是企业最近三年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某个水平,企业为了完全有可能在认定前一年提升为了实现认定而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为此,我们设置一个认定年份的虚拟变量NF,将企业认定年份设为0,认定前一年份设为1。如一个公司于2011 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则2010 年设为1,2011 年设为0。设立的模型如下式(3)所示。以研发投入强度为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仍选择上文所设定的9 个变量,对企业研发投入与认定年份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回归结果如表6 所示。其中,模型(6)是全样本回归后的结果;模型(7)是采用低市场化地区的企业进行回归后的结果;模型(8)是采用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进行回归后的结果。

可以发现:全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份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其在认定的前一年确实存在着政策迎合的行为。从分样本看,低市场化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份也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份并没有显著关系。因此,企业为了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会通过短期的增加研发投入来满足认定指标要求,从而获取更多的政策优惠,但是企业这种的政策迎合行为会使得政策支持未能投向效率最优的企业,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企业迎合也并非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更多的是为了享受政策优惠带来的收益。

表6 企业研发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份的关系估计结果

5 研究结论、相关启示和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和实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确实会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但是寻租行为会抑制这种积极性。尤其是低市场化地区的企业,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与企业研发无关的寻租性活动,从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入。二是不论是有没有寻租行为,也不论是市场化程度高低,企业的男性高管、人力资本结构以及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以及所有制对企业研发投入则有负向调节作用。三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大动机是政策迎合,尤其是低市场化地区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地政策优惠,会采用短期性的增加研发投入来获取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政府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初衷是为了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虽然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数量上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但是也不乏单纯的为了享受优惠政策而产生迎合性的创新投入。因此,为了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和办法,为了避免企业短期的迎合性研发投入,建议将认定条件中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最近一年的要求改成最近三年。其次,要提升市场化水平,给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降低由于政策大量供给导致的寻租现象泛滥,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主动性。

注释:

1)《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由樊纲和王小鲁等执笔,主要对历年各省份的市场化指数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截至2019 年年底已出版了8 个报告。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市场化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