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声传情
——从李清照词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声景意境

2020-08-29韩晓慧林婷婷杨利田潘小婷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造景李清照古典

韩晓慧,林婷婷,杨利田,潘小婷,丁 铮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声景(Soundscape)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作曲家R.Murray.Schafer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又称音景或声音风景[1]。与Landscape (视觉景观) 相比,Soundscape 意指“听觉景观”,也就是用耳朵捕捉到的景观。201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Soundscape”定义为“特定场景下,个人或群体所感知、体验及(或)理解的声环境”,强调了人、情感与声音之间的关系对于声景研究的重要性,为声景研究指明了方向。

就我国文学创作而言,虽未明确提出声景的概念,但其作为自然界中一种不容忽略的景观,一直是文学作品的主题之一。目前我国对于文学作品中声景的系统研究较少。吴硕贤研究了《诗经》中的声景观类型[2];李楠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声景营造及表达艺术[3];刘秀丽解读了柳宗元《钴鉧潭记》中的声景观营造经验[4];李贵以文学作品中基调声描写,对都成东京进行了解读[5];陈珂珂从声景视角下对张爱玲作品进行了探究[6];黄锐分析了雨声在古诗词中的审美价值和意蕴[7];陈涛、张飞鹏研究了声音在诗词等文学作品中的作用[8-9]。至于如何将文学作品的声景意境运用到景观或艺术中,至今未见学者进行研究。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其词中声景融揉个人情感,对于景观营造具有启发性作用。本文顺应声景发展的趋势,通过查找与声景有关的古诗词记录,归纳李清照词中所涉及的声景类型;同时对词中声景与情感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正确理解中国声景文化,扩宽声景的研究范畴,并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1 李清照词中声景意境分析

以诸葛忆兵《中华传统诗词经典 李清照诗词》为研究对象,声景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李清照词中声景进行分类归纳。

《李清照诗词》收录的46 首词中,35 篇与声音有关[10]。根据声源的不同[11],可将李清照词中声景归纳如下:

表1 李清照词声景分析

1.1 自然声

自然声是指由动物、植物、物候气象等客观事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声音。比如山风疏雨、泉流飞瀑、潮涨汐落等风雨、流水声响;以及风雨作用于植物所发出的声响,如雨打芭蕉、风过松林等,还有虫鸣鸟唱、猿啼鹤唳等动物声响。李清照对于自然声的描写最多,共计28 处。

风声、雨声是李清照词作中描写最多的声音,包括西风、微风、清风、晚风;细雨、雨、暗雨、催花雨等。古典诗词中多借秋雨点滴声响摹写愁绪的不平静,如《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静夜晚中的滴答雨声更易引起悲愁,如《添字丑奴儿》中“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晚风同样饱含伤感、悲凉之情。《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浣溪沙》中“疏钟已应晚来风”,都是以晚风营造凄苦氛围,表达落寞之感。

除对风雨声的描写外,李清照词中还多处提及鸟、虫及其它动物的鸣叫,如归鸿声、鸣蛩、啼鴂。鸿雁是“信使”,我国古代就有“鸿雁传书”的传说,因此在古诗词中“雁”往往代表着惦念外出之人的情感,蕴含着思念之情。《一剪梅》中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菩萨蛮》中“归鸿声断残云碧”,都是借“归鸿”声表达相思之苦。

1.2 人工声

人工声是指由通过人工或人工制造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比如音乐声、歌舞声等。李清照词中对于人工声的描写较少,共计14 处。其中多数是对于乐器声的描写,比如瑶琴、笙簧、笛、角等。

瑶琴即玉琴、琴,古人常以琴瑟和鸣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浣溪沙》中词人“倚楼无语理瑶琴”,表面上看借“理瑶琴”来排遣寂寞,实则暗指对丈夫的思念,怀念琴瑟相调的美好时光。笛也称羌管,古诗中笛多代指《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之类的乐曲[12]。李清照在《永遇乐》中写“吹笛梅怨,春意知几许”,其中“梅”就指声音哀怨的《梅花落》,表达了词人忧愁的心绪。

