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感”体验的“园林绿地规划”混合式教学设计

2020-08-29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五感绿地规划设计

郑 霞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规划层面的重要内容的提出,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全面启动,风景园林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学科优势,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身一份力量显得尤其珍贵与迫切。最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将区域绿地作为五大类绿地之一,也是应对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也是人居环境发展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1]。

1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开发现状述评

在中国知网上以“绿地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关键词,检索了1999年至2020年期间近10年的相关文献,关于“绿地规划”的教研论文38篇,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教研论文12 篇,结合相关学校的调研,梳理了关于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研究现状如下[2]:

1.1 本科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情况

从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城市学院等11 所本科院校风景园林学科“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情况来看,课程名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规划”不同命名;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有7 所本科院校以“总论+各论”的框架组成,3 所本科院校以“总论”为主,还有1 所院校仅讲授“各论”;在“实践教学”方面各校均以“各类绿地调研+项目规划设计”作为课程设计形式开展;课时有60、64、32、48 课时不同设置。

1.2 高职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情况

在高职院校主要是面向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以及城乡规划相关专业开设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根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园林技术、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并结合我校从2007年园林专业成立以来,13年来关于该课程的教学设置情况来看。

首先,课程命名主要有“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规划设计”。其次,在课程教学内容上,部分高职院校课程名虽为“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实则还是以“园林规划设计”为教学内容,而“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内容相较于“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在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中的学科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总论理论部分较少涉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体系的内容,有涉及也只是蜻蜓点水,大多作为二级目录下的一个知识点条目,内容体系非常薄弱。二是:在各论部分,项目的选取上,典型绿地详细设计项目类型与“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实训类型交织在一起,多存在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广场绿地规划设计以及屋顶花园规划设计等模块重复。三是:选择的教学项目空间尺度跨度大;大、中、小型项目内容全部涵盖,内容过于庞杂,偏离了“园林绿地规划” 课程主要解决从宏观到中观层面的规划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无法突出课程重难点目标;像小型空间尺度项目实则可重点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详细讲授与实训。

2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学情、教情分析

该课程针对在高职院校主要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前续课程已学习了“园林设计初步”、“中外园林史”、“园林制图”、“园林艺术”等专业基础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绘功底、园林艺术欣赏能力、园林初步设计能力,学习特点是擅长抄绘,没有形成系统思维和规划思维。而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与规划思维能力,很好地为学生过渡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

该课程总论部分:理论知识专业性强,要求识记与理解的标准、规范多。比如绿地分类标准,类型数量大、类型之间概念容易理解混淆,需借助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前预习、深入浅出、调动学生积极性。专题部分:各类绿地规划设计实践性强,需采用大量的实景+作品赏析形成线上专业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前进行项目体验,快速为学生积累规划设计经验与素材,丰富学生的规划设计语言。

3 基于“五感”体验的“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一直是风景园林专业三大职业岗位之一,该岗位要求具备勘测、规划、设计、绘图、汇报等技能复合型人才[3-4]。“园林绿地规划” 是高职风景园林专业园林规划设计模块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同时对高职学生而言其也是一门理论强,实操项目尺度大,总体具有系统又复杂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该课程教学设计时,进行理论知识和实操项目的重组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高职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教学是必要且重要的。

3.1 创新“五感”体验教学模式

“五感”体验教学模式是基于人体的视、听、触、味、嗅“五感”认知体验,充分调动人体五感“眼、脑、耳、口、手”感官,结合身边的可触可感的真实项目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与技能的转化,完成从“感知-感想-感触-感觉到感悟”的一系列知识的内化、实操能力的递进以及创造力的提升过程,从而认知理论、建构技能。

“五感”有三层涵义:一是五感“眼、脑、耳、口、手”器官,二是人体的“视、听、触、味、嗅”五感感官,最后是人体“感知-感想-感触-感觉-感悟”五感认知。“体验”意指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凡是以活动开始的,先行后知的,就是“体验式教学”[5]。