1.3 生活声

生活声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发出的声音,比如嬉笑打闹、聊天下棋、叫卖吆喝等声音。将生活声写入诗词可以使它更加富有人情味,也更有生气。李清照词中对于生活声的描写共计13 处,如流泪声、对话声、饮酒声等等。

“情到深处泪自流”,泪是情感沸腾时的自然流露,是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泪具有多种含义:生不逢时、怀古伤亲、爱国忧民等等。但是在李清照笔下,纵有千行泪,也只有一种意味——思念。比如《蝶恋花》中“泪融残粉花钿重”、《孤雁儿》中“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浪淘沙》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等,皆写自己因思念丈夫而哭泣。对话是刻画人物性格、交代及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诗词由于篇幅短小,对话描写远不及小说及戏剧普遍,但也不乏巧妙运用人物对话的例子,比如《如梦令》中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问一答之间,词人对春天的留恋以及虚度闺中春光的忧伤跃然笔下。

2 声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声音现象在文学创造活动获得了深刻的情感内涵,逐渐成为景观设计中意境营造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古典园林由于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更善于运用声景创造多样的情感氛围。

2.1 自然声

2.1.1 坚韧之音——植物与风雨声

风雨与植物的合奏虽在李清照笔下愁云惨淡,运用到园林造景中却别有一番韵味。典型园林中运用植物与风雨声造景的案例很多,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举一个松风的例子。松树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使者,《论语·子罕》中写:“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松树作为岁寒三友之一,从此便具有了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中国古典园林中以松风造景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景区中松树林立,清风吹过,波涛骤起,不绝于耳。再如苏州拙政园“听风松处”,亭外遍植松树,微风佛过,“每闻其响,欣然为乐[13]”。松风在园林中已经超越了声音景观的概念,传递着坚韧、崇敬的情感。

2.1.2 闲适之音——动物声

李清照笔下对动物声的描写仅局限于大雁、蟋蟀、杜鹃,而园林造景中动物种类更加丰富,情感也更为多样,但大多表达闲适、逍遥之意。陈扶摇《花镜》中写:“鼎沸笙歌,不若枝头娇鸟;后调鹦鹉,何如燕语莺鸣!?[14]”张潮《幽梦影》中写:“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耳[15]”。鸟虫之声天然、清爽,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气氛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尤其善用虫鸟之音造景。以鸟鸣声造景如杭州西湖“柳浪闻莺”,全园遍植柳树,放养黄莺、百灵,创造了鸟语花香、春意盎然之景;再如避暑山庄“莺啭乔木”,清晨时众鸟在万树园中引吭高歌,实乃“山中一部笙笛”,顿生逍遥、闲适之情。除莺鸟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履道坊宅院内放养仙鹤,以求“露清鹤唳”之景;避暑山庄中曾豢养梅花鹿群,以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意境。

2.2 人工声

2.2.1 礼乐之音——乐器声

“八音之中。惟丝最密,而琴为之首[16]”,琴音一直是伴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而流淌的,其高山流水般的乐声与古典园林淡、静、雅的环境极为吻合;更为重要的是,琴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教化”的角色,正如李尤《琴铭》中写:“琴之在音,荡涤身心”。古典园林种运用琴音造景的如苏州怡园“坡仙琴馆”,馆内采用封闭式结构以聚音,馆外设置二峰“顽石”以听琴,饱含“宁对清风明月,苍松怪石”之意。此网师园琴室、退思园琴房等也是利用琴声造景的佳例。张炎《青玉案·闲居》中写:“园中成趣,琴中得趣”,园林是古代文人雅士寄情山水之形体,琴音则是其精神寄托,因此琴音也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2 历史之音——戏曲声

戏曲与园林是共通的。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中讲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有2 个集萃式的综合艺术系统,以静者为主的是园林,以动者为主的是戏曲[17]。”园林与戏曲相融相盛,两者难以分割。一方面戏曲中频繁吟唱园林场景,如《牡丹亭》:“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西厢记》:“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长生殿》:“凉生亭下,风荷映水翩翩”……再如 《白蛇传》、《马头墙上》、《上林春》、《翡翠园》、《绾春园》等,诸多传世佳曲都将主要情节安排在园林内展开。另一方面园林中搭台唱戏司空见惯,皇家园林中戏台如颐和园中“德和园”、避暑山庄 “清音阁”;私家园林中的赏曲之地如上海豫园“凤舞鸾鸣”戏台、苏州留园“东山丝竹”戏台、扬州棣园戏台等等。苍松翠柏间飘出幽幽的戏曲之音,“给人的无疑是洋溢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感受”。

2.3 生活声

2.3.1 文化之音——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读书声是各个时代最具有穿透力的文化之音。中国历代皆重视教育、推崇读书,宋翁逢龙《夜读》诗云:“人家不必问富贵,但有读书声便佳。”从汉晋时期的“精舍”,到唐代第一座书院建立[18],读书声一直融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意境中。书院大多选址在草深林茂、山环水绕之地,一是由于文人崇尚自然、以山水比德,二是因为这些地方 “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是良好的“著书之所”[19]。书院作为交流文化、教授解惑的场所,无需设计便充盈着朗朗书声,正如宋代钱闻诗《白鹿洞书院》中所写:“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深山密林中传出的朗朗书声,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3.2 威武之音——游猎声

在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狩猎是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囿,就起源于狩猎,是王室用来豢养禽兽的场所。另外据《周礼·地官·囿人》郑玄注:“囿游,囿之离宫,小苑观处也。[20]”则囿还兼具“游赏”的功能。园林发展初期田猎是主要功能,秦始皇“上林苑”实际上就是一座用来狩猎的离宫,其内还设有“虎圈”、“狼圈”等以供皇帝观赏、狩猎[20]。《诗经·车攻》中“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22]”描写的就是周宣王进行田猎的场景。后期游赏成为园林的主要功能,田猎作为一项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活动逐渐开始拥有独立的空间——离宫御苑,如玉泉山行宫、西苑等。从疏林草地中传出的马蹄与弓箭声,正是帝王“示武于天下”的手段。

3 结语

从李清照词作中关于声景的描写,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营造实例,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营造与文学作品中“以声写情”的方式相通,都是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塑造特定的感情氛围。

第一,以声传情。声音能在侧面烘托情感,辅助情感表达。音乐家李斯特认为“声音可以复制出任何内心运动来”。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包含特殊象征寓意的声音景观,辅助特定空间的情感表达,例如北京镜清斋中乾隆帝静心习读的 “韵琴斋”,以流瀑模拟琴乐之声,烘托宁静幽远的气氛。再如耦苏州园中“听橹楼”俯瞰内河,坐听摇橹之间,表达园主人归隐林下、醉意市井的雅趣。

第二,以声写情。声音中流淌着感情,可以引导产生情感,扭转感情色彩。古人云“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运用带有特定文化寓意的动植物创造声景引导特定空间的感情基调。例如承德避暑山庄中乾隆帝为太后建造的“松鹤斋”,不仅能透窗观白鹤起舞,闻风中长鸣,更可表达祝愿太后福寿安康的美好愿望。又如山庄中的“知鱼矶”,其设计不仅为闻得蛙鸣、鱼跃之乐,更是为引入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哲学思辨。

声音是情感的载体,起着情感表达的作用;情感是声音的内涵,刻画着声音的属性。理清声音与情感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声景。

猜你喜欢

造景李清照古典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叠山经典 雅韵流芳 艮岳与中国园林中的叠山造景
如梦令
怎样读古典诗词?