关于“体验式教学”理论有皮亚杰的经验学习模式、大卫·库伯(David Kolb)的经验学习圈理论以及伊安·罗伯森的“体验-参与”式学习模式[6-7]等等,其本质都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个人在与环境一系列“刺激与反应”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五感”体验教学模式是在“体验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建构的,其原理是充分调动人体五感:眼、脑、耳、口、手,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感官体验进行知识点与技能点的体验、参与和实践,进行线上VR 情境体验+线下实地调研,完成从感知-感想-感触-感觉到感悟的一系列知识的内化、实操能力的递进以及创造力的提升,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该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尽全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任务驱动,以“教师”为引导的作用,完成教学组织与实施,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3.2 构建“总论+专题”教学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应对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化的新时代学科背景,同时又结合高职学生重实操轻理论,喜动手恶识记等学习特点,在进行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见图1) 时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与规划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同学们运用 “绿水青山”、“公园城市”绿色发展新理念;用新技术更新工作方法;用真实项目操练提升专业技能。

图1 园林绿地规划教学设计思路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共64 学时、4 学分。以高职学生的就业导向,选取园林绿地规划真实项目案例,对接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同时结合大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大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总论+专题的教学内容框架(详见表1),从宏观到中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1)总论:包含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基本知识、总体规划和附属规划内容三大理论模块,让学生对该课程内容形成系统的认知。(2)专题:选择中观层面的典型的绿地类型,进行详细规划设计,提升学生的规划思维能力,既为后续课程“园林景观设计”中小尺度项目进行过渡教学,也避免了以往的两门课程实训模块重复教学等问题。专题选题依据行业动态发展,在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区域绿地四大类绿地类型中,选取3 大专题模块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规划思维和详细规划表达能力,掌握典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规划主题的确立、功能分区的划分、道路系统的组织及植物景观规划等规划设计内容。同时在专题的教学资源设计时,涵盖大量规划案例赏析、最新规范标准讲解的教学资源等,不仅服务于在校学生,也满足社会从业者的专业拓展需求。

3.3 基于“五感”体验的“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根据“总论+专题”内容结构,依托信息化教学技术,对“总论”采用系统性教学与碎片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总论的知识结构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利用系统性+碎片化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和重难点的各个击破。针对专题部分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喜动手的学习特点,创新“五感”体验式教学模式。下面以“综合公园规划设计”专题内容为示范案例,展开讲解该专题模块的基于“五感”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表1 “园林绿地规划”教学内容重组

3.3.1 基于“五感”教学模式的综合公园规划设计教学流程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专题模块—综合公园规划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五个步骤,具体如下(详见图2):

全景体验模块:利用网络虚拟仿真平台的国内外公园VR 全景资源进行全景体验;利用学校园林设计仿真系统进行公园构成要素与结构的情景体验,初构公园印象。

理论探究模块:结合案例作品,将综合性公园规划定位、原则、功能区的划分及功能区项目的策划、植物规划等理论知识体系制作成微课、慕课,学生提前学习知识点,构建理论基础。

图2 基于“五感”教学模式的综合公园规划专题教学流程

现状调研模块: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实地测绘等手段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分析,创构思维体系。

方案表达模块:“烈士公园景观提质改造”任务参照项目组成员结构形式,定位每个学生小组成员角色与任务,每个小组按照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与内容,完成目标区域的规划内容组织,从而提升实践技能。

汇报点评模块:组织召开“烈士公园景观提质改造”项目评审会,学生向老师、管理方、企业方三方进行汇报,形成规划语言。

3.3.2 基于“五感”教学模式的综合公园规划设计教学组织实施过程

首先,召开“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烈士公园景观提质改造”项目发布会,进行任务导入。参照真实岗位分工,组长1 人、功能区责任人4 人,资料员1 人;成立3 个项目组,分别进行相关角色扮演,共同完成总任务。并根据总任务目标,发布4 个子任务:(1)寻找优秀的公园规划案例;(2)烈士公园实地调研与方案草图的绘制;(2) 烈士公园景观提质改造方案的表达与深化;(4)烈士公园景观提质改造方案ppt 的制作与汇报。具体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如下(见表2)。

4 结论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城乡绿地统筹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技能[8]。基于行业新理念、新标准、新动态的要求,对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构建总论+专题教学内容和创新“五感”教学模式,通过真实项目、真实岗位、实际流程、实地调研、实际实施“五实一体化”路径,实现了“实训内容与岗位职责、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评价标准与岗位标准”三个对接,达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仍需要继续加强项目成果向科研成果的转变,积极归纳总结规划思维与规划语言,反哺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加强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积极推广“五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园林专业覆盖的其它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表2 基于“五感”教学模式的综合公园规划专题教学实施过程

猜你喜欢

五感绿地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日日是好日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走进绿地
景观